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西方自然教育家在推进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演进过程中建构了内容丰富多彩的教育目的。其演变历程经历了萌芽期、客观化、主观化、心理化、生长论自然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历史嬗变。西方自然主义教育家的教育目的存在很大差异,考察和探析每个时期的自然主义教育目的,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整个西方自然主义教育目的的意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西方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观 历史演变
  • 简介:在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伴随价值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关学校价值教育评价的经验研究日益丰富。这些研究出于不同的研究范式,采用不同的方法论。科学取向的评价研究通过测量行为等外显变量,推测价值这个潜在变量,并以统计计算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诠释取向与行动取向的评价研究凸显价值教育的主观性与主体性,前者以学生、教师及家长的视角看待价值教育的过程及效果,后者鼓励当事人参与评价过程,进行主动思考与反思。定量研究、质性研究和行动研究均可在价值教育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大规模的价值教育评价中,这三种研究方法宜搭配使用。

  • 标签: 价值观教育 科学取向 诠释取向 行动取向
  • 简介:董仲舒的人性论主要观点有三:性有善质,未可谓善;性情相离,心体两分;人性三品,以中名之。其人性论较之孟子、荀子的人性论既有继承,又有整合,更有发展。董仲舒人性论的提出与其论人性的方法息息相关:以“天人感应”的宇宙论为其人性论的起点,用唯心主义名实论考察人性,将“性同一说”与“性品级说”相结合。以人性论为依据,董仲舒提出了他的教化,论证了教化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核心。他的人性论和教化为论证教育的存在提供了较为深刻的哲学依据,有利于官学制度的建立,但也开启了封建等级政治教化之源。

  • 标签: 人性论 教化观 人性 善恶 品级
  • 简介: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自信,决定着其人生道路的选择及人生价值的体现。因此,从高职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出发,以学生为本,提出培育其职业价值自信的对策:1、转变理念,提升培育职业价值的地位;2、言传身教,形成培育学生职业价值自信的合力;3、榜样引导,突出教师教书育人的应有作用;4、激发自觉,加强学生职业价值自信的自我教育。

  • 标签: 高职学生 职业价值观 自信 自我效能感 培育
  • 简介:针对传统教育弊端,陶行知提出“三力论”“常能说”,旨在培养具生活力、自动力、创造力、“常能”和大丈夫精神的健全个体以改造社会。“三力论”“常能说”在构建层级化、结构化的体系,确定立足点和原则,细化活动规定,凸显能力品格,实现知识技能价值观之综合超越以及提供具体可资借鉴的内容等方面为我国构建21世纪核心素养体系带来诸多启示。

  • 标签: 三力论 常能说 核心素养 启示
  • 简介: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教育转型:从知识转向能力、从能力转向素养。理想的数学教学模型包括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的数学原认知结构等要素。各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学时必须统筹兼顾,遵循“加强基础,培育智力,提升能力,发展素养”的基本理念,实现育人目标。

  • 标签: 数学教学模型 知识结构 原认知结构 脑科学 元认知 问题解决
  • 简介:为更好地了解教育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内在过程,以教师工作价值为调节变量,分析探讨教师知觉的校长道德领导对其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校长道德领导量表包含德行修养、以人为本、替身领导和反思性实践四个维度;校长道德领导的“替身领导”和“反思性实践”能够预测教师工作投入整体及其各纬度包括“活力”“奉献”“专注”;教师工作价值中“物质报酬”“利他奉献”“安全稳定”维度对中小学校长道德领导和教师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这些研究发现提示学校领导者要兼顾合理的物质报酬与鼓励利他奉献精神,而保障教师岗位安全稳定则是对教师专业尊重及营造和谐信任气氛的重要内容,在此氛围下,校长推行替身领导和反思性实践的领导方式,将有助于凝聚向心力、鼓舞教师以良知行事并回归到学校教育的本质上来。

  • 标签: 校长道德领导 工作投入 工作价值观 调节作用
  • 简介:基于阿玛蒂亚·森的比较正义视角,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应该充分考量现实复杂性,扬弃罗尔斯平等加补偿的普适正义实现路径,坚持比较正义的进路。比较正义进路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眼于现实具体的教育不均衡,在宽泛理性基础上,以提升教育主体的可行能力为基础、强调保障教育主体实质自由。比较正义范式对教育走向优质均衡起着理论思维变革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教育均衡 配置正义 比较正义
  • 简介:近年来,移动通信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宣告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社会各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中,数据收集、存取、分析工具和处理技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研究方法的变革提供支持。文章通过对历年来日本教育技术学研究取向的回顾来分析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再以2000年以来出版的《日本教育工学会论文志》文献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分析对象,归纳并总结日本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日本 教育技术学 研究方法 发展历程
  • 简介:粤籍华侨是印尼华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战之前印尼华侨教育发展史上,粤籍华侨创办中华会馆学校、抵制华侨学校改制、积极参与筹建粤籍乡团华校,推动了印尼华侨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印尼华侨的文化知识水平。

  • 标签: 粤籍华侨 印尼 华侨教育
  • 简介:福禄贝尔基于夸美纽斯、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的发展理论提出了人的发展阶段的不可割裂性、个体发展的智情体相统一性和儿童独特的内在生长力等发展原则。福禄贝尔的发展原则在其教育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对当今儿童的教育有很大启示:家长要尊重儿童,从儿童身心一致为起点,静待孩子成长。

  • 标签: 福禄贝尔 发展原则 家庭教育
  • 简介:1985-1996年,王明达同志任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负责分管全国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这十余年正是我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整理者访谈王明达同志的过程中,王明达同志畅谈了对职业教育性质的认识,1985-1996年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和一系列改革举措。这些论述对我国当前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弥足珍贵。

  • 标签: 职业教育 口述史 教育综合改革
  • 简介:学生消费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西方高等教育变革的时代主题,其主旨是要求以学生为本,通过市场竞争和消费者自由选择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学生消费主义的功用,突出学生消费者地位和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倡导政府放权和高校自主办学,强调市场选择和自由竞争。高等教育消费者流失,源于教育供给者服务意识不强,学生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尊重;高校竞争力不强源于体制障碍和市场化程度偏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顺应学生消费主义时代市场变更趋势,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

  • 标签: 学生消费者 消费主义 高等教育
  • 简介:首先介绍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和目前滁州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然后利用SWOT方法分析滁州市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五点发展建议,以期能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启示。

  • 标签: 装配式建筑 SWOT分析 发展建议
  • 简介:为有效破解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过程中遭遇的瓶颈问题,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决定在重庆举办“首届全国卓越教师发展论坛”。论坛议题主要包括:国家关于卓越教师的政策与发展趋势分析;卓越教师协同培养机制及实践路径研讨;国际卓越教师培养比较借鉴;兄弟师范院校卓越教师培养典型经验分享与交流;中小学校对卓越教师的认知与需求。

  • 标签: 教师教育改革 发展论坛 《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会 教师培养 发展趋势
  • 简介:八旗教育分为官学和私学两大系统,在清代都有很大发展。八旗教育满汉文化兼收并蓄,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与时代特征,为八旗人才培养、文化发展以及清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八旗教习存在严重问题,加速了官学教育的衰落以及“国语骑射”传统的荒疏。八旗教育的发展特征、成就与问题,对当代民族教育发展有诸多有益的经验启示。

  • 标签: 八旗教育 发展特征 经验启示 民族教育
  • 简介:在对中国班主任制度和当下班主任的角色现状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班级的四个方面的发展走向,即在教育价值上从分数取向到人本取向,师生关系上从对抗性关系走向对话性关系,学生主体从规训对象到自治群体,教育主体从班主任走向教育群体,并据此提出班主任的核心素养包括:领袖型人格、学习型品质、课程开发者、教育家情怀。

  • 标签: 未来班级 班主任核心素养
  • 简介:中华民国成立后政体的根本转换以及社会的急剧转型,为现代大学制度的生成提供了机遇和条件。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经历了从最初借鉴外国到结合国情加以修正与选择的过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宏观法令与办学实践两个层面上得以基本确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现代大学制度虽不断受到冲击,但仍发挥重要作用。反思民国时期现代大学制度的作用,我们认为应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是建立完善的大学自治制度并提供充分的学术自由,保障广大教师作为大学教育主体作用的发挥。

  • 标签: 民国时期 现代大学制度 生成过程 中山大学
  • 简介: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域。当前班级中人际关系疏离、知识学习与生活经验割裂、封闭时空与开放资源割裂,使得班级育人活力和效能不足,制约着学生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从现实割裂走向课程连接,将是未来班级发展的态势。未来班级课程发展应重视文化价值重塑与班级生活课程实践建构:重塑"学生生命成长"育人价值,尊重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经验,关注个性差异与满足多元发展需求,实现班级场域关系协同共生、社会资源合理利用、时空互联交织。

  • 标签: 未来班级 班级场域 班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