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重症医学的飞速发展,促使我们对重症产生了新的思考与认知。我们将重症理解为损伤或疾病发生发展为致命性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桥梁是广泛的机体失调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紊乱。机体反应是重症病理生理学的要点与重点,血流动力学是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与重心,两者形影不离,相互关联。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宿主/机体失调反应”和“重症单元”两个新概念,并强调制定血流动力学干预措施的新要求,从而突出了机体反应与血流动力学对于重症的关键作用,亦丰富了重症体系化认知的内涵。

  • 标签: 重症 应激 血流动力学 宿主/机体失调反应 重症单元
  • 简介:摘要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始于抗体和移植物抗原的有效结合。随血流运动中的抗体和相对固定的靶抗原能否结合,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引力势能和抗体的运动动能之间的相对大小。抗原抗体间的引力势能主要由两者间的亲和力决定,是相对固定的。人抗体的动能取决于其运动速度,运动越快,动能越大(动能=质量×运动速度2/2)。由于抗体在毛细血管中流动最慢,动能最小,因此抗体最易结合并损伤毛细血管内皮。尽管抗体在毛细血管内的运动速度最慢(≤1 mm/s),但相较于抗体本身的直径而言(<10 nm),其相对运动速度是每秒钟移动10万个抗体直径大小的距离,接近百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最快跑动时相对速度的2万倍。在抗体以如此快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抗原抗体间的引力势能可能不足以克服抗体的运动动能,使得抗原抗体不易结合。这些血流动力学和抗体相对运动速度的基本概念,至少给移植临床医师提供如下启发:(1)在抗体的体外检测时,抗体和抗原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两者之间无相对运动,结合反应容易发生;而在体内环境中,随血流运动中的抗体要结合到相对固定的器官组织的靶抗原上需要克服抗体运动的动能;(2)细胞杀伤性治疗药物对血液中靶细胞的清除效率通常远高于对组织中的靶细胞,因为药物和血液中靶细胞之间是伴行状态,无相对运动,而药物要结合到组织中相对固定的靶细胞时,需要克服其巨大的运动动能;(3)有些受者在移植后体内可以检出供者特异性抗体,但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并不一定会在短期内发生,其原因可能是抗体无法和靶组织抗原有效结合。一则是由于抗原抗体间亲和力不够强,导致两者间较低的引力势能;二则是由于微血管血流通畅,抗体维持较大的动能;(4)缺血再灌注或其他因素引起血管内皮受损后,容易导致损伤部位血栓形成,引起毛细血管部分甚至全部堵塞、血流变慢,从而增加了抗体和靶抗原的结合机会;(5)根据血流速度能影响抗原抗体结合的原理,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维持一个良好的移植器官的微循环,将有助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可选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白细胞黏附、抗血小板沉积、抗红细胞聚集,降脂、降血黏度,多喝水、以及适当运动等。这样的治疗方针在预防和治疗细胞介导排斥反应中也同样重要。

  • 标签: 供者特异性抗体 排斥反应 微循环 抗凝治疗 血液黏稠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默疗法在尿动力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尿动力学检查的9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静默疗法。记录2组患者检查时间、检查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检查开始前10 min、检查开始后10 min、检查结束后1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检查前1 d、检查前1 h和检查结束后10 min心理应激水平。结果试验组检查时间为(33.56 ± 4.95)min,血尿发生率为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42 ± 6.32)min、1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60,χ2值为4.050,P<0.05)。检查开始前10 min、开始后10 min试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9.18 ± 10.99)、(130.73 ± 11.81)mmHg(1 mmHg=0.133 kPa)和(89.42 ± 14.50)、(98.36 ± 15.51)mmHg,低于对照组的(135.93 ± 10.17)、(139.49 ± 10.64)mmHg和(96.29 ± 13.85)、(105.80 ± 12.0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97~3.695,P<0.01或0.05)。检查开始前10 min、开始后10 min、结束后10 min试验组心率为(85.53 ± 11.82)、(90.51 ± 8.82)、(74.09 ± 8.20)次/min,低于对照组的(92.80 ± 11.95)、(95.84 ± 10.02)、(77.60 ± 8.5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900、2.680、1.992,P<0.01或0.05)。检查前1 h试验组SAS、SDS评分为(54.42 ± 3.85)、(54.11 ± 4.65)分,低于对照组的(58.44 ± 7.37)、(56.11 ± 4.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47、2.079,P<0.01或0.05)。结论静默疗法能降低尿动力学检查患者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静默疗法 尿动力学检查 应激反应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默疗法在尿动力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尿动力学检查的9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静默疗法。记录2组患者检查时间、检查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检查开始前10 min、检查开始后10 min、检查结束后1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检查前1 d、检查前1 h和检查结束后10 min心理应激水平。结果试验组检查时间为(33.56 ± 4.95)min,血尿发生率为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42 ± 6.32)min、1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60,χ2值为4.050,P<0.05)。检查开始前10 min、开始后10 min试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9.18 ± 10.99)、(130.73 ± 11.81)mmHg(1 mmHg=0.133 kPa)和(89.42 ± 14.50)、(98.36 ± 15.51)mmHg,低于对照组的(135.93 ± 10.17)、(139.49 ± 10.64)mmHg和(96.29 ± 13.85)、(105.80 ± 12.0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97~3.695,P<0.01或0.05)。检查开始前10 min、开始后10 min、结束后10 min试验组心率为(85.53 ± 11.82)、(90.51 ± 8.82)、(74.09 ± 8.20)次/min,低于对照组的(92.80 ± 11.95)、(95.84 ± 10.02)、(77.60 ± 8.5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900、2.680、1.992,P<0.01或0.05)。检查前1 h试验组SAS、SDS评分为(54.42 ± 3.85)、(54.11 ± 4.65)分,低于对照组的(58.44 ± 7.37)、(56.11 ± 4.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47、2.079,P<0.01或0.05)。结论静默疗法能降低尿动力学检查患者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静默疗法 尿动力学检查 应激反应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术后肠麻痹(POI)模型大鼠胃肠动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每组8只。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开腹后暴露腹腔,但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暴露3 h后关腹,建立POI模型;对照组大鼠仅作麻醉处理。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分别于术前2 h和术后12 h给予5 mg/kg的酒石酸美托洛尔灌胃;对照组和POI组大鼠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的心率变化,并在术后24 h进行炭末推进实验后取小肠组织标本,检测肠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浓度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前2 h对照组、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心率分别为(335±18)、(341±19)、(338±17)次/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08,P>0.05);手术开始、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 POI组大鼠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28±17)次/分比(303±15)次/分、(379±21)次/分比(337±17)次/分、(389±21)次/分比(331±19)次/分、(397±21)次/分比(333±16)次/分,t=2.728、3.838、4.887、5.861,P<0.05],但β受体阻滞剂组心率在各时间点均低于POI组,且在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18)次/分比(379±21)次/分、(359±18)次/分比(389±21)次/分、(365±20)次/分比(397±21)次/分,t=2.542、2.617、2.664,P<0.05]。对照组、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炭末推进率分别为(65.13±7.06)%、(41.20±4.64)%、(54.04±6.29)%,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6.939、2.874,P<0.05),β受体阻滞剂组明显高于POI组(t=4.020,P<0.05)。POI组较对照组大鼠肠道炎性因子浓度明显升高[TNF-α:(182.13±17.45) pg/g比(98.35±10.98) pg/g、IL-1β:(66.27±4.88) pg/g比(52.33±4.49) pg/g、IL-6:(138.18±12.82) pg/g比(72.50±9.60) pg/g,t=9.953、5.147、10.049,P<0.05]、MPO活性明显增强[(37.56±3.95) U/g比(22.61±3.32) U/g,t=7.093,P<0.05];β受体阻滞剂组较POI组大鼠肠道炎性因子浓度明显降低[TNF-α:(121.99±13.11) pg/g比(182.13±17.45) pg/g、IL-1β:(56.04±4.83) pg/g比(66.27±4.88) pg/g、IL-6:(85.83±10.73) pg/g比(138.18±12.82) pg/g,t=6.750、3.647、7.672,P<0.05]、MPO活性明显减弱[(29.47±3.49) U/g比(37.56±3.95) U/g,t=3.757,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增强POI模型大鼠的胃肠动力功能,减轻术后肠道炎性反应,有助于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功能的早期恢复。

  • 标签: 术后肠麻痹 胃肠动力 炎症 β受体阻滞剂 腹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可视喉镜与普通喉镜下行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行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156例,根据行气管插管的工具分为可视喉镜气管插管组和普通喉镜气管插管组,每组7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两组患者T0、T2、T3时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损伤状况。结果可视喉镜气管插管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100%,78/78)高于普通喉镜气管插管组(87.18%,68/78),P<0.05。可视喉镜气管插管组患者声门暴露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均短于普通喉镜气管插管组(P均<0.05)。T2时,普通喉镜气管插管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高于可视喉镜气管插管组(P均<0.05)。T2、T3时,普通喉镜气管插管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均高于可视喉镜气管插管组(P均<0.05)。可视喉镜气管插管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损伤率(6.41%,4/78)低于普通喉镜气管插管组(16.67%,13/78),P<0.05。结论老年患者可视喉镜下行气管插管可减轻插管对舌部、咽喉部及气管黏膜的刺激,提升一次性气管插管的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降低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且气管插管损伤率低,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气管插管 可视喉镜 普通喉镜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12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D组50例、C组48例,D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0 min以0.2 μg·kg-1·h-1速度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直至手术完毕,C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气腹时间、手术麻醉时间以及麻醉恢复时间,用药前(T0)、气管插管时(T1)、开始气腹即刻(T2)、拔除气管插管时(T3)及拔管后5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各时间点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气腹时间、手术麻醉时间及麻醉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1~T3时刻C组患者SBP、DBP及HR均较T0时刻显著升高(均P<0.05),而D组患者术中各时刻SBP、DBP及HR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3时刻C组患者的SBP、DBP及HR均显著高于D组(均P<0.05)。T1~T4时刻,两组患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皮质醇均较T0显著升高(均P<0.05),而D组患者T1~T4时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均P<0.05)。C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为33.33%(14/48),显著高于D组的8.00%(4/50)(χ2=9.676,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增强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同时有效减轻术中应激反应,减少术中高血压的发生。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腹腔镜 麻醉,全身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症反应的调节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治疗的10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超前镇痛药物的不同,将上述入选者进一步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51例)与观察组(盐酸羟考酮,51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与心率(heart rate,HR)]、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与镇痛效果。结果术前、拔管时与拔管后30 min,两组患者MAP与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观察组IL-6与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苏醒即刻、术后2 h、6 h与12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通过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炎症反应相对较轻,镇痛效果良好。

  • 标签: 腹部闭合性损伤 盐酸羟考酮 超前镇痛 血流动力学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严重烧伤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参与烧伤后免疫功能紊乱和烧伤后高代谢的发生发展。合理应用镇痛镇静药物是抑制严重烧伤早期应激反应的主要手段,可减轻烧伤早期脏器损害、减少烧伤脓毒症风险。此外,良好的创面处理、感染控制、营养支持和胃肠道功能保护、睡眠管理等综合手段均有助于减轻烧伤后应激反应。研究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机体多种应激和内分泌激素及免疫格局改变,探索烧伤后高代谢的发生机制和调控手段,针对严重烧伤后镇静镇痛策略以及应激和高代谢管理等达成共识,有可能进一步提高严重烧伤救治成功率。

  • 标签: 烧伤 代谢 镇痛 镇静 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光敏剂黑色二氧化钛b-TP-700介导的光动力反应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利用固相原位热还原法成功制备b-TP-700。用31.25、62.5、125、250、500、1 000 μg/ml b-TP-700处理PC-3细胞12、24、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C-3细胞形态,判断b-TP-700对PC-3细胞的毒性。采用31.25、62.5、125、250、500 μg/ml b-TP-700处理PC-3细胞后,激光(1 W/cm,808 nm)照射细胞1、3、5、7 min,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250 μg/ml b-TP-700培养的PC-3细胞经激光照射5 min后细胞活性氧的产生情况,以未经激光照射的细胞为对照组。结果不同浓度b-TP-700处理PC-3细胞相同时间时,细胞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6、0.39、0.37,均P>0.05)。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1 000 μg/ml b-TP-700作用PC-3细胞24 h后,细胞未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也未见明显的死细胞。随着激光激发时间的延长,相同浓度b-TP-700作用的PC-3细胞活性下降。在激光激发时间相同时,随着b-TP-700浓度的增加,PC-3细胞的活性下降(均P<0.05)。在激光照射下,250 μg/ml b-TP-700作用的PC-3细胞中可以检测到明显绿色荧光,对照组细胞中几乎观察不到绿色荧光。结论新型光敏剂b-TP-700具有良好的活性氧生成能力,其介导的光动力学作用体外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新方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光化学疗法 光敏剂 二氧化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肥胖患者血流动力学、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肥胖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后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后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T1(术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在T2(插管时)、T3(术中)、T4(拔管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升高(均P<0.05),但对照组升高幅度较观察组大(均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4.56±1.23) min比(8.99±3.12) min]、拔管时间[(7.48±2.52) min比(15.41±3.12) min]、完全清醒时间[(15.96±5.55) min比(27.58±5.26) min]均较对照组短(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对照组30.0%(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能够减少胆囊切除术对肥胖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缩短苏醒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肥胖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苏醒时间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声动力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治疗方法。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声动力疗法在治疗实体肿瘤、动脉硬化以及灭菌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笔者结合声动力疗法相关的国内外研究,从机制、应用和现状这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声动力疗法 活性氧物质 纳米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中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92例择期LC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AT-Ⅱ)与皮质醇(Cor)的浓度变化,记录两组患者脑状态指数(CSI),术后采用视觉模拟分析法(VAS)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麻醉后30 min、手术开始30 min、术毕与术后3 h时MAP、HR大于对照组(P<0.05),每搏变异度(SVV)小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观察组AT-Ⅱ、Cor、CSI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呼吸满意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6、12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有效降低LC患者术中应激反应,镇痛效果良好,于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有益。

  • 标签: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椎旁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中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92例择期LC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AT-Ⅱ)与皮质醇(Cor)的浓度变化,记录两组患者脑状态指数(CSI),术后采用视觉模拟分析法(VAS)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麻醉后30 min、手术开始30 min、术毕与术后3 h时MAP、HR大于对照组(P<0.05),每搏变异度(SVV)小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观察组AT-Ⅱ、Cor、CSI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呼吸满意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6、12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下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有效降低LC患者术中应激反应,镇痛效果良好,于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有益。

  • 标签: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椎旁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血小板反应蛋白(THBS)2作为THBS家族的一员,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且在肿瘤的发展及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报道THBS2在不同肿瘤中的具体作用不同,并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凋亡、伤口愈合、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目前THBS2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探讨THBS2在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及作用机制有望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 标签: 肿瘤 血小板反应蛋白2
  • 简介:摘要在高考的考纲化学实验基础部分,要求学生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金属焰色反应是对常见物质进行检验的一种方法。本文着眼于焰色反应实验的改进,笔者秉承着“学生学好化学,老师教好化学”的理念,通过对焰色反应实验的改进拉近化学实验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希望为其他化学教学者提供一个实用的参考。

  • 标签: 焰色反应 实验教学 方法
  • 作者: 刘鑫 廖利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68 刘鑫为山东大学与康复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68,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68 廖利民为首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 100068
  • 简介:摘要近年来,对上尿路动力学的研究朝着数字化、模拟化和无创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上尿路动力学的生理机制、临床应用以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起搏细胞被认为是上尿路蠕动发生的基础,但具体的启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广泛应用上尿路动力学技术研究灌注速率与压力的关系,Whitaker试验可作为可疑病例诊断的辅助检查。人工智能、三维重建等多学科融合可能是未来上尿路动力学研究的重点手段。

  • 标签: 上尿路动力学 起搏功能 肾盂内压 上尿路疾病
  • 简介:随着物流行业的崛起,同时面临交通发展的瓶颈。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基建与交通工具的进步,目前高铁建设的竞赛已经趋于稳定阶段,我国的高铁总里程数超过2.5万公里,现在世界各国竞相开展对磁悬浮列车的研究,准备下一场交通技术的迭代更新,因此对于磁悬浮列车的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其中磁悬列车动力学研究尤为关键,它对施工、运行的平稳性有密切关系,本文以我国某市磁悬浮列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列车动力学模型来研究磁悬浮列车运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 标签:
  • 作者: 申昆玲 赵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045 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深圳 518038,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北京 100020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儿童患者约占1/4,存在诊断治疗上的不足。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初始治疗药物以及肾上腺素的使用与指南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得到高度重视。严重过敏反应病例,多数发生在医疗机构之外,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急性发作,甚至危及生命,需要快速识别和处理,而且严重过敏反应有反复发作的风险,需要长程管理。《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急救行动计划》作为重要的管理工具,是由医师为患儿制定的个体化急救方案,指导患儿及其家长/照护者早期识别严重过敏反应的症状、体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必要时肌内注射肾上腺素,并紧急就医。

  • 标签: 严重过敏反应 儿童 急救 行动计划 肾上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间采用FNS固定治疗及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采用DHS固定治疗的105例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FNS组54例,男18例,女36例;年龄为(60.7±15.2)岁。DHS组51例,男14例,女37例;年龄为(63.3±13.2)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股骨颈短缩长度、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FNS组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45.0(40.0, 59.0)min]、术中出血量[30.0(20.0, 50.0)mL]、切口长度[4.0(4.0, 5.0)cm]、术中透视次数[10.5(9.0, 12.0)次]及住院时间[2.0(2.0, 4.0)d]显著优于DHS组患者[72.0(55.0, 89.0)min、50.0(30.0, 50.0)mL、7.0(6.0, 8.0)cm、18.0(15.0, 19.0)次、3.0(3.0, 6.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股骨颈短缩长度、内固定失败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一例患者术后发生深部感染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FNS与DH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均良好。但是与DHS相比,FNS固定操作更简单、微创,可显著减少手术损伤及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