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法人的概念和有效条件(一)法人的概念《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从此我们可以看出,法人既不同于自然人,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它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法人区别于自然人,它不是以生命为其存在特征的单个人,而是一种社会组织体。其次,法人还必须是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这个特征使法人区别于其它的社会组织。比如:车间、科室等都是社会组织,但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对外享受权利、承担义务,故不是法人

  • 标签: 法人代表人 法人制度 社会组织 《民法通则》 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
  • 简介:<正>1978年以前的中国法人结构,与东德十分类似,呈现出一个与国家计划管理体系相一致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1978年以来,这个金字塔正在崩溃,旧的体制在日益增长的改革的压力下正在瓦解。在这种压力下,不仅法规在频繁地变化,而且实践常常走在了法律规范的前面,法律规范的解释也随着实践相应地变化。否则就会与现行的法律相矛盾。总之,在这个方面,法律处在不断地变化中,因而要对它们作出描述是比较困难的。这里我们先来考察一下民法通则和目前的其它法规,然后指出其中的缺口和矛盾,最后对这个方面未来的发展情况作些探讨。

  • 标签: 法律规范 法人制度 民法通则 法规 管理体系 评论
  • 简介:南振兴、郭登科在《法学研究》1997年第2期发表的《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一文对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进行了探讨,该文主要内容摘要如下:建立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基本法理是:法律赋予法人以独立人格建立了以法人为中心的出资者和债权人两大群体之间平衡的权益体系,在法人制度上实现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价值。但实践中出现的滥用法人人格的种种行为,使得法人人格得以确立与运行的法律支点发生位移,使得法人作为独立人格的内在要素受到毁损或纸灭,从而使得法人制度框架下的出资人群体与债权人群体之间的平衡权益格局发生了倾斜与离异,而修正这一失衡的公平权益体系必须建立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意义是:(一)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 标签: 法人人格否认 否认制度 法人制度 滥用行为 法律关系 独立人格
  • 简介:人类的生产劳动采用个体小生产和社会化大生产来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每种生产方式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基本生产经营单位,以个体小生产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的生产经营单位是功能多元化的家庭;企业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的创造物,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采用的是国家政权与商人相结合的行政性公司,自由商品经济采用的是古典企业,现代市场经济采用的是现代企业。笔者认为,社会化大生产是企业法人制度演变的根本动力;财产关系的演绎是企业法人制度演变的基础;国家本位→个人本位→社会本位的演进是企业法人制度演进的法理学基础。

  • 标签: 企业法人制度 社会化大生产 财产关系
  • 简介:学术使命决定大学必须自治,而大学自治的法律基础在于大学学术法人制度。我国应以学术法人制度为核心,构建大学自治的法律保障体系:一是要明确大学的公法人地位,赋予大学公权力与公义务以及相应的自治权;二是要构建大学法人治理结构;三是要制订和完善大学章程;四是要落实大学法人财产权。

  • 标签: 大学自治 学术法人 公法人 法人治理结构 大学章程 法人财产权
  • 简介:<正>1986年4月1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法人问题专章作了规定,这是我国首次以基本法的形式确认法人制度,此后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对此又作出了相应的具体规定,这表明法人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并有了初步的发展。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情况表明,我国的法人制度还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其一,《民法通则》对我国的法人类型只作了名称上的划分,而未作实质上的分类。换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通则 法人类型 法律法规 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
  • 简介:<正>社会制度相同国家间的法律制度,尤其是与国家和所有制性质有联系的法律制度,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所以在我国关于法人犯罪的争论中,对南斯拉夫有无法人犯罪问题引起了强烈的关注,甚至由于资料方面的原因而引起一些歧义和争论。以前的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捷、东德,匈、罗、保、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

  • 标签: 法人犯罪 南斯拉夫 法律制度 社会制度 东欧国家 所有制性质
  • 简介:关于完善《民法通则》法人制度的几点思考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李开国编者按:《关于完善民法通则法人制度的几点思考》一文,是本刊发表的从批评角度研究民法通则的首篇文章。该文从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法定代表制度与职务代理制度、企业法人分支机构、法人联营四个方...

  • 标签: 企业法 《民法通则》 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制度 法定代表人 民法典
  • 简介:固守法人概念、变革法人分类模式是我国《民法总则》法人制度的重要特点。其中,固守法人概念既是历史传承使然,亦是建立完整法人制度逻辑起点的需要。它蕴含的法律方法论的综合,是变革法人分类模式合理性分析的工具。《民法总则》采用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的分类模式,具有完整的归纳与演绎的逻辑思维过程,传承了《民法通则》分类方法的基本思路,集合了30年来我国法人理论、立法和司法融会贯通的法律成果;而特别法人的一般性规定则是巧妙和睿智的安排。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的分类方式蕴含在《民法总则》的条款里,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民法总则》的法人分类模式是当下之最佳选择,其发展演变的趋势是更新涵义的社团与财团分类模式的采用。

  • 标签: 固守法人 变革法人 发展 演变
  • 简介:试述公司法人财产权制度□王炜蔡忠杰我国《公司法》第4条第2款规定:“公司享有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公司法在此将公司与其财产的权属关系界定为“法人财产权”。本文试就公司法人财产权制度的若干法律问题,作粗浅论述。...

  • 标签: 企业法人财产权 国家所有权 公司法人财产权 公司法人所有权 经营权 他物权
  • 简介:法人制度是民法中最为深邃和繁复的制度之一。人类自古皆结成团体而生存,但其团体享有法律上之主体地位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年月,法人就是确认这一地位的重要法律形态和规制,并已成为法治社会中最具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法律现象。但是新中国真正承认和确立法人制度尚不到二十年,其间又正值国家处于重大变革时间,故其制度的总体设计和具体规制均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近年来,民商法学界对法人理论的研究有着很高的热情,也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和成果。这些研究不但学术观点纷繁异呈,而且颇多真知灼见,亦有值得进一步探讨之处。本文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法人人格、分类,法人机关、责任等法人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立法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 标签: 法人制度 立法 法人责任 法人权利 法人人格 财产权
  • 简介:<正>非法人组织广泛地存在并实际地参与着社会的民事、经济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它在主体上不具备法人资格,我国目前的民事立法,对它又无明确的具体规定。立法上的空白,使各地法院的审判人员对现有法条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增加了人民法院审理这类纠纷案件的难度。为求得对非法人组织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为求得适用法律上的一致性和正确性,本文试图对非法人组织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其法律地位等方面作些思考和探讨。

  • 标签: 非法人组织 民事主体资格 民事诉讼主体 非法人团体 民事主体地位 营业执照
  • 简介:基金会法律制度的立法模式,可被归纳为行政管控本位的他律型模式和法人治理本位的自治型模式两种类型。基金会法律制度作为公法与私法交织的领域,公权力介入的合理性自不待言。但我国严格的行政管控型立法已超越合理界限,抑制了基金会的发展。我国应当实现基金会法律制度法人治理转向,构建完善的基金会治理结构;同时,为基金会打造必要的外部支撑条件,即适度的行政监督、有效的社会监督以及完备的司法救济。

  • 标签: 基金会 行政管控 法人治理
  • 简介:法人制度源起于西方社会,故对法人本质的探讨亦发端于西方。西方法学界对法人本质的探讨由来已久,且学说纷呈,对法人本质的看法众说纷纭,分歧亦大,主要的学说观点有三种。即,认为法人是法律以假设的方法将社会团体和财团拟制为与自然人有诸多共性的一类权利

  • 标签: 法人团体 法人本质 法人制度 民事主体地位 法律确认 自然人
  • 简介:<正>横向经济联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各种“企业群体”、“行业集团”、“经济联合体”等经济组织的涌现,伴随着对经济联合的法律调整,把一个在法学中前所未闻的法学新概念——“两级法人”,提到了法学工作者们的面前。亟待我们来解决。国营企业法人地位的确认,生产、流通和科技领域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经济联系的蓬勃发展,势必要求我们从法律上确认和保障经济联合组织的合法权益,自然而然

  • 标签: 经济组织 法律特征 法人地位 管理机构 法律调整 法学
  • 简介:相比团体与团体成员人格界限清晰的罗马式团体人格,日耳曼式总有可谓“团体者与其构成成员间,具有不即不离之关系”,这体现了以团体财富共同使用的稳定性要求.制衡服务于交易效率的法人绝对所有权的保障观念。这使总有团在退出历史数百年后,其原则与技术方法却可在今日中间团体(如农村集体组织)、更小的团体(如社团制企业法人)及更大的团体(如国家组织)中延续,以成制约团体人格独立性异化发展。保障团体成员财产利益分享的积极因素。总有之于法人制度的启示,正是基尔克所谓向罗马式私法中“渗入的一滴社会主义的油”之说的具体表现。

  • 标签: 总有 法人 成员 保障
  • 简介:在我国的民法理论中,"法人负有限责任"的说法似乎已被普遍接受。不少民法著作甚至在有关法人制度的章节直接以"法人的有限责任"为标题。根据这些学者的观点,法人有限责任的含义有二:1.法人以其独立的财产对外直接承担责任,其上级机关或成员对法人的债务不负责任;2.如果法人的财产是由其成员以各种形式出资形成的(如股份公司),法人的有限责任就是法人成员仅以其出资财产承担责任。上述观点在理论上值得

  • 标签: 有限责任 无限责任 法人独立责任 民事责任 承担责任 债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