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英国奥尔赫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研修,总结对比发现英国奥尔赫儿童医院与国内大多数医院在抗生素静脉用药的方法存在明显不同,英国奥尔赫儿童医院推荐20种抗生素采用静脉的方法(即药物先用无菌注射用水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体积5~10 mL的液体,在3~5 min内静脉),认为部分抗生素采用静脉治疗方法相较于静脉在小容量、快速性、经济性等方面均具有更大优势,且在规避静脉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静脉抗生素的药效动力学较静脉并无显著差异,值得推荐。

  • 标签: 抗生素 静脉推注 静脉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序贯分析法确定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静脉去氧肾上腺素使90%产妇不发生低血压的剂量。方法根据Biased Coin up-down序贯法依次对40例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进行前瞻性双盲序贯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射0.75%罗哌卡因10.5 mg和芬太尼10 μg复合硬膜外注射2%利多卡因5 ml后,观察产妇对不同去氧肾上腺素剂量的反应。主要观察指标为胎儿娩出前维持产妇SBP不低于基础值80%所使用去氧肾上腺素的剂量。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心动过缓、补救性使用去氧肾上腺素、追加阿托品、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去氧肾上腺素总量、最高麻醉阻滞平面、脐带动脉和静脉血血气分析、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应用Isotonic回归分析估计90%有效剂量(90% effective dose, ED90)及其95%CI。结果腰硬联合麻醉后静脉去氧肾上腺素预防产妇低血压的ED90剂量为116.5 μg(95%CI 114.44~135.33 μg)。产妇的低血压发生率为15%,其他低血压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很低。新生儿的脐静脉和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无明显异常,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10,10)分。结论静脉单次预去氧肾上腺素120 μg能有效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后产妇低血压的发生,新生儿结局良好。

  • 标签: 去氧肾上腺素 90%有效剂量 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 低血压
  • 简介:摘要利妥昔单抗上市20多年以来,在临床实践中疗效和安全性良好。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2年批准了利妥昔单抗的静脉快速输用于第2个及后续疗程。目前,利妥昔单抗90 min静脉快速输方案已在国外成熟应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也推荐第1个疗程利妥昔单抗输未出现输反应的患者,后续疗程可进行利妥昔单抗90 min静脉快速输。我国也有研究数据证实了利妥昔单抗90 min静脉快速输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因此,基于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为了提高患者的就诊质量以及节约医疗成本,本专家共识推荐,对于首次输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的患者,后续疗程可使用利妥昔单抗90 min静脉快速输方案。

  • 标签: 淋巴瘤,非霍奇金 利妥昔单抗 静脉快速输注 输注相关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实时3D超声造影压用于不孕患者输卵管通畅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口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不孕患者共396例临床资料,均行经阴道实时3D超声造影,比较不同输卵管通畅程度组造影剂时压力峰值,并分析造影剂压力和输卵管通畅程度间关系。结果双侧输卵管通畅192例,单侧输卵管通畅93例,双侧输卵管异常111例;双侧异常组造影剂压力峰值显著高于单侧通畅组、双侧通畅组(P<0.05),单侧通畅组造影剂压力峰值显著高于双侧通畅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经阴道实时3D超声造影压力峰值与输卵管通畅程度呈负相关(r=-0.634,P=0.03);396例患者超声造影检查后发生不良反应0级121例,Ⅰ级102例,Ⅱ级61例,Ⅳ级4例,分别占总数的30.56%、25.76%、15.40%、1.01%。结论经阴道实时3D超声造影压与不孕患者输卵管通畅程度相关,造影剂压力峰值可用于辅助评估不孕患者输卵管通畅程度。

  • 标签: 超声检查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推注压力 不孕症 输卵管通畅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实时3D超声造影压用于不孕患者输卵管通畅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口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不孕患者共396例临床资料,均行经阴道实时3D超声造影,比较不同输卵管通畅程度组造影剂时压力峰值,并分析造影剂压力和输卵管通畅程度间关系。结果双侧输卵管通畅192例,单侧输卵管通畅93例,双侧输卵管异常111例;双侧异常组造影剂压力峰值显著高于单侧通畅组、双侧通畅组(P<0.05),单侧通畅组造影剂压力峰值显著高于双侧通畅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经阴道实时3D超声造影压力峰值与输卵管通畅程度呈负相关(r=-0.634,P=0.03);396例患者超声造影检查后发生不良反应0级121例,Ⅰ级102例,Ⅱ级61例,Ⅳ级4例,分别占总数的30.56%、25.76%、15.40%、1.01%。结论经阴道实时3D超声造影压与不孕患者输卵管通畅程度相关,造影剂压力峰值可用于辅助评估不孕患者输卵管通畅程度。

  • 标签: 超声检查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推注压力 不孕症 输卵管通畅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静脉纳布啡与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10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足月初产妇150例,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硬膜外镇痛组(C组)、纳布啡辅佐硬膜外镇痛组(N组)和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镇痛组(R组),每组50例。3组均待宫口开至3 cm时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在行硬膜外穿刺前10 min内,N组予纳布啡0.1 mg/kg静脉注射,R组予首量瑞芬太尼0.2 μg/kg静脉注射后予瑞芬太尼[0.05 μg/(kg·min)]静脉持续泵至麻醉平面达到T10时停止泵。3组均予0.065%罗哌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持续泵。记录镇痛前、硬膜外穿刺即刻、镇痛后各时间点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记录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产妇满意度;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5 min、10 min),抽取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观察分娩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N组和R组硬膜外穿刺即刻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5.68±1.13)分、(5.61±1.11)分比(8.10±1.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N组和R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组和R组产妇满意度评分均较C组升高[(9.04±0.86)分、(9.36±0.74)分比(8.47±0.84)分](均P<0.05),但N组和R组对比无差异;N组和R组硬膜外穿刺即刻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C组[(1.75±0.43)分、(2.17±0.60)分比(1.17±0.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组和R组头晕发生率均较C组升高[32.0%(16/50)、40.0%(20/50)比12.0%(6/50)](均P<0.05),但N组和R组对比无差异;R组嗜睡发生率为10.0%(5/50),与发生率均为0的N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产妇一般资料、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其他时间点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及所有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小剂量纳布啡、瑞芬太尼可以明显缓解硬膜外分娩镇痛起效前的疼痛程度,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令其可以更好地配合麻醉医师指令,为麻醉操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提高产妇满意度,同时不影响分娩方式、不延长产程、不增加母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纳布啡 瑞芬太尼 硬膜外阻滞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1例48岁男性心肌梗死患者因行心肺复苏术后发生谵妄,给予丙泊酚1~2 mg/(kg·h)持续静脉泵入,共21 d。静脉泵入丙泊酚第19天,患者出现高热(体温最高40.0 ℃)、血压下降(最低90/60 mmHg,1 mmHg=0.133 kPa),尿量减少(10 ml/h),尿液呈酱油色。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WBC)17.3×109/L,血红蛋白(Hb)88 g/L,降钙素原(PCT)12.76 μg/L,心肌肌钙蛋白I(cTnI)0.342 μg/L,血肌酐(Scr)239 μmol/L,肌酸激酶(CK)34 667 U/L,肌红蛋白(Myo)58 284 μg/L,乳酸2 mmol/L,真菌(1-3)-β-D-葡聚糖457.9 ng/L;血培养结果示白色念珠菌生长。诊断:丙泊酚输综合征,脓毒症。立即停止静脉泵入丙泊酚,更换为咪达唑仑注射液(5 mg/h)持续静脉泵入,同时给予抗感染、连续床旁血液滤过等治疗。治疗3 d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7 d后实验室检查示WBC 5.6×109/L,Hb 95 g/L,PCT 0.12 μg/L,cTnI 0.023 μg/L,CK 43 U/L,Myo 151 μg/L,Scr 78 μmol/L,真菌(1-3)-β-D-葡聚糖88.9 ng/L,尿量90~100 ml/h。

  • 标签: 丙泊酚 丙泊酚输注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科手术中顺阿曲库铵维持深度肌松的静脉剂量。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胸科手术患者,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入室后连接肌松监测仪,完成肌松定标、麻醉诱导后,术中恒速静脉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深度[强直刺激后计数(PTC)≤5]。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第1例输速率为0.12 mg·kg-1·h-1,若术中PTC持续为0或维持PTC≤5,则下一例输速率递减0.01 mg·kg-1·h-1;直至第n例患者术中出现PTC>5,将第n例和第n-1例剂量的均数作为初始剂量,以0.005 mg·kg-1·h-1为梯度进行上下调整,以得到6次剂量骑跨,计算6个剂量的中位数为顺阿曲库铵维持95%的患者深度肌松的有效剂量(ED95)。结果共22例患者完成本试验。静脉顺阿曲库铵维持深度肌松的ED95为0.108 mg·kg-1·h-1(95%可信区间0.105~0.125 mg·kg-1·h-1)。结论胸科手术中静脉顺阿曲库铵维持深度肌松的剂量为0.108 mg·kg-1·h-1。

  • 标签: 输注,静脉内 胸外科手术 顺阿曲库铵 深度肌松
  • 简介:摘要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是评价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指标,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可延缓患者术后恢复。利多卡因近年来被报道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文章主要阐述了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因素,静脉利多卡因对不同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利多卡因改善术后胃肠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加强术后康复提供新方案。

  • 标签: 静脉输注 利多卡因 胃肠功能
  • 作者: 许敏 吴静 胡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16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员中心 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急诊科 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妇幼专科医院急诊科护士对静脉高警示药物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整群抽样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成都市成华区妇幼保健院、四川省彭州市妇幼保健院6所妇幼专科医院急诊护士171名,通过问卷调查急诊科护士对静脉高警示药物的认知现状。结果妇幼专科医院急诊科护士静脉高警示药物知识平均得分为(29.52 ± 2.74)分,各条目的正确率22.2%~10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月收入、急诊护理工作年限、职称影响护士对静脉高警示药物的知识水平,模型解释了12.7%的变异量(R2值为0.127,P<0.01)。结论目前妇幼专科医院急诊科护士对静脉高警示药物的认知不足,护士对知识的需求较高,医院管理者和教育者应结合孕产妇和儿童的生理特殊性,亟待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高护士对高警示药物的知识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急诊科护士 高警示药物 静脉输注 认知
  • 作者: 许敏 吴静 胡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16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员中心 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急诊科 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妇幼专科医院急诊科护士对静脉高警示药物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整群抽样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成都市成华区妇幼保健院、四川省彭州市妇幼保健院6所妇幼专科医院急诊护士171名,通过问卷调查急诊科护士对静脉高警示药物的认知现状。结果妇幼专科医院急诊科护士静脉高警示药物知识平均得分为(29.52 ± 2.74)分,各条目的正确率22.2%~10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月收入、急诊护理工作年限、职称影响护士对静脉高警示药物的知识水平,模型解释了12.7%的变异量(R2值为0.127,P<0.01)。结论目前妇幼专科医院急诊科护士对静脉高警示药物的认知不足,护士对知识的需求较高,医院管理者和教育者应结合孕产妇和儿童的生理特殊性,亟待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高护士对高警示药物的知识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急诊科护士 高警示药物 静脉输注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静脉利多卡因对常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4例,性别不限,年龄32~85岁,体重40~76 k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2):对照组(C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当患者VAS评分≥5分时,口服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物,维持VAS评分≤4分;L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0.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3 mg/kg(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稀释),输速率25 ml/h,持续时间2 h,1次/d,连续5 d。于治疗前(T1)、治疗后1周(T2)、4周(T3)和8周(T4)时记录VAS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简化的疾病活动性指数评分(SDAI评分)、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的用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T1和T2时测定患病关节痛区温度。结果与T1时比较,2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DAS28评分和SDAI评分降低,T2时患者患病关节痛区温度降低(P<0.05);2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DAS28评分和SD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L组患者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用量减少,T2时患者双手背和右足背患病关节痛区温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静脉利多卡因可优化常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 标签: 输注,静脉内 利多卡因 关节炎,类风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利多卡因改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及早期功能康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妇科并接受腹腔镜手术的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麻醉方案相同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静脉利多卡因,对照组患者输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SBP、DBP、心率、麻醉时长、瑞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3、7、30 d匹兹堡睡眠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术前1 d和术后1、2 d主观睡眠质量,术后即刻、30 min、1 h、2 h Ramsay镇静评分,术后30 min、1 h、2 h、4 h、8 h、24 h VAS疼痛评分,术后1、2个月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评分[躯体健康评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 PCS)和精神健康评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 MCS)]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SBP、心率、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1、3、7 d,观察组PSQI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1 d比较,观察组术后3、7、30 d和对照组术后7、30 d PSQI降低(P<0.05)。术后1 d,观察组主观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1 d比较,对照组术后1 d主观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PCS评分和M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M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30 min、1 h、2 h、4 h、8 h、24 h VAS疼痛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0 min、1 h、2 h、4 h VAS疼痛评分明显下降(P<0.05)。术后30 min、1 h,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皮疹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头晕、恶心呕吐、嗜睡、肠麻痹风险较对照组降低(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利多卡因可有效改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睡眠质量,同时促进患者的早期功能康复。

  • 标签: 妇科外科手术 麻醉 腹腔镜手术 利多卡因 睡眠质量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胺酮压缩雾化吸入联合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静脉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及气管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20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50例)。氯胺酮组(K组),全身麻醉诱导时先用压缩雾化装置吸入氯胺酮0.25 mg/kg;右美托咪定组(D组),全身麻醉诱导时先静脉Dex 0.4 μg·kg-1·10 min-1;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组(K+D组),全身麻醉诱导时先压缩雾化吸入氯胺酮0.25 mg/kg,同时静脉Dex 0.4 μg·kg-1·10 min-1;对照组(C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4 ml,并静脉与D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各组给药结束5 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 (5 s内注射完成),观察并记录2 min内芬太尼诱发呛咳的情况;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0)、预给药结束5 min后(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T3)、气管插管后1 min (T4)、气管插管后3 min (T5)的SBP、DBP、心率的变化;观察D组和K+D组患者严重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结果K组、D组、K+D组中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发生率低于C组(P<0.05),K+D组呛咳发生率低于K组和D组(P<0.05)。与C组比较,D组和K+D组T1、T3~T5时SBP降低(P<0.05);与K组比较,D组和K+D组T1、T3~T5时SBP降低(P<0.05);K+D组T4时SBP高于D组(P<0.05)。与C组比较,K组T1、T5时DBP升高(P< 0.05),D组T1、T3~T5时DBP降低(P<0.05),K+D组T3~T5时DBP降低(P<0.05);与K组比较,D组和K+D组T1、T3~T5时DBP降低(P<0.05),C组T1时DBP降低(P<0.05);K+D组T1时DBP高于D组(P<0.05)。与C组比较,D组T1~T5时心率降低(P<0.05),K+D组T1~T2、T4~T5时心率降低(P<0.05);与K组比较,D组和K+D组T1~T5时心率降低(P<0.05);K+D组T1时心率高于D组(P< 0.05)。D组和K+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诱导前应用氯胺酮雾化吸入联合Dex静脉可更有效抑制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减轻气管插管反应。

  • 标签: 氯胺酮 雾化吸入 右美托咪定 芬太尼 呛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术中静脉利多卡因对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患者肺内分流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部手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在两组其他麻醉用药相同的基础上,L组静脉利多卡因1.5 mg/kg,随后持续静脉1.5 mg·kg-1·h-1,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换利多卡因。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插管后1 min、拔管即刻的心率和MAP,记录两组患者双肺通气时(T0)、OLV 15 min(T1)、OLV 30 min(T2)时的心率、MAP、Hb、PaO2、PaCO2并计算肺内分流率,记录两组患者T0、术毕(T3)时血清IL-6、IL-8、TNF-α水平。结果与插管前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1 min和拔管即刻的MAP、心率均升高(P<0.05);与C组比较,L组插管后1 min、拔管即刻的MAP和心率均降低(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T3时IL-6、IL-8、TNF-α水平均升高(P<0.05);与C组比较,L组T3时IL-6、IL-8、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PaO2、PaCO2、肺内分流率、Hb、MAP、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2时肺内分流率均增加、PaO2均降低(P<0.05)。结论静脉利多卡因能有效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和拔管时应激反应,减少术中炎症因子释放,对行OLV患者肺内分流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利多卡因 单肺通气 肺内分流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中等长度静脉导管输肠外营养液后对置入血管的内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期早期发现患者留置血管损伤的无临床症状的超声影像表现,同时观察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7—12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经上臂置入中等长度静脉导管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根据采集数据时机不同,分为置管前组和拔管后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置管前和拔管后导管尖端出口处静脉内膜的影像形态、血流速度、血流量,并监测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105例患者中脱落5例,有效样本为100例。结果100例患者中,置管前和拔管后导管尖端留置处血管内膜均无毛糙、增厚等损伤改变。置管前和拔管后导管尖端留置处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共发生5例(4.76%,5/105)。结论中等长度静脉导管输高渗性肠外营养液未对置入血管内膜形态和血流动力学造成明显影响,未损伤置入血管,无导管相关性血栓、血流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取得相对安全的临床获益。

  • 标签: 肠外营养 中等长度静脉导管 血管内膜 血流速度 血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手术期静脉利多卡因对上气道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上气道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L组给予利多卡因2.0 mg/kg,于麻醉诱导前10 min内注射完毕,后以2 mg·kg-1·h-1静脉至手术结束。C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记录患者术前(T0)、术后24 h(T1)、术后48 h(T2)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40-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Score, QoR-40量表)评分,以及术中舒芬太尼用量、瑞芬太尼用量、48 h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发生率。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T2时QoR-40量表总评分及身体舒适度、自理能力、心理支持、疼痛4个维度的评分明显降低,C组T1时情绪状态评分明显降低(P<0.05);L组T1、T2时QoR-40量表总评分及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疼痛3个维度的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其中T1时L组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L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L组48 h内PONV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静脉利多卡因可以提高上气道手术患者术后2 d的QoR-40评分,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PONV发生率,改善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 标签: 利多卡因 上气道手术 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 术后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推拉效应”引起的加速度导致的意识丧失带来诸多安全风险和飞行事故。1例雷鸟飞行员的飞行事故,揭示了飞行员在高任务负荷下抗荷策略存在的问题。G基础耐力、抗荷收紧动作和装备在抗荷中扮演重要角色,若结合恰当的抗荷策略,即基于任务的操控和基于感知的防护,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议将这种理念推广到各个抗荷训练阶段。建立先进的抗荷策略还应考虑人体的快速响应能力、调节能力,以及人机融合能力,以符合战斗机敏捷性机动的需要。

  • 标签: 加速度 意识丧失 推拉效应 抗荷策略 飞行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静脉利多卡因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30例。两组其他麻醉用药相同基础上,L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内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后以2.0 mg·kg-1·h-1速度输至术毕,C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注射同等剂量和同等速度泵生理盐水。记录术前1 d(D1)、术后1 d(D2)、术后2 d(D3)、术后7 d(D4)的40项恢复质量评分(40-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Score, QoR-40)量表评分;记录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拔管时呛咳、躁动发生率,术后24 h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发生率,补救镇痛率,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与C组比较,L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两组患者D1时QoR-40量表总评分及具体5个维度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1时比较:两组患者D2、D3时QoR-40量表总评分及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自理能力、疼痛评分降低(P<0.05),C组D2时心理支持评分降低(P<0.05),而L组D3时心理支持评分升高(P<0.05);两组患者D4时QoR-40量表总评分及身体舒适度、自理能力评分降低,心理支持评分升高(P<0.05),C组D4时疼痛评分降低(P<0.05)。与C组比较,L组D2、D3时QoR-40量表总评分及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疼痛评分升高(P<0.05)。L组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发生率及升压药使用率,拔管时呛咳、躁动,术后24 h PONV发生率,补救镇痛率,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和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C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静脉利多卡因可以提高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2 d的QoR-40评分,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PONV发生率和疼痛强度,提高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 标签: 利多卡因 幕上肿瘤切除术 恢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