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于北美及欧洲的男性,除了非黑色素瘤的皮肤癌外,前列癌已经成为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其死亡率也仅次于肺癌^[1-2]。在中国,前列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3]。对于前列癌患者,无论其病灶是局限型或是已出现转移病灶,抑制体内雄激素的水平长期以来一直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治疗药物 难治性 去势 转移病灶 非黑色素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药物注射治疗难治前列炎的可行.方法采用经直肠超声引导对34例难治前列炎患者行前列两侧外(或回声减低区)及精囊联合药物注射治疗,每周2次,4~5周为一疗程,观察疗效及副作用.结果28例治愈,6例有效.术后小腹胀痛15例,大小便带血或血性精液10例,均自行消失,无感染或大出血发生.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两侧外和精囊内联合药物注射是治疗难治前列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前列腺炎 注射 药物疗法 难治性前列腺炎 经直肠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孤立纤维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间充质梭形细胞的肿瘤,发生于前列者很少见。本院收治1例,年龄30岁,以排尿困难就诊,行经尿道前列钬激光剜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孤立纤维肿瘤,术后患者排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前列腺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年轻男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电切术联合去势术治疗前列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86例前列癌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去势术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量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癌 去势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75岁.体检发现前列结节12年余,排尿困难,尿流细,排尿时间延长,无尿频、尿痛、血尿等症状.直肠指诊:前列Ⅱ度增生,右侧叶可触及一大小1.8cm×1.0cm的结节,质硬,表面不平,无触痛.化验:12年内多次查血清前列特异性抗原(PSA)均升高,在5.9~15.0ng/ml范围内波动,血清酸性磷酸酶及碱性磷酸酶正常.

  • 标签: 前列腺穿刺活检 前列腺上皮内肿瘤 随访 血清 尿痛 直肠指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次前列穿刺活检在转移去势抵抗前列癌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90例转移前列癌并行去势治疗无效后诊断为转移去势抵抗前列癌(CRPC)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首次穿刺和二次穿刺时PSA、PSAD、PSATZ水平,并根据二次穿刺结果分为合并前列导管内癌(IDC-P)组(64例)和未合并IDC-P组(26例),比较两组的PSA、PSAD、PSATZ水平。结果二次穿刺时PSA、PSAD、PSATZ水平显著高于首次穿刺(P<0.05);合并IDC-P组的PSA、PSAD、PSATZ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IDC-P组(P<0.05)。结论二次前列穿刺活检在CRPC的诊断中有利于明确有无前列癌成分的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 标签: 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RPC) 前列腺导管内癌 前列腺穿刺活检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电切治疗前列增生的有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8年6月84例前列增生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选择开放手术,观察组选择前列电切方法。分析手术治疗的时间以及出血水平;治疗前后患者IPSS评分水平、生存质量水平、残余尿量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IPSS评分水平、生存质量水平、残余尿量、手术治疗的时间以及出血水平、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前列增生患者实施前列电切方法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前列腺电切 前列腺增生 有效性
  • 简介:前列是男性特有的一个器官,可认为是男性内在的性征。当男性第二性征开始发育时,脑垂体会刺激睾丸成长,此时,睾丸除了有精子的生长,也开始大量分泌男性激素,就在这种激素的刺激下,前列也开始长大,所以惟有睾丸功能的正常运转,前列才能正常发育。男性受到性刺激时,外生殖器官的变化则较明显,如阴茎的勃起、

  • 标签: 前列腺 “性” 男性激素 睾丸功能 第二性征 正常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列热敷贴治疗前列增生、前列炎及前列疾病术后疼痛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前列增生、前列炎及前列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75)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n=75)实施前列热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I-PSS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白细胞计数;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I-PSS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白细胞计数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增生、前列炎及前列术后患者通过前列热敷贴治疗,可降低疼痛,改善前列功能,提升其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前列腺热敷贴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抗细胞凋亡基因(bcl-2)蛋白在各级前列上皮内肿瘤(PIN)与前列癌(Pca)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对430例前列疾病病理标本作HE染色,进行病理分类和分级,并通过免疫组化(LSAB法),对其中275例无PIN的良性前列增生(BPH)、148例PIN(此中包括Pca中的11例有PIN)和18例Pca作bcl-2蛋白检测.结果: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PIN与Pca间、高级PIN与低级PIN间、高分化Pca与中-低分化Pca间有显著差异(P<0.01).无PIN的BPH与低级PIN间、高级PIN与高分化Pca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cl-2蛋白阳性在PIN、特别是高级PIN及Pca的异常表达,揭示了PIN及Pca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前列腺上皮内肿瘤 前列腺癌 抗细胞凋亡基因 BCL-2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67岁,因"尿频伴进行排尿困难10余年,加重2个月"入院。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多次查体示前列增生,未处理;近2个月来,症状明显加重,伴排尿费力,尿线无力、分叉及变细,无明显尿急、尿痛及血尿等不适,未处理。以"前列增生症"入院。一般情况可,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糖尿病病史7年余,口服降糖药物控制可;余既往、个人史无异常。肛诊未

  • 标签: 基底细胞肿瘤 前列腺癌根治术 前列腺增生症 免疫组化 排尿困难 交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接受根治前列切除术(RP)患者的前列前脂肪垫(PAFP)中淋巴结及肿瘤转移情况,初步探讨PAFP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接受RP的287例前列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6±7)岁(范围:42~83岁),术前前列特异性抗原[M(IQR)]为16.00(29.64)μg/L(范围:0.01~99.90 μg/L)。244例患者为局限性或局部晚期,43例为转移前列癌。所有患者术中常规切除PAFP并单独病理学送检;PAFP切除范围:尾侧至前列尖部,头侧至膀胱颈,两侧至前列与盆内筋膜连接处。217例患者接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所有PAFP病理标本均经泌尿系肿瘤亚专科的病理科医师阅片及报告。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287例患者中,23例(8.0%)PAFP存在淋巴结,11例(3.8%)PAFP存在淋巴结转移。1例患者PAFP存在淋巴结转移而无其他盆腔淋巴结转移。4例患者的PAFP存在脂肪结缔组织受侵。PAFP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前前列特异性抗原[M(IQR)]更高[48.2(73.0)μg/L比15.4(26.5)μg/L,Z=3.158,P=0.002],临床T分期和N分期更晚(Z=2.977,P=0.003;Z=2.780,P=0.005),术前Gleason评分更高(Z=2.205,P=0.027)。结论RP术中常规切除 PAFP并单独送病理学检查,可能检出更多的盆腔淋巴结和转移淋巴结,可能获得更准确的病理学N分期。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前列腺前脂肪垫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慢性细菌前列炎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前列液常规白细胞转为正常,卵磷脂小体回升,但部分患者仍存在会阴部、腹股沟、下腹部等胀痛不适,称之为慢性细菌前列炎后遗症状.前列痛临床症状与慢性细菌前列炎后遗症状相似,我们于1998年6月~2000年6月,对上述两类患者拟加味前列方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慢性细菌前列炎后遗症状组(A组),62例,年龄19岁~43岁,病程9个月~3年.前列痛组(B组),30例,年龄17岁~39岁,病程1.5年~4年.

  • 标签: 中医药疗法 前列腺方 慢性前列腺炎 后遗症状 前列腺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报告本院收治的一例67岁前列孤立纤维肿瘤,探讨前列孤立纤维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案等,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一例67岁男性患者,因“排尿困难1年余”入院,术前前列MR提示前列肿瘤,遂行前列穿刺活检,病理示孤立纤维肿瘤(交界);患者二次手术接受腹腔镜下前列根治术,术中发现肿瘤位于前列右侧叶,并推挤尿道,使其偏移,右侧精囊与周围组织粘连。结果:术后病理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意见为孤立纤维肿瘤。术后随访患者无复发转移,排尿顺畅,控尿良好。结论:孤立纤维肿瘤原发于前列的较为少见,临床表现多以前列增生表现为主,影像学上无特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治疗方式以完整切除肿瘤为主,预后多数较好。

  • 标签: 前列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慢性前列炎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48例慢性前列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4例患者,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不良心理状态、遵医行为状态、生活质量满意度,对照组24例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有22例,遵医行为状态有10例,生活质量满意有10例;观察组24例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有5例,遵医行为状态有22例,生活质量满意有20例。结论了解患者心理问题,采用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 心理分析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