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研究结果显示,寡转移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对于寡转移前列患者采取早期积极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并改善生存结局。但目前对于寡转移的定义尚未明确,其最佳治疗方式仍是医学界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寡转移前列的定义及综合治疗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转移 寡转移 前列腺癌 转移导向治疗 局部治疗 分子成像
  • 简介:摘要多项回顾研究结果提示,减瘤根治前列切除术能给转移前列患者带来获益,然而,仍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疗效和获益人群均不明确。因此,临床实践开展需谨慎。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转移性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减瘤性
  • 简介:摘要前列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患者较局限性患者预后不佳,而多数中国前列患者在初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近年来,新型内分泌治疗快速发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转移前列早期应用醋酸阿比特龙等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获益及生活质量。如何紧密结合研究进展制订新型内分泌治疗策略,仍需不断优化和探索。本文对转移前列中各新型内分泌治疗的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治疗策略的制订和优化提供帮助。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转移性 新型内分泌治疗 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 醋酸阿比特龙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放疗方法在低负荷转移前列(LBM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LBMP的91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3~72(67.4±4.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全雄激素阻断内分泌治疗,其中52例患者接受单纯前列直接放疗(PODT组),39例患者接受前列联合转移灶放疗(PMRT组)。PODT组患者的放疗靶区为前列和双侧精囊,即计划靶区体积(PTV),其处方总剂量为62.5 Gy (2.5 Gy/次,1次/d,25次/5周);PMRT组患者的放疗靶区为PTV+淋巴结计划大体肿瘤体积(PGTVnd)+椎体转移灶计划大体肿瘤体积(PGTVm),其中,PGTVnd处方总剂量为55 Gy(2.2 Gy/次,1次/d,25次/5周);PGTVm处方总剂量为45 Gy(1.8 Gy/次,1次/d,25次/5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肿瘤照射体积、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采用扩展性前列复合指数(EPIC)量表和肿瘤放疗协作组(RTOG)标准评价2组患者各个随访时间点的生存质量和急性放射损伤;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急性放射损伤;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 χ2检验。结果PODT组总的照射体积为(264.52±86.37) cm3,显著低于PMRT组的(418.47±63.64) cm3,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2, P<0.05 )。PODT组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左侧股骨头和右侧股骨头)的照射剂量均显著低于PMRT组(t=2.01~4.78,均P<0.05)。PODT组在放疗结束当天、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6个月的泌尿系统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PMRT组(Z=4.467、5.726、7.984,均P<0.05);PODT组在放疗结束当天、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24个月的肠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PMRT组(Z=3.826、5.693、7.874,均P<0.05);PMRT组的性功能评分在放疗后3个月及以后的各个随访时间点均高于PODT组(Z=2.381~9.872,均P<0.05 )。PODT组和PMRT组的5年总生存(OS)率和前列特异性生存(PCSS)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62、3.07,均P>0.05)。PODT组的5年无生化失败期间(IBF )率低于PMRT组(4.2%对14.9%),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 ,P=0.03 )。PMRT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减少、下降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PODT组(χ2=6.09、3.12、7.58,均P<0.05 );其呕吐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PODT组(48.7%对19.2%,χ2=8.93 ,P<0.05 )。结论LBMP患者接受PMRT可提高IBF时间,但无法延长PCSS和OS时间,且增加了辐射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放射疗法 生活质量 辐射损伤
  • 简介:摘要转移前列是威胁男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68镓(68Ga)或18氟(18F)标记的前列特异性膜抗原(PSMA)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转移前列的诊断、临床决策指导、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等具有独特价值。223镭(223Ra)和177镥(177Lu)-PSMA放射配体治疗(RLT)可有效缓解转移前列患者的骨痛,延长其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此外,PSMA RLT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将有望进一步改善转移前列患者的生存。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转移性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放射性配体治疗 核素显像 核素治疗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目前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的系统治疗方案以及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发现在过去几年中治疗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mCRPC)患者的方案除了使用多西他赛外,还包括阿比特龙、恩扎卢胺、卡巴他赛、镭-223和西普鲁塞-T等一些新药,这些药物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均对患者显示生存获益。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新治疗方案还有:新一代雄激素受体轴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靶向其他致癌基因与基因通路的治疗;尤其是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和PD-1抑制剂等。这些mCRPC治疗新药的出现显著增加了治疗的选择。目前,mCRPC的系统治疗选择包括:激素治疗、化疗、免疫治疗和放射核素治疗以及骨调节剂和姑息或支持措施。此外,新的基因靶向药物(PARP抑制剂和PD-1抑制剂)可用于通过生物标志物筛选出的患者亚群。虽然通过患者的选择和最佳序贯治疗可以提高最长累积生存期且能预防早期耐药,其最佳策略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前列腺肿瘤,去势难治性 多西他赛 药物疗法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高肿瘤负荷转移激素敏感前列(HVD-mHSPC)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方法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7例HVD-mHSPC患者的临床资料。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后营养指数(PNI)、前列特异性抗原(PSA)、血红蛋白(Hb)及碱性磷酸酶(ALP)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0、48.3、507.0、12.3、94.0。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预后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结果患者中位PFS为13个月,中位OS为4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PSA>507 ng/ml、Hb>12.3 g/dl、PNI>48.3、肿瘤分期>T2、PSA低值<0.2 ng/ml及联用化疗是HVD-mHSPC患者FPS的预测因素(χ2=5.334、5.665、10.289、10.522、5.002、57.789、20.217,P<0.05)。Hb>12.3 g/dl、PNI>48.3、PSA低值<0.2 ng/ml及联用化疗是患者OS的预测因素(χ2=7.562、8.436、24.698、7.218,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T2风险比(HR)=1.76,95%置信区间(CI):1.00~3.10,P<0.05、PSA低值<0.2 ng/ml(HR=0.22,95%CI:0.12~0.40,P<0.01)及联用化疗(HR=0.41,95%CI:0.24~0.70,P<0.01)是患者PFS的独立预测因素。PSA低值<0.2 ng/ml是患者OS的独立预测因素(HR=0.26,95%CI:0.12~0.60,P<0.01)。结论肿瘤分期、是否联用化疗及PSA低值可以预测HVD-mHSPC患者的预后,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前列腺癌 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2020版前列指南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进行了更新,在转移激素敏感性前列方面强调了联合治疗的重要,主要更新包括加入了新一代雄激素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的应用价值并强烈推荐应用于可以耐受的患者,强调了原发病灶放疗在低转移负荷前列治疗中的价值以及不再将间歇雄激素剥夺治疗纳入推荐意见。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 联合治疗 雄激素剥夺治疗 指南更新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1例长期存活转移前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70岁。2009年10月因排尿困难伴下腹部疼痛1个月入院。血tPSA>1 000 ng/ml。骨扫描检查示骨转移前列穿刺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4+4=8分。临床分期T4N0M1b期。患者接受去势+比卡鲁胺50 mg治疗4年后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原方案继续维持到第5年至症状进展,分别于2015年1月调整为去势+比卡鲁胺加量至150mg、2015年8月更换抗雄药物(氟他胺250 mg)及2016年2月撤除抗雄药物等方案,疗效均维持较短时间,PSA持续上升,症状无缓解,且tPSA持续进展到>1 000 ng/ml。2017年4月改用醋酸阿比特龙治疗,经过近1个月PSA闪烁后,症状持续缓解。2017年5月tPSA开始降低,2017年8月tPSA<0.01 ng/ml,骨痛明显缓解,生活可自理。对于转移前列患者,传统CAB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维持数年无PSA进展和无症状进展,当疾病进展后抗雄加量、更换抗雄药物、撤除抗雄药物等方案的效果维持时间短,而新型内分泌治疗仍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和延长患者生存期。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转移性 阿比特龙 多模式治疗 长期存活
  • 简介:摘要前列是威胁男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前列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非转移去势抵抗性阶段是前列进展过程中的特殊疾病阶段,尽早识别非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nmCRPC)并及时干预,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近年来阿帕他胺等新型抗雄药物的使用显著延长了nmCRPC患者的无转移生存时间,延缓了患者症状进展。本文对nmCRPC治疗中应用新型抗雄药物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非转移性 去势抵抗性 新型雄激素受体抑制剂 阿帕他胺 恩扎卢胺 达洛鲁胺
  • 简介:摘要达罗他胺用于治疗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mCRPC)的研究较少,本文报道1例。患者83岁,因排尿困难入院,初诊为转移激素敏感性前列,采用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比卡鲁胺治疗。半年后复查骨扫描提示新发转移灶>2处,考虑进入mCRPC。因患者高龄,既往有癫痫、2型糖尿病及心脏射频消融术病史,长期服用苯巴比妥及瑞格列奈,存在用药禁忌,改为ADT联合达罗他胺治疗。10个月后复查骨扫描示部分转移灶代谢减低,tPSA持续下降。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转移性 去势抵抗性 达罗他胺
  • 作者: 凌乐 刘博 刘继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前列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淋巴结,其次为骨、肺、膀胱、肝和肾上腺等。本文报道1例前列胰腺转移病例。患者52岁,因上腹部疼痛20 d入院,PET-CT检查提示前列及胰腺恶性病变,分别行前列和胰腺穿刺活检术,根据病理结果诊断为前列胰腺转移。行内分泌治疗加多西他赛化疗6个周期后,复查影像学检查提示胰腺转移瘤消失。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转移 胰腺 肿瘤负荷 化疗
  • 简介:摘要2017年欧洲泌尿外科协会发布了前列转移报告和数据系统(MET-RADS-P),得到了国际广泛关注。为此笔者对MET-RADS-P的要点进行解读,旨在推动我国转移前列的全身MRI检查技术标准化,减少扫描、影像学描述以及报告的差异,指导临床对转移前列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69岁高危转移前列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7个月后快速进展至mCRPC阶段。患者历经新型内分泌治疗、化疗、放疗、联合化疗和新型内分泌序贯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实现长期生存。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转移性 激素敏感性 去势抵抗性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理想的免疫疗法具有对肿瘤的高度杀伤和对自身组织机体的无害,因此被用于治疗高致死性的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前列的免疫疗法当前主要包括疫苗疗法、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免疫调节剂疗法以及联合疗法,这些疗法分别通过不同的免疫机制治疗前列。被称作Sipuleucel-T的疫苗早已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治疗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而其他免疫药物的研究尚在进行。本文对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各种免疫疗法的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免疫疗法 疫苗 预后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雄激素剥夺治疗(ADT)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或化疗可提高转移激素敏感性前列(mHSPC)的总体治疗效果。本文报道1例诊断为T3bN0M1b期的mHSPC患者,接受ADT联合醋酸阿比特龙治疗后PSA显著下降,治疗过程中因不良反应进行激素替换,后整体控制良好。提示ADT联合醋酸阿比特龙可改善mHSPC患者的总体生存,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转移性 激素敏感性 去势治疗 阿比特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血清白介素(IL)-23对不同治疗阶段前列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北京医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转移前列患者共124例,根据欧洲泌尿外科前列指南TNM分期标准对确诊患者进行分期,并分别检测转移去势抵抗型前列(mCRPC)组、转移去势敏感型前列(mCSPC)组、良性前列增生组患者的血清IL-23水平,并对mCSPC患者根据病情是否稳定分组,两组患者血清IL-23水平进行亚组分析,各组患者IL-23水平均结合患者的Gleason评分、前列特异性抗原(PSA)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mCRPC组患者血清IL-23中位数为79.73(45.61,95.63)μg/L,明显高于良性前列增生组中位数30.88(15.01,44.94)μg/L(Z=22.66,P=0.000)及mCSPC组46.10(35.27,80.92)μg/L(Z=11.46,P=0.001);mCSPC组较良性前列增生组血清IL-23水平明显升高(Z=7.17,P=0.00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mCRPC病情不稳定组患者血清IL-23中位值110.25(88.47,159.09)μg/L,明显高于mCRPC病情稳定组患者血清IL-23中位值46.52(44.97,80.33)μg/L(Z=33.99,P=0.000)。mCRPC病情稳定组血清IL-23水平46.52(44.97,80.33)μg/L,与mCSPC组患者46.10(35.27,80.92)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P=0.554)。结论血清IL-23可作为预示mCSPC治疗效果及预警肿瘤转移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指标。

  • 标签: 白细胞介素类 前列腺肿瘤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内分泌治疗对远处转移前列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04例远处转移前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伴有骨转移,无内脏转移,其中转移激素敏感性前列(mHSPC)97例,平均年龄70(42~87)岁;92例为高肿瘤负荷(存在>4处骨转移灶,其中至少1处为脊柱或骨盆外转移),5例为低肿瘤负荷;化疗前前列特异性抗原(PSA)中位值74.1(11.0~145.0)ng/ml;Gleason评分≤7分35例(36.1%),≥8分62例(63.9%);26例存在骨痛症状,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平均3.7分。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mCRPC)107例;平均年龄73(56~83)岁;化疗前PSA中位值84.5(12.4~490.2)ng/ml;Gleason评分≤7分32例(29.9%),≥8分75例(70.1%);75例存在骨痛症状,疼痛NRS平均5.4分。患者均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持续内分泌治疗(药物去势联合抗雄激素药物)。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75 mg/m2,第l天静脉滴注;泼尼松5 mg,口服,2次/d,每21天为1个周期。观察PSA无进展生存(PSA-PFS)时间、疼痛NRS分数变化、骨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并分析年龄、化疗前PSA水平、Gleason评分与PSA-PFS的相关情况。结果本研究204例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mHSPC组中,6例(6.2%)因各种原因仅行1~2个周期化疗,91例接受3~6个周期化疗,平均4.7个周期。完成≥3个周期化疗患者中,36例出现PSA进展,中位PSA-PFS时间22个月,疼痛NRS由3.9分降至3.0分,骨痛缓解率72.0%(18/25)。mCRPC组中,9例(8.4%)仅行1~2个周期化疗,98例接受3~14个周期化疗,平均5.6个周期。完成≥3个周期化疗患者中,51例出现PSA进展,中位PSA-PFS时间11个月,疼痛NRS由5.6分降至4.4分,骨痛缓解率48.6%(35/7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mHSPC组PSA-PFS与年龄、化疗前PSA水平、Gleason评分无明显相关(P均>0.05);mCRPC组PSA-PFS与化疗前PSA水平存在明显相关(P=0.026),与年龄、Gleason评分无明显相关(P均>0.05)。安全方面,mHSPC组17例(17.5%)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27例(27.8%)出现恶心、呕吐,25例(25.8%)出现乏力;mCRPC组24例(22.4%)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4例(31.8%)出现恶心、呕吐,26例(24.3%)出现乏力。其他不良反应如过敏(各有2例)、肢端麻木(2例和4例)均有发生但比例较小。结论多西他赛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转移前列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多西他赛 化疗 内分泌治疗 转移性前列腺癌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镭-223治疗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mCRPC)患者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镭-223治疗的22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0.7±1.3)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7例,2分15例;骨转移分级Ⅱ级7例,Ⅲ级15例。针对mCRPC,既往行一线治疗1例(4.6%),二线治疗4例(18.2%),三线治疗10例(45.5%),四线治疗4例(18.2%),五线治疗3例(13.6%);平均经历三线治疗。从诊断mCRPC至开始镭-223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9(20,34)个月。治疗前中位碱性磷酸酶(ALP)为147.0(101.8,212.5)U/L,中位前列特异性抗原(PSA)为44.7(20.2,99.1)ng/ml;6例(27.27%)合并1~2级贫血,血红蛋白中位值115.0(103.8,122.5)g/L,中性粒细胞计数(3.0±0.3)× 109/L,血小板计数(169.8±17.0) ×109/L。患者每4周静脉注射镭-223(剂量为55kBq/kg),最多6个周期。统计分析总生存时间(OS)、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时间(rPFS)、PSA进展时间、PSA缓解率、疼痛缓解率、疼痛进展时间,根据镭-223治疗前经历的治疗线数分层分析OS、rPFS、PSA进展时间等。同时分析镭-223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结果本组22例采用镭-223治疗平均2.7(1~6)个周期,共4例完成6个周期;12例(54.6%)治疗≥3个周期,10例(45.5%)治疗<3个周期。13例(59.1%)单独采用镭-223治疗,9例(40.9%)联合其他治疗(其中多西他赛化疗1例,恩扎卢胺2例,奥拉帕利3例,磷酸雌莫司汀3例)。本组所有患者均未使用双磷酸盐治疗。本组中10例(45.5%)死亡,均死于疾病进展;22例中位生存时间11.0(2.2,19.8)个月。3例(13.6%)、7例(31.8%)、3例(13.6%)、1例(4.5%)分别于治疗后2、3、4、10个月出现影像学进展,余8例(36.4%)均未出现影像学进展,22例中位rPFS为4.0(3.1,4.9)个月。4例(18.2%)出现PSA缓解,其中3例(13.6%)后期PSA再次升高,1例(4.5%)PSA持续稳定下降;22例中位PSA进展时间为3.6(2.2,5.1)个月。15例(68.2%)治疗1个月疼痛缓解,其中5例(22.7%)后期出现疼痛加重,10例(45.5%)疼痛持续缓解;22例疼痛进展时间中位值5.5(3.5,7.6)个月。本组无骨折患者,无因疼痛行放疗或手术患者。7例(31.8%)治疗后ALP较基线下降≥30%。镭-223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15例,68.2%)、呕吐(7例,3.8%)、血小板减少(8例,36.4%)、贫血(6例,27.3%)、中性粒细胞减少(4例,4.6%),均为1~2级,无≥3级不良反应;无因不良事件导致治疗中断者。结论镭-223治疗mCRPC患者疼痛缓解率高,可延长OS、rPFS及PSA进展时间;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受好。结论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以验证。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转移性 去势抵抗性 镭-223 有效性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