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现今国内多是从"赋权予教师"这一角度来探讨"教师领导",忽略了主体身份认同。教师领导同时具备教师和领导双重身份,在身份认同发展过程中,教师领导会面临双重身份认同困惑,这主要是因为在学校语境下,教师与领导行使职责是不同,教师和领导所应具备专业能力和公众对其身份认可度也是有所区别的。

  • 标签: 教师领导 双重身份 困惑
  • 简介:选取219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学校变革型领导与教师组织承诺特点及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学校变革型领导与教师组织承诺总体表现均处于中上水平,但各自维度表现水平都呈不均衡特点;(2)学校变革型领导与教师组织承诺均存在显著学校区位差异和学校阶段差异,城市学校、小学阶段与农村学校、初中阶段相比优势极为明显;(3)学校变革型领导各维度及总体与教师组织承诺各维度及总体呈显著正相关,学校变革型领导对教师组织承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4)学校变革型领导愿景激励、智慧激发两个因素对教师组织承诺贡献率较大,而魅力影响、个别关怀两个因素对其贡献率相对较小。研究证实学校变革型领导是提升教师组织承诺学理支点和关键动力,未来研究应以两者关系思维为纽带丰富相关理论研究,并据此从主观认知、客观条件、主体行为和文化重塑探寻教师组织承诺提升行动路径。

  • 标签: 学校变革型领导 教师组织承诺 愿景激励 智慧激发
  • 简介:纵观乔羽歌词,从历史到当下,从国家到小家,从老人到孩童,从悲妇到才俊,无一不说,无一不写。他创作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无人企及。究其歌词艺术创作内核,发现与“水”有着无数关联:故乡水形成了乔羽“水”一样的人格及艺术风格,它是浓烈爱国情怀,是深邃智慧和哲思,是善化和谐包容。

  • 标签: 乔羽歌词 内核
  • 简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有两种常见方式:自主支持专业发展与“任务式”专业发展。结合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调研分析,对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各类培训政策文本进行分析讨论,发现目前全国性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呈现出比较明显“任务式”特征,这种“任务式”培训由于缺乏对一线中小学教师需求充分调研以及对提供培训培训者队伍调研,导致政府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上扮演了外部任务布置者角色,缺乏对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支持。

  • 标签: 教师专业发展 自主支持的专业发展 “任务式”专业发展
  • 简介:李吉林是当代中国为数不多、具有原创性理论体系建构教育家。择美构境、以美启智,是李吉林儿童教育思想显著特色,也是情境教育理论独到方法论。发端于中国古典“意境论”,“美”是情境教育方法论与目的论统一。情感是情境教育理论生长点,“情本体”是李吉林儿童教育思想基石。“情”与“思”结合,将认知与情感紧密统一起来,是情境教育教学论核心,也是认识论基本特点。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培养儿童求真务实科学精神与质朴真诚思想品德,是情境教育理论价值论。情境教育是基于教育实践学术创新,也是凸显民族文化特色理论建树。

  • 标签: 儿童教育 情境教育 教育实践 中国智慧
  • 简介:《孟子》“君子人格”蕴含丰富内涵:仁义是其理想目标,舍生取义、浩然之气、孝悌之心、恻隐之心、与人为善、专心致志是其特质,坚守正道是其人格尊严。《孟子》指出了“君子人格”养成途径:尚志、存心、养气、反省、坚持、思考、寡欲。《孟子》中“君子人格”理念有着当代价值,深入探究并践行,有利于高职学生健康人格构建。

  • 标签: 《孟子》 君子人格 内涵 养成途径 高职学生 健康
  • 简介:诠释中国文化经典和接续传统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本土创新重要根基,而诠释效果实质性产生需要不断反思和创新诠释方法。对经典进行概念框架诠释,指通过把握文本内关键概念之间关联性和系统性,来展示经典所蕴含思想大脉络和大方向。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用六条纵向主线和五个横向核心“概念族”来作为把握《老子》思想一种理解性框架。其中,纵向主线分别是形而上学意义自上而下“离道失德论”和“道生德养论”,以及自下而上以“修”“复”“法”“归”为代表四条主线。这六条纵向主线具有鲜明境界论和超越论色彩。五个核心概念族,指“道”“德”“自然”“无为”‘圣人”作为《老子》思想中核心概念,与其各自同位词或意义相近相关词共同构成五个词汇群组,可以成为横向理解《老子》思想五条线索。

  • 标签: 《老子》概念框架 既念族 经典诠释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 简介:尽管对“兴”释义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如果删繁就简,撮其要,大致也不外乎有这么三种情形或方法:对“兴”做政治或社会解说;对“兴”做语言或修辞解说;对“兴”做文学或审美的解说,而后者,乃是“兴”诗学意义。

  • 标签: 释义 诗学
  • 简介:利用研究者在湖北和广东两省二十多个县(区)自行收集调研数据,基于"教师一学科一学生"三维匹配设计,检验了"绩效工资"背景下教师收人结构中"业务绩效"贡献。在控制了影响教师收人相关变量后发现:第一,学生学业表现水平对其相应学科任课教师收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校能识别"有效教师"而非采用"平均主义"分配模式;第二,对"绩效"奖励可能鼓励了教师忽视班级内部差异行为及有悖于教育过程公平做法。在大力推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背景下,讨论了设计更具包容性教师激励机制以实现"公平而有质量教育"可能性。

  • 标签: 教学绩效 绩效工资 教师激励 教学质量 教育公平
  • 简介: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上课有四不讲:"古人讲过我不讲,外国人讲过我不讲,近人讲过我不讲,我自己讲过我也不讲,我每堂课讲都是我自己研究体会。"教育即创造,关键是每一位教师是否拥有一颗陈寅恪一样心。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实在可惜。教育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和因地制宜,需要改革完善和丰富多元,需要"有预见性解决各种复杂问题",需要"用五十种方法教一个学生",需要日新月异实践,

  • 标签: 研究者 心理学
  • 简介: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假设,探讨父母陪伴与儿童自我价值感发展之间关系。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436名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样本学生父母陪伴总体处于中上水平,父母陪伴水平受子女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流动儿童等因素影响;父母陪伴时间越多、父母陪伴质量越高,儿童自我价值感越强;父母陪伴对流动儿童自我价值感预测作用大于本地城市儿童;母亲学习陪伴、父亲情感陪伴依次显著正向预测城市儿童自我价值感水平,而母亲养育陪伴、母亲情感陪伴依次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自我价值感水平。基于上述结果,认为父母陪伴有助于提升儿童自我价值感,且父母陪伴对于流动儿童而言是更为重要社会资本。

  • 标签: 父母陪伴 儿童自我价值感 社会资本理论
  • 简介:作为近代历史上风云人物,梁启超除了在政治、文学和史学上影响非凡,在教育领域也占据一席之地。在他悉心教导下,其九个子女无一例外地成为国家各领域栋梁,成就了一段脍炙人口佳话。在梁启超对子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生道路指导和交流学习经验过程中体现出三大核心理念:立足国粹,兼融西学;互相尊重,自由平等;俯仰皆乐,不失趣味。梁启超教子之道为当前家庭教育理念选择提供了启示:从单一视野走向综合视野,从家长权力性走向家庭民主性,从教育功利性走向教育生活性,从情感传递走向互动交流。

  • 标签: 梁启超 家庭教育 理念选择 启示
  • 简介:嵌入式专业以软件和硬件结合为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在学制年限内完成嵌入式专业教学目标,课程实施难度大,经过多年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提出一种基于创客教育模式四重能力培养嵌入式专业课程体系,经教学实践检验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综合能力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 标签: 嵌入式 课程体系 创客教育 人才培养
  • 简介: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是当前缓解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一项重要举措。这一制度核心在于设计合理激励机制,促进城镇教师自发参与交流轮岗积极性。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对城镇教师参与交流轮岗补助原则,然后采用选择实验方法基于对河南省三个县城镇教师抽样调查数据估算了补助标准。研究发现,城镇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平均补助标准是1.59万元/年/人,河南省用于执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政策成本为3.15亿元/年,占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0.24%。采用职称类激励和荣誉类激励措施可以适度降低政策成本,但不能完全替代货币补助。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因素导致不同教师参与交流轮岗补助标准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教师交流轮岗 义务教育 激励机制 选择实验
  • 简介:通过组织10岁儿童围绕“你同意迅速长大吗”进行探究式对话来收集数据,运用质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从儿童权利和儿童思维两个维度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0岁年龄组样本绝大部分儿童不同意迅速长大,强调童年本体价值,反映其生存权和受保护权得到较好保障,整体尚未显现参与社会生活自觉需求;其群体建构了比较完整成长观,间接反映其发展权实现程度;儿童在探究对话中显现出来思维类型多样,其与学校育人理念、家庭教养方式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童年 自我理解 儿童权利 儿童思维
  • 简介:《中庸》是以命、性、道、教一体贯通理路来阐发教之为教。"教"根本在道,而道根本在人性;人性是人之为人根本规定性,人性实质是天命;天命是天道自然之"分",天命即天道。天生人,人性之中天道本具,人性彰显即蕴含着天道流行。天人一体,天道作为宇宙生命体生命运行根本机制,其决定人自然生命生长和道德生命意义生发内在机理,构成了先秦儒家教化哲学理论基础,这一内在机理就是"生生之道"。"生生之道"以天道实在、实有为其学理本体,以自当不二、内本外末、成己成人、生生不息等为其教化哲学生命价值追求,以"诚明两进"为基本方法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方法论实践落实为日用伦常中个体生命意义真实体验与内在生命力自我兴发。

  • 标签: 生生之道 先秦儒家 教化哲学 《中庸》
  • 简介:培养人是教育永恒主题,教育就是培养人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作为研究如何培养人科学,自然追求如何引领下一代实现发展整体超越全部教育学都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谁来培养人”等几个教育根本性问题,《教育学——培养人科学》就围绕教育主体“人”建构了这样一个教育学理论框架体系。

  • 标签: 人的科学 教育学 培养 社会实践活动 永恒主题 性问题
  • 简介:西方社会发展历史经历了从政教合一到政教分离、从重视个体义务到重视个体权利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于个人权利自由主义逐渐变成社会发展基调,功利性彰显,道德约束力式微。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从功利、自由和德行三维度视角来审视我国教育活动,可以发现教育功利性根源,以及道德在功利性超越方面的作用。

  • 标签: 教育 功利性 超越 道德
  • 简介:随着慕课不断发展,慕课教师角色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此,文章首先阐释了慕课分类及其对应教师角色;随后采用访谈法,对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参与慕课实践13位教师进行了访谈,总结了慕课教师承担具体角色、慕课教师困惑和慕课实践中存在问题;最后,文章分析了影响慕课有效实践6大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文章研究可为慕课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慕课教师由于角色冲突而造成内心焦虑,从而通过自我调适更好地发挥慕课正向作用。

  • 标签: 慕课 教师角色 cMOOCs xMOOCs 有效实践
  • 简介: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于人才要求越来越严格。为适应社会发展,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潜能发掘,从多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立体培养,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建筑设计是建筑专业主干课程,贯穿了本科生建筑学习始终,它在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知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建筑设计 设计教学 学生潜能 实践 专业学习 经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