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原文]秦孝公据殽函之固①,拥雍州之地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③。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④。当是时也,商君佐之⑤,内立法度,务耕织⑥,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⑦;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⑧。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⑨,因遗策⑩,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1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1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13),合从缔交,相与为

  • 标签: 《过秦论》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 周室 陈涉 席卷天下
  • 简介:<正>在国人创办中国近代报刊之前,林则徐首先主持编篡过“报”。1841年,他在给奕山将军的一封信中说:澳门地方,华夷杂处,闻见较多。又有夷人刊印之新闻纸,每七日一礼拜后,即行刷出。系将广东事传到该国,并将该国事传至广东。近雇有翻译之人,因而辗转购得新闻纸,密为译出,其中所得夷情,实为不少。……

  • 标签: 林则徐 新闻纸 澳门 编篡 近代报刊 中国新闻事业
  • 简介:简化字首先去除了大量的同义字,确定了偏旁部首的规律,汉字的学习和书写变得相对容易。到1964年,中国的文盲率从80%下降到了52%,新中国成立十多年,中国文盲少了1亿多。'茴香豆的茴有几个写法?'这是浙江小镇潦倒文人孔乙己常常要卖弄的技艺,鲁迅先生在小说里描述的茴香豆的故事,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汉字简化前,繁体字的复杂程度和未得到统一的情状。因为汉字难于认识和书写,中国千年历史上,知书识字是少部分人拥有的特权,绝大多数人是文盲或者半文盲。民间需要书写怎么办?

  • 标签: 汉字简化 繁体字 简体字
  • 简介:汉字审美与文化传播》一书分为上下两编,其上编为汉字审美.第一章为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美的历程;第二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创造之美;第三章为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思维之美;第四章为汉字的象形之美与表达;第五章为汉字的意象美与文化意蕴;第六章为汉字在艺术实践中的升华——书法。

  • 标签: 汉字构形 文化传播 审美 文化功能 意义 思维模式
  • 简介:<正>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开行的西安至延安动车组列车,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助推器,受到了陕北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7月1日下午,一列银白色"和谐号"动车组列车从陕北延安开出,以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驶向西安。从此,革命圣地延安"坐"上了时代快车。此刻,茂腾腾的陕北后生头戴白羊肚手巾,劲舞着安塞腰鼓。枣园村民间艺人唱起了信天游,"崖畔畔开花崖上红,心窝窝连着天安门。共产党成立91周年,动车组开到咱延

  • 标签: 动车组列车 安塞腰鼓 枣园村 羊肚 红色文化 宝塔山
  • 简介:清代诗人袁枚,曾用四言诗的形式,写了三十二首(每首十二句)诗论,名之曰《续诗品》。这组诗论侧重于创作理论与方法的总结和探讨。披阅之下,觉得它言简而意赅,有许多精到的见解,很能给人以启迪。创作诗歌与杂文,形式虽异,而其理却处处相通,阅读之暇,曾随手把它作了释,目的是让不懂古文的青年人也看得懂。释之后,又觉得意犹未尽,便“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在“浅说”的名目之下,发一些议论,谈自己对为文的感受和见解。虽自知浅陋,但仍希望它对文事的繁荣能有

  • 标签: 《续诗品》 文章写作 袁枚 译释 理论与方法 主题思想
  • 简介:<正>10月31日,包西铁路内蒙古段建成通车。作为我国铁路网"包柳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西铁路北起京兰铁路通道包头枢纽,飞跨黄河,南抵西安,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重载通道。

  • 标签: 包西 跨黄河 能源战略 速度目标值 双线电气化
  • 简介:在媒介化时代,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谣言治理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事实表明,基层政府陷入“越辟谣,谣言越甚嚣尘上”的怪圈。一些学者和时评家将此现象归因为政府陷入了“塔西佗陷阱”。然而,通过对“塔西佗陷阱”进行溯源,本文认为无论对于此理论的所指内容还是这个理论产生的具体背景,它在适用性上存疑。同时本文认为基层政府陷入谣言治理怪圈的深层原因包括现实环境的变化、网民群体的特点和政府辟谣方式的不成熟、政府治理模式的变化等。

  • 标签: 基层政府治理 突发事件 谣言 塔西佗陷阱
  • 简介:本文以海峡两岸汉字评选活动为样本,分析10年两岸年度汉字背后的民意变化,提出两岸媒体可从中华文化中找到支点,在建构两岸关系平稳发展的民意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用文化的力量来凝聚民意,让两岸同胞间心灵契合之路越走越近。

  • 标签: 汉字文化 民意 传播 心灵契合
  • 简介:在关公逝世1790年后的今天,长篇文化散文《不朽关公》隆重推出,运城籍著名作家王西兰为关公庄严正名、重新立传,关公故里兴起了一股重新解读和认识关公的读书热潮,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 标签: 文化现象 散文 王西兰 《不朽关公》
  • 简介:这里有1000万吨钢璀璨的炉火;这里有城乡一体化带来的富足而殷实的传说;这里有崇德尚实的民风与本色;这里有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勇争一流的战斗堡垒……这里,就是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西冶社区——一颗正在冉冉升起、光耀四方的基层社区的新星。

  • 标签: 基层社区 莱芜市 山东省 干事创业 城乡一体化 黄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