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格拉哥预后评分(modified Glasgow prognostic score,mGPS)评估腹膜透析(腹透)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腹透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mGPS各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腹透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303例腹透患者入选本研究。mGPS 0分组234例,1分组27例,2分组42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HR=1.067,95%CI 1.045~1.091,P<0.001)、有心血管疾病史(HR=2.057,95%CI 1.150~3.678,P=0.015)及mGPS 2分(HR=2.456,95%CI 1.338~4.510,P=0.004)是腹透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GPS可用于腹透患者预后的评估,mGPS 2分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腹膜透析 预后 死亡 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 简介:结合沟酸性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生产改造得到的经验,介绍了该生产工艺的工艺流程和工艺特点,阐述了在缺氧寒冷海拔高的高原上的应用实践过程,总结了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 标签: 工艺流程 特点 实践过程 效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格拉哥预后评分(GPS)在鼻咽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间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29例鼻咽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性别、年龄、TNM分期、病理分型、治疗方案等,计算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GPS。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临床指标对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中位随访时间89.0个月(5.1~104.6个月),129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79.8%,5年总生存率(OS)84.5%。放疗后3个月GPS 0、1、2分组5年PFS率分别为85.6%、61.1%、33.3%,5年OS率分别为90.4%、66.7%、33.3%(P<0.01)。放疗后3个月GPS、临床分期(Ⅰ-Ⅲ期∶ⅣA期)及是否同步化疗均与患者PFS、OS相关(均P<0.01)。ROC曲线显示放疗后3个月GPS及临床分期预测OS的AUC值分别为0.694和0.815,两者联合AUC值达0.860。结论放疗后3个月,高GPS是鼻咽癌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子,GPS联合临床分期可更加准确预测鼻咽癌患者预后。

  • 标签: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细菌学检验和血清学检验氏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氏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接受细菌学检验,B组接受血清学检验,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氏菌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70.00%(42/60);B组阳性检出率为95.00%(57/60),在氏菌感染检出率方面,B组高于A组(P<0.05)。B组特异度(93.33%)、灵敏度(96.67%)均高于A组(69.23%、7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氏菌感染检验中,血清学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细菌学检验,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降低漏诊率。

  • 标签: 血清检验 布氏菌感染 细菌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体验的格拉哥抗精神病药副反应评定量表(Glasgow antipsychotics side-effect scale,GASS)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选取200例完全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GASS中文版量表评定,信度考察通过计算全样本克朗巴赫α系数(Cronbach's α)评价量表内部一致性。效度考评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考评量表结构效度;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中的副反应子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CGI)和临床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进行评估,通过GASS与TESS、CGI副反应子量表评分进行相关分析来评价GASS量表的校标效度;以临床标准为参考,计算不同GASS分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来划定量表划界分和验证量表的实证效度。结果信度评价: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26,表明量表内部一致性好。效度评价: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到四个主因子,分别命名为锥体外系副反应因子、生殖泌尿系统副反应因子、抗胆碱能副反应因子、过度镇静和心血管副反应因子。GASS量表的19个条目都在主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荷值(0.531~0.972),说明量表结构效度良好;GASS总分与TESS和CGI副反应子量表评分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90,P<0.05,r=0.87,P<0.05)。以临床评估标准为参考在区分轻度药物副反应时划界分为1分时灵敏度、特异度最好,分别为96.3%和70.7%,AUC为0.78;区分中度药物副反应时,GASS总分≥20分灵敏度、特异度最高,分别为86.3%,84.7%, AUC为0.92;区分重度药物副反用时GASS总分≥41分灵敏度、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2.1%,96.3%,AUC为0.96。结论GASS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反应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情况。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副反应 评定量表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里病(AFD)累及心脏的临床及心脏MR(CMR)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阜外医院经基因检测或病理确诊的AFD患者8例(AFD组),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26~60(50±11)岁;同时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16例(HCM组)和健康对照者16名(正常组)作为对照,HCM组中男6例、女10例,年龄27~68(46±15)岁,正常组中男6名、女10名,年龄26~59(51±11)岁。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CMR图像。采用CVI42软件分析CMR图像,并自动生成相应的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3组间参数值的差异,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AFD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与HCM组相比,除合并肾功能不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余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FD组的CMR显示5例为对称性或大致对称性增厚,3例为非对称性增厚;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示5例患者出现心肌强化,以多发、肌壁间强化为主,部分呈局部、心内膜下强化。HCM组的CMR显示14例患者以非对称性室间隔增厚为主、伴或不伴左心室壁其他部位的增厚,2例表现为左心室中远部的增厚;LGE示14例患者出现心肌强化,表现为肥厚心肌内局灶性或斑片状强化,以室间隔右心室插入部局灶性强化多见,部分表现为左心室中远段心内膜下强化。AFD组、HCM组和正常组3组间比较显示,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初始T1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但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心室最大室壁厚度在AFD组和HC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D组的LVMI较正常组和HCM组均增加(P<0.05)。T1 mapping示AFD组的初始T1值[(1 177.4±46.0)ms]显著低于正常组[(1 244.5±34.3)ms]和HCM组[(1 278.8±41.6)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10,P<0.001)。结论AFD与HCM的临床表现相似,当临床怀疑AFD时,影像学检查应首选CMR检查,特别是T1 mapping技术可以为AFD的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 标签: 法布里病 心肌病,肥厚型 磁共振成像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型格拉哥预后评分(mGPS)与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126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IC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mGPS相关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不同评分患者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0分组(58例)术后1、3年生存率为85.8%、52.3%,1分组(41例)术后1、3年生存率为73.2%、23.0%,2分组(27例)术后1、3年生存率为7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GPS、CA19-9、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ICC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mGPS是影响I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GPS是影响根治性手术切除的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胆管上皮癌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术前炎症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佳木斯地区疑似鲁菌病患者的血清学诊断与分析。方法选择佳木斯市及周边地区疑似鲁菌病患者血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血清学诊断情况,均实施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观察检测方式结果。结果536例血清中,阳性130例,总阳性率为24.25%;2016年阳性构成比较高的月份为8月(20.00%),2017年阳性构成比较高的月份为10月(6.92%),2018年阳性构成比较高的月份为6月、8月均2.31%;各年龄组间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0~59岁,阳性率为32.56%。结论2016至2018年佳木斯市布鲁菌病阳性率呈下降趋势,6月、8月、10月是高发期,中老年组阳性率高,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

  • 标签: 佳木斯地区 布鲁菌病 试管凝集试验(SAT)
  • 作者: 熊亚群 周仕海 肖幸华 罗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长沙 410008 熊亚群现为湘雅常德医院药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常德 415009,贵航贵阳医院药剂科,贵阳 550001,湘雅常德医院药剂科,常德 415009,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长沙 410008
  • 简介:摘要1例11岁男性患儿因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控制不佳,在甲氨蝶呤(10 mg口服、1次/周)治疗基础上联用托(7.5 mg口服、1次/d),症状缓解。联用托前患儿肝功能正常,2药联用2个月余,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78 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78 U/L)。因无临床症状,未予干预。继续用药1个月后,ALT 586 U/L、AST 170 U/L。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原因后,考虑为药物性肝损伤。停用甲氨蝶呤,加用托珠单抗,并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异甘草酸镁治疗,11 d后患儿肝功能检查示ALT 512 U/L、AST 194 U/L;停用托,3 d后ALT 150 U/L、AST 41 U/L。考虑肝损伤为托所致。继续护肝治疗1周,患儿ALT 41 U/L、AST 35 U/L。

  • 标签: 关节炎,幼年型类风湿 Janus激酶类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超说明书用药 托法替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里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使用酶替代药物治疗基本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20年7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4例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基因变异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观察其酶替代药物阿加糖酶β治疗的效果。结果4例患儿(男2例、女2例)年龄12.4(6.0~16.8)岁,临床表现各异,其中肢端疼痛1例、少汗2例、尿崩1例,均有左心室肥厚和尿检异常,但均未发现典型皮疹及听力异常。4例患儿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家族史,通过α-半乳糖苷酶A酶活性、基因检测结果明确诊断。共检出3个GLA基因错义变异 c.424T>C(p.C142R)、c.335G>A(p.R112H)和c.644A>G(p.N215S)。其中前2个变异为经典型里病患者变异位点,后者多表现为迟发型但亦有经典型的报道。例1使用阿加糖酶β用量为每次1 mg/kg静脉泵注,每2周用药1次。患儿诉用药后疼痛强度有缓解,少汗症状得到改善。患儿在最初的2个月输注阿加糖酶β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在输注阿加糖酶β 3次后24 h尿蛋白升至1 015.6 mg,未予处理,1周后复查降至正常。结论法里病在儿童期临床表现多样,需要多学科联合协同诊断并探讨酶替代治疗的时机,阿加糖酶β治疗患儿短期严重不良反应少见。

  • 标签: 法布里病 儿童 酶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吉反思循环在防治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8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在放疗前进行30 d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吉反思循环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放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情况、开始时间、痊愈时间、口腔评估指南(OAG)评分、生存质量(QOQ-H&N35)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口腔黏膜炎开始时间长于对照组,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21.11%)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OAG评分低于对照组,QOQ-H&N35疼痛、吞咽困难、感觉、语言、进食、社交、性生活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吉反思循环护理能够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对鼻咽癌患者放疗所致口腔黏膜炎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 标签: 吉布斯反思循环护理 鼻咽癌 口腔黏膜炎
  • 简介:摘要胃肠道受累是白塞病的严重并发症,部分重症患者对传统治疗方案不理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院收治1例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白塞病,经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效果不佳,肠道溃疡长期不愈合,应用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后出现全身皮疹不良反应,后患者接受酪氨酸蛋白激酶1/3抑制剂托治疗,腹痛症状缓解,白塞病活动度评分明显改善,炎症指标正常,肠道溃疡愈合,激素逐渐停用,病情持续缓解。针对重症/难治性肠型白塞病患者托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贝赫切特综合征 肠疾病 治疗结果 托法替布
  • 简介:摘要患者为31岁青年男性,确诊白塞病2年,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并维持。随后患者出现右下肢血栓及胫前皮肤溃疡,溃疡逐渐增大并多发。治疗上尝试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药物、静脉丙种球蛋白、干扰素等药,效果均不佳。检索文献发现JAK通路活化与白塞病相关,尝试使用托治疗取得显著效果。随访至今,患者情况稳定。

  • 标签: 贝赫切特综合征 腿溃疡 托法替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托治疗Ps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5例PsA患者临床资料,5例患者曾接受过多种抗风湿药物治疗,其中2例使用过生物制剂(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阿达木单抗)治疗,效果不佳或停药后出现复发,累及多关节。给予加用托治疗,记录分析治疗3个月、6个月后,患者ESR、CRP、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疼痛计数(TCJ)、关节肿胀计数(SCJ)、健康评估问卷(HAQ)、DAS28-CRP、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银屑病关节炎疾病活动指数(DAPSA)等指标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例患者联合托5 mg,每日2次,治疗3个月后,关节肿胀、银屑病皮疹情况明显改善,4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治疗6个月后,ESR、CRP、VAS、TCJ、SCJ、HAQ、DAS28-CRP、PASI、DAPSA进一步下降,根据DSA28-CRP评分,3例患者外周关节达到疾病缓解,2例患者外周关节达到低疾病活动;PASI总体有效为4例;根据DAPSA评分标准,1例患者达到PsA疾病缓解状态,4例患者达到PsA疾病低活动状态。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托治疗PsA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未来潜在治疗选择。

  • 标签: 关节炎,牛皮癣 银屑病 JAK抑制剂 托法替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里病(Fabry disease,FD)患者临床表现特点、酶替代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的FD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突变类型、酶替代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6例FD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经典型12例,迟发型4例,临床表现各异。与迟发型组患者比较,经典型组患者发病年龄较轻(P=0.001),血浆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活性较低(P=0.016);脱乙酰基三己糖酰基鞘脂醇(Lyso-GL-3)水平较高(P=0.030)。经典型组[(13.50±10.08)年]和迟发型组[(10.75±7.27)年]患者延迟诊断时间均较长。7例接受规律酶替代治疗6次的患者血浆Lyso-GL-3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8),5例患者疼痛缓解。3例不规律酶替代治疗患者症状加重;1例患者在规律酶替代治疗期间仍有脑卒中发作。阿加糖酶β和α用药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酶替代治疗可有效降低FD患者血浆Lyso-GL-3水平,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但疗效具有剂量依赖性,临床获益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和随访。酶替代治疗要求患者依从性较好,且能接受长期规律治疗。

  • 标签: 法布里病 酶替代疗法 治疗结果 临床表现 脱乙酰基三己糖酰基鞘脂醇
  • 简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在逐渐提高。在这个大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与此同时,“地沟油”、“瘦肉精”等食品问题的出现让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对食品进行安全检验是非常重要的。高效液相色谱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仪器应用在食品安全检验中提高了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食品的安全提供了一道强有力的屏障。本文通过对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与探讨,总结归纳出一些经验,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和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枸橼酸托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RA-ILD)的效果。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初诊RA-ILD患者100例纳入临床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治疗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46.32±9.17)岁;对照组男19例、女31例,年龄(45.34±9.25)岁。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枸橼酸托。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前后症状评分、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评分及血清中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白细胞介素(IL)-8、IL-38水平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肺高分辨率CT(HRCT)评分以及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的效果远胜于对照组(均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KL-6(210.82±34.78)U/ml、IL-8(5.12±1.78)ng/L较对照组KL-6(328.17±82.26)U/ml、IL-8(8.23±2.21)ng/L低,IL-38(28.08±1.16)ng/L较对照组(21.45±1.65)ng/L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枸橼酸托能有效地治疗RA-ILD,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清中KL-6、IL-8、IL-38水平变化有关。

  • 标签: 托法替布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KL-6 IL-8 IL-38
  • 简介:摘要托是一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型靶向药物。随着进入医保目录,托将迎来崭新的时代。该文分别对托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综述。总的说来,托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可控,与生物制剂相比,具有可以口服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对传统合成的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和生物制剂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的患者,但其在中国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更多的研究数据来证实。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分子靶向治疗 治疗结果 综述 托法替布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哥昏迷(GC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81例,采用尿激酶或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患者随访至溶栓后1个月,根据溶栓后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溶栓后出血组69例与未出血组212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溶栓时长、吸烟、收缩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NIHSS与GCS评分等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长、溶栓前凝血酶原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溶栓前GCS评分、溶栓后24 h GCS评分是患者溶栓后出血的独立相关因素(OR=23.318、0.238、17.099、4.561、0.004、0.258,P=0.038、0.021、0.038、0.027、0.006、0.04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长是预测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重要因素(AUC=0.833、0.795、0.714,均P=0.000)。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较差、急性脑梗死时间较长则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风险明显增高,应重点关注并尽早进行干预。

  • 标签: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