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指导性意味着权威性和一般性;指导性案例目前在我国其实是一种非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作为一种法律渊源它既具有形式合法性,也具有实质合法性。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它具有辅助性,即效力上的说服性和参考性、功能上的从属性、效力位阶上的次级性和产生方法的有限性。为了保证指导性案例的指导性,需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来确定选择指导性案例,注重判决中所确立的法律观点或对有关问题的法律解决方案以及对该观点或该方案的法律论证;应当采用“一元、二级、多层次”的案例制作、确定与选择体制,编辑出版新型的具有统一性、普遍性、系统性和便利性的指导性案例汇编;应当鼓励、引导对指导性案例的规范性使用。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指导性 非正式法律渊源 形式合法性 实质合法性 说服性
  • 简介:<正>弹劾,指对官吏违法失职行为的检举、处分或追究法律责任。从历史上考察,弹劾最早出现于雅典的克里斯悌尼时期,当时曾设立贝壳弹劾制。即每年春季召集一次非常的公民大会,用口头表决是否有危害公民自由的人,是否要举行贝壳弹劾。如有必要,便再召集第二次公民大会,每个公民在牡蛎壳上写下他认为危害公民自由的人的名字。得票最多的人,便被放逐国外十年,期满后,可返回雅典,复得公民权和财产。当时雅典依这样的贝壳弹劾制,解决了不少政治上的纷争。

  • 标签: 弹劾制 公民自由 公民大会 法律责任 雅典 失职行为
  • 简介:<正>中华法系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以法治吏,历史上每一时期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都无一例外地将其作为强调的重点。决定中国文化命运的儒家主张以道德礼制为中心,化民成俗,拱手而治,天下归仁,即所谓“为政以德”,也就是每为今人所不满的我国古代的“人治”观念。事实上,儒家的“人治”并没有完全排斥“法治”的功能,这一点,早已为学人们所认可,关键是富有理性且应有建树的我们如何认识历史并加以借鉴。

  • 标签: 以法治吏 我国古代 吏治 儒家 礼制 诸葛亮
  • 简介: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破产免责制度的相关规定,在我国采用有条件的破产免责制度很有必要,并肯定了破产法草案中的免责规定。

  • 标签: 债务清偿 破产免责制度 债务人
  • 简介:以德治警是以德治国重要内容的具体体现,在贯彻江泽民同志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战略思想时,公安机关必须强调依法治警和以德治警。以德治警是落实“三个代表”和改进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是不断开拓公安工作新局面的需要。实施“以德治警”必须做到:深刻理解以德育警、以德强警的内涵;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必须与依法治警紧密结合;必须和体制建设相联系。

  • 标签: 德育 以德治警 队伍建设
  • 简介:指导性案例中的那些部分具有指导性?应当如何使用指导性案例?判决书是指导性案例的本体,其中的判决理由、法律说理、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或判决结果都可以具有指导性。需要仔细辨析判决书中的法律说理和事实认定,并改进判决书的写作。裁判要旨与案例评析是判决书之外具有指导性的部分,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应当规范对裁判要旨和案例评析的制作并超越裁判要旨。在判决书中引用相应的指导性案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法院的科层制结构对指导性案例的使用和指导性的实现具有实际影响;指导性案例与司法解释具有交叉关系;完善对指导性案例的选择和使用需要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增加共识。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判决书 裁判要旨 案例评析 适用方法
  • 简介:人民警察的人格魅力对于警察开展公安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坚定的信念,执法的严谨公正、高度的自我约束力是构成警察人格魅力的主要要素。人民警察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能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征的人格魅力。

  • 标签: 人民警察 人格魅力 良好形象
  • 简介:<正>律师以其独特的活动方式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提供法律帮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人们普遍信任和欢迎。自从律师暂行条例颁布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如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以及在农村中全面推行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等等。

  • 标签: 律师资格 律师制度 律师事务所 私人开业 社会团体 私人律师
  • 简介:阅读在英语学习以及测试中十分重要,在阅读中碰到生词或词组进行猜义是有技巧的,可以运用生活常识,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找同义、反义词,通过归纳、总结及构词法等方法对生词或词组进行猜义。

  • 标签: 推测 同义词 反义词 词缀
  • 简介:案例指导制度是回应司法现实的产物,指导性案例具有弥补成文法不足、保障法律统一适用及促进法律发展的重要价值。在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指导性案例的作用与功能,需要合理区分其创制主体与发布主体,明确规范其“指导效力”。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方向不是英美法系的判例法,而是合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实现民主立法与法官造法相结合、融合理性与经验的法治之路的理性选择。

  • 标签: 案例指导制度 指导性案例 主体价值 发展
  • 简介:<正>随着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国家免责主义逐渐被国家责任主义代替,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承担责任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国家赔偿责任的产生自然同时产生国家赔偿范围。本文就我国国家赔偿范围谈谈自已的一点粗浅看法。关于国家赔偿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划分:一、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划分,可以把我国的国家赔偿划分为:行政损害赔偿,刑事损害赔偿,民事裁判赔偿和行政裁判赔偿。(一)行政损害赔偿:又称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

  • 标签: 国家赔偿法 工作人员 国家赔偿范围 国家赔偿责任 刑事损害赔偿 行政机关
  • 简介:<正>监督权是宪法赋予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职权.但由于一直没有专门的具体立法,这一职权的行使存在不少局限.近年,部分省级人大相继制定了地方性监督法规,在实践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立法根据不够充分,在一些方面不甚规范.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郑重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实行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的监督法,那未该法的制定无疑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监督法的有关问题谈点初步看法.

  • 标签: 监督法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机关 监督权 地方性 规范
  • 简介:浅议西方死刑制度存废之争·杨明·死刑虽然是刑罚制度中最古老且最严厉的刑罚手段,但它成为西方刑事政策及刑罚学争论的问题,迄今才有160多年的历史。现在西方一些国家业已废除死刑,也还有不少国家继续使用死刑。只要这种对立状态存在一天,则死刑存废的争论在西方...

  • 标签: 死刑制度 死刑存废 刑罚效果 废止论者 存废之争 废除死刑
  • 简介: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法制建设的推进,社会各界的法制意识普遍增强,较之以前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更加注重,而作为学校也毫不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实施的第一年,如何妥善处理好学校用工问题。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呢?笔者从三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和谐校园 法律问题 《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制建设 法制意识
  • 简介:浅议BOT投资方式●福州福民律师事务所徐兆基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资金不足和基础设施落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采用国际上流行的BOT投资方式,吸引境外及民间资金将有助于缓解这一矛盾,加快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因此BOT方式将有可能成为我国利用外资进...

  • 标签: 投资方式 BOT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 民营企业 投资者 基础设施项目
  • 简介:<正>在我国,婚姻家庭是与社会紧密相联,息息相关的。一旦婚姻缔结,家庭形成,婚姻当事人之间就产生了对双方,对子女、对社会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我国千万个和睦、幸福、稳定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反映出了我国社会良好的道德风貌和安定团结的社会生活。在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不断增强的今天,离婚问题之所以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这不仅是由于离婚纠纷的增加和离婚原因的复杂化,而且还在于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道德风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所以,正确对待离婚问题,依法行使离婚自

  • 标签: 离婚自由 社会主义道德 婚姻道德 离婚原因 当事人 婚姻家庭关系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了“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案例指导”由原来的仅为司法机关的司法改革举措上升为执政党“支持司法”的指导方针。中国的“案例指导制度”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二·五改革纲要”,提出了“案例指导制度”的司法改革任务;2010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2015年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发布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实施细则》,对案例指导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自2011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一批指导性案例始,至2017年1月3日,共发布了十五批77个指导性案例。中国的案例指导制度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仍有许多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基本问题。本文以作者在中国几所大学法学院以《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最新进展及其问题》为主题演讲后教师和学生们提出的一些问题以及作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线索,对这些问题作了整理、修订和归类。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校法学院教师和学生对案例指导制度和指导性案例的关切点。

  • 标签: 案例指导制度 指导性案例 判例法 司法解释 案例识别 同案同判
  • 简介:刑事司法过程的独特性使案例指导在刑事司法领域的实施有别于民商、行政司法。实证研究表明,当前刑事案例指导实施情况与制度预期有较大落差。司法人员对一般参阅案例的旺盛需求说明我国并不缺乏推行一种案例适用机制的土壤。案例指导制度效果不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指导性案例数量不足和过度简约化、刚性实施可能性引发的悖论、内部人员选拔对高识别性信号信息的需求、自上而下实施机制的无力、案件决策的行政化、多重司法政策目标难以兼顾、外部约束相对有限等。当前司法改革提出了完善案例指导的要求,也为案例指导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条件,如果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实践中暴露的问题,案例指导的前景还是乐观的。

  • 标签: 案例指导 案例指导制度 刑事司法 判例 判例法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案例2号涉及二审中诉讼外和解协议与一审生效判决的效力关系问题。严仁群博士撰写的《二审和解后的法理逻辑:评第一批指导案例之“吴梅案”》认为指导案例2号存在全面的瑕疵和不足,法院对和解协议争执的程序处理更是存在根本性缺陷。严博士的上述研究混淆了立法论与解释论,立论和说理的逻辑自洽性不足,比较法分析不尽深入,错误判断了“吴梅案”中诉讼外和解的性质及其与确定判决的关系。“吴梅案”中和解在性质上属于比较法上的“不执行契约”,绝非私法上的和解契约。从解释论的角度,指导案例2号是对我国民事司法实务中成型了的程序运作方式的确认,符合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从立法论的角度,则应该建立债务人异议之诉处理确定判决外和解与确定判决的关系。

  • 标签: 指导案例2号 和解协议 不执行契约 债务人异议之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