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静脉药物是临床经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误将药液推人动脉血管实属罕见。我院曾收治疗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住院期间夜间发生心衰,快速房颤。在抢救过程中,误将50%葡萄糖溶液40ml加西地兰0.2mg推人动脉血管,导致患者药物侧肢端严重水肿,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肢端 血管造 高渗糖 50%葡萄糖溶液 动脉血管 心脏病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芦荟外敷治疗静脉外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静脉外渗致局部肿胀、瘀血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用传统方法硫酸镁湿敷,治疗组用鲜芦荟外敷,观察局部组织肿涨瘀血的消退时间。[结果]鲜芦荟组局部组织肿涨消退时间短于硫酸镁组。[结论]鲜芦荟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致局部肿胀的疗效优于50%硫酸镁。

  • 标签: 鲜芦荟 硫酸镁 静脉输注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速度对药物输效果的影响是临床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发现快速输药物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快速输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峰值浓度升高,增加了药物的毒性。特别是对于具有浓度依赖性不良反应的药物,如心律失常、过敏反应等,过快输速度可能与其发生相关。此外,过快的输速度还可能导致局部不良反应,如静脉刺激和损伤。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快速输可能引起血管炎症或血栓形成等严重不良反应。然而,较慢的输速度也可能影响药物输效果。较慢的输速度延长了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可能增加药物的累积效应和毒性。此外,对于某些药物,较慢的输速度可能导致不完全的药物释放或不足的治疗浓度,降低了治疗效果。

  • 标签: 静脉输液速度 药物输注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静脉注射胺碘酮所致局部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取60例胺碘酮所致静脉炎患者,分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症状消失等均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用药安全性高,能减少静脉炎产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注 胺碘酮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学龄前儿童易患各种常见疾病,是门诊输液的常见群体。静脉对儿童而言是一个紧张、恐惧的过程,处理不好可能会给患儿带来心灵创伤。门诊患儿病情较轻,护理人员往往比较注重完成操作任务,低估了患儿对穿刺的恐惧和疼痛。为此,我科2006年起加强对学龄前患儿静脉操作前、中、后护理干预,以增强患儿的配合度,提高穿刺率,减轻患儿的疼痛,保证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学龄前患儿 静脉输注 护理干预 门诊输液 学龄前儿童 常见疾病
  • 简介:静脉多巴胺是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针对心力衰竭、心肌损害、休克、窒息、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等多种新生儿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而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多巴胺属于强酸性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加上新生儿血管细、皮肤薄、皮下组织疏松等因素,更易引起静脉穿刺局部皮肤缺血性苍白、淤斑,甚至坏死等组织损害[1]。因此,加强多巴胺输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是保证输液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新生儿静脉多巴胺的护理管理做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对这些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并探寻其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多巴胺 静脉输注
  • 简介:门诊静脉输液病人目前较为广泛。给药问题是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护理风险事件。门诊输液室由于病人流量逐年增加、各种新药的开发使用、同一药物多种商品名、联合用药增多等多种原因使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不断增强。本文通过评估我院门诊输液室的用药护理风险,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门诊输液室 风险评估 用药护理 静脉输注 静脉输液病人 护理风险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热敷在静脉β-七叶皂甙钠中的作用。[方法]将160例静脉β-七叶皂甙补液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80例,用40℃-60℃温水毛巾外敷于穿刺点以上2cm-3cm皮肤处,再用50℃-70℃热水袋置于其上,维持湿热温度,直至补液结束。对照组80例,按传统方法静脉。[结果]两组间静脉损伤发生率、输液的通畅率、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β-七叶皂甙钠时,局部湿热敷可以减少静脉损伤,减轻病人肢体疼痛,保持输液通畅。

  • 标签: Β-七叶皂甙钠 局部 热敷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预防静脉高渗液体造成静脉炎的护理中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静脉高渗液体治疗的患者59例分成两组,针对A组29例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干预,针对B组30例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静脉炎预防效果差异。结果:两组静脉高渗液体治疗患者干预后的静脉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静脉高渗液体治疗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静脉输注 高渗液体 静脉炎 预防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20%甘露醇加温至35~37℃后微量泵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微量泵20%甘露醇的患儿随机分为加温组79例和常温组77例。加温组采用微量泵加热至35-37℃的甘露醇,常温组采用微量泵常温15~20℃的甘露醇,每日2~4次,3-5m1·k^-1·次^-1,15-30min内完毕。观察两组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组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甘露醇加温微量泵可延长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 标签: 甘露醇 输注 静脉内/护理 留置针
  • 简介:大蒜素注射液来源于大蒜经高温提取的中药制剂,对多种球菌、杆菌、真菌、原虫和滴虫所引起的妇科炎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也可用于防治急慢性菌痢和肠炎、百日咳、肺结核。特别对广谱抗生素产生耐药的机体和因抗生素的应用引起念珠菌感染的病人疗效满意,又因是中药制剂,副反应相对较小,所以大蒜素注射液在临床应用易受病人接受。但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输液穿刺部位及其沿静脉走向有明显的刺痛感,咳嗽(干咳、呛咳),咽喉部刺痒,颜面潮红,全身灼热感,出汗,口腔及体表蒜臭异昧,不良心理反应。

  • 标签: 大蒜素注射液 不良反应 静脉输注 广谱抗生素 护理 不良心理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我科60例静脉注射七叶皂苷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20.0%、53.3%,其中研究组发生Ⅰ级静脉炎4例,Ⅱ级2例,对照组发生Ⅰ级2例,Ⅱ级11例,Ⅲ级3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2.5,P<0.01)。两组护理满意度调查显示满意度分别为对照组53.3%和研究组86.7%,有统计学差异(χ2=8.6,P<0.05)结论:静脉输入七叶皂苷钠时,运用预防性护理干预以预防静脉炎发生的临床价值高,可提高患者对静脉炎的认识,积极配合临床工作。减轻患者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及焦虑心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静脉输注 七叶皂苷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静脉呋塞米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50例,随机分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呋塞米静脉治疗,对照组采用呋塞米静脉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临床指征: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小于治疗前,且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②肾功能指标:治疗后两组的肾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的24h尿蛋白、尿素氮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静脉呋塞米治疗危重症患者更有利于保持其心率和血压稳定,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泵注 静脉推注 呋塞米 危重症 临床疗效
  • 简介: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而静脉应用化疗泵是近年来临床开展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利用弹性回缩的作用控制进药速度,通常需持续36~55h给药,使药物在体内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减轻了化疗的不良反应。但长时间持续静脉给药,会对血管造成一定

  • 标签: 静脉 化疗泵 5-FU 血管 防护对策
  • 简介:断指再植术后的血管危象直接影响手指成活率。术后良好的抗凝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危象的发生。2005年5月-2007年5月,我科采用静脉微泵持续输肝素钠生理盐水抗凝治疗,有效减少了夜间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了断指再植成活率,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肝素钠生理盐水 断指再植术后 持续输注 后静脉 微泵 再植成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胰岛素血糖管理相关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方法:以50例糖尿病患者为例,均于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静脉胰岛素治疗,分析血糖管理相关问题,提出应对策略。结果:50例患者中有10例出现了低血糖,占比20.00%,其中4例肠内营养液输完毕、2例没有行肠内营养医嘱、4例胰岛素静脉泵入状态。结论:静脉胰岛素的过程中,血糖管理相关问题较多,科室相关管理人员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静脉输注 胰岛素 血糖管理 低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安全问题及相应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120例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共21例,控制速度不良占比最高,为33.33%,其他依次为液体外渗、针头堵塞、体位性低血压、静脉炎、心动过速及心动过缓;外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中,护士因素占比61.90%,患者因素占比38.10%。结论 通过正确选择静脉穿刺,给予良好的用药宣教,可保证安全用药,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外周静脉 血管活性药物 护理安全 对策
  • 简介:1,6-二磷酸果糖(FDP)系葡萄糖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调节心肌能量代谢,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适用于低磷酸血症,它可促进细胞对循环中钾的摄取及刺激细胞内高能磷酸和2,3-二磷酸甘油的产生。输FDP后轻者可出现酸胀疼痛症状,并由穿刺点沿静脉走向放射,严重时病人有烦躁、心率加快、情绪波动等症状,其中大约10%病人因无法忍受剧烈疼痛而拒绝用药,

  • 标签: 1 6-二磷酸果糖 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析持续微量泵静脉胰岛素监控ICU重症患者高血糖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选取90名ICU重症患者参与本次实验。经均等性和随机性分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分别为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通过血糖恢复正常和ICU入住时间、胰岛素注射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种方法进行讨论。结果:实验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为4.01±0.62天,ICU入住时间为4.62±0.52天,胰岛素注射用量为31.25±3.62U/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应P值均达到小于0.05的标准。结论:综合护理在持续微量泵静脉胰岛素监控ICU重症患者高血糖的护理效果良好。

  • 标签: 持续微量泵 ICU重症 高血糖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