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要不是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很多人不会知道自己的身份还有隐藏属性,比如你明明就是个小职员,却突然发现自己在其他公司'兼职',甚至还当了监事、法人。近日,《中国青年报》的相关报道引发舆论关注,报道中提到的佘先生,申报个税扣除的时候,发现自己成了1家企业的法人,进一步查询发现,他还是1家企业的股东、4家企业的监事,不过这些公司跟自己毫无关系。

  • 标签: 个人所得税 APP
  • 简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独创的新型政党制度和民主政治制度。而制度自信是巩固、发展和完善这一政治制度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制度自信与制度自觉的关系、历史的眼光和世界的视野、政治制度判断标准以及辩证唯物史观等五个方面来讨论制度自信和制度自觉,阐述制度自信的含义、重要性及其理由和依据。

  • 标签: 制度自信 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 政治制度
  • 简介:当前作为国家用以判断、衡量、监测和监督精准扶贫目标是否实现的精准扶贫信息制度,面临着难以制约帮扶政府主体虚构帮扶相对人作为“贫困户”身份的信息、难以用较低成本“精准”获得帮扶相对人收支信息、难以约束帮扶政府主体虚构帮扶信息、难以用较低成本“精准”获取帮扶全过程信息等困境。精准扶贫实践中关于“好人”与“坏人”论断的两种流行观点对此并不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产生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精准扶贫多层级委托方与代理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不同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和偏好不一致。精准扶贫信息法律制度应当以经济人假设作为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通过为精准扶贫各方行动者设计可实施的制约和激励机制,理性规范精准扶贫信息的调查、收集、制作、复核和备案等环节的行政关系,以实现该制度的预期目的。

  • 标签: 精准扶贫 信息制度 困境 精准扶贫法律制度
  • 简介:明朝监察制度在借鉴前朝监察制度的基础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也存在着一系列的自相矛盾之处:监察机构不断完善与机构臃肿之间的矛盾;监察职权不断扩展与履职低效之间的矛盾;以澄清吏治为己任与自身腐败之间的矛盾;监察法律不断完善与带头违法之间的矛盾;禁止"风闻奏事"与捕风捉影泛滥之间的矛盾;备受皇权倚重与遭受残酷打击之间的矛盾。到了明朝中后期,监察制度的发展更是陷入了自我矛盾的怪圈之中,严重影响了监察效果。

  • 标签: 明朝 监察制度 发展 矛盾
  • 简介:有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现有2.8亿人,但他们五险一金的参保率不足20%.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社会保险有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劳动力再生产,实现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参保人员面又寸很多的社会风险,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农民工的工作不稳定,收入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从事的多是脏、累、险、差的工种。农民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意外情况时,更需要社会保险的救济和帮助,因此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农民工 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保险 权益 社保 制度
  • 简介:为贯彻落实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工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提高基层党建质量,近日,我省建立全省基层党建一线联系员制度,从出席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基层代表中聘任一批同志担任全省基层党建一线联系员。日前有100名基层党代表受聘为首批联系员。

  • 标签: 基层党建 制度 党代表大会 工作部署 基层代表 任期制
  • 简介:以党内法规形式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作出规定,牵住地方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这个食品安全责任的“牛鼻子”,通过实行党政同责实现法治中国建设的难点突破,是建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长效机制的新探索,也是把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效能的新实践。

  • 标签: 安全责任制 党内法规 制度价值 食品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 领导班子成员
  • 简介:“三项机制”是江苏省省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推动干事创业、追赶超越的重要抓手和制度保障,是江苏省委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层实践中客观把脉“三项机制”出台后基层干部心中困惑,探索制度“钢脊梁”,充分发挥“三项机制”“指挥棒”和“紧箍咒”作用,为能干事者“戴红花”,让“庸懒散漫拖者”“腾板凳”,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能,跑出追赶超越加速度。

  • 标签: 保驾护航 基层困惑 优化供给
  • 简介:文章从德国社会保障法中的生育津贴激励制度变迁研究入手,以比较法对其从1986年开始施行的“养育津贴”制度到2007年替代它的“父母津贴”制度进行社会功用分析。后者从津贴数额、领取期间、奖励政策三方面引致了深刻的社会改变,推动总生育率逐渐攀升,使低生育状况有了实质性改善。

  • 标签: 德国 养育津贴 父母津贴 社会功用
  • 简介:初级卫生保健或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制度和治理模式的创新。浙江省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县级医院与基层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从而让医共体内所有组成单位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是初级卫生保健治理创新的一种尝试。在创新的过程中,由于既有人事、财政、医保和价格体制所构成的制度嵌入性,医共体机构统一目标受到多重体制的制约而难以在短期内达成,这其中基于编制的财政补偿体制尤为重要。浙江省政府启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改革,力推从按编制拨款到按绩效购买服务的转型。财政领域的制度变革,为医共体建设突破制度嵌入性的羁绊,实现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的公共治理创新,开辟了新的空间。

  • 标签: 医共体 初级卫生保健 财政补偿 编制 去行政化
  • 简介:空气污染是当今世界性治理难题,它涉及多层级行为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冲突。虽然既有的合作治理和网络化治理等理论为治理空气污染问题提出了有益设想,但仍有不足。多层级治理理论主张在维护现有制度框架有效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通过协调、统筹各个层级行为主体的活动来实现有序、高效的合作,这也就重新强调了为它们所忽视的政府治理和制度框架秩序,进而实现了超越。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状况,其多层级的制度框架又使得它陷入了空气污染治理的困境。要走出这一困境,印度必须加强政府与社会治理,同时推动合作治理和网络化治理的升级,以此来完善多层级空气污染治理制度框架。

  • 标签: 多层级治理 合作治理 网络化治理 印度 空气污染
  • 简介: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建立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职责,标志着我国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新体制的初步建立,这有利于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之间的适当分离和相互监督,提高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效率。但是新体制也面临着理论解释、制度创新和制度制约等方面的新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新挑战,应当夯实新体制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自然生态空间规划,优化权力配置,建立自然资源管理法律体系,保障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能够按照中央部署积极推进。

  • 标签: 自然资源 管理体制 自然资源产权 自然资源法
  • 简介:代购仿制药不仅涉及我国法律中的“假药”,更涉及我国药品专利权保护与专利强制许可问题。为了维护公共健康,国家有权在符合特定条件下对药品专利权人实施强制许可。从理念上,我国应推动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实施。从制度上,我国应当扩大制度的适用主体,并且从可操作性上进一步细化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事由与程序,以完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

  • 标签: 药品专利 专利强制许可 公共健康
  • 简介: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也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才能巩固改革开放成果并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制度保障,才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必须坚持正确的目标和方向,要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党通过国家机关实施对国家和社会领导的制度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必须坚持正确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照搬西方模式,坚持解放思想、自主创新,不固步自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 改革开放 党的领导
  • 简介: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分享经济高速发展,在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围绕互联网平台的新型灵活用工形式。在这类用工形式中劳务提供方对用工方存在着经济从属性,但却没有严格的人身从属性。传统的以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二元划界的劳动法框架并不能适应这一新型用工形式,广大劳务提供者的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这一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也引发了一系列新型的用工纠纷。而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司法判决显得僵硬。对此,应从域外法中间主体制度汲取经验,提出调整传统劳动法结构并设立经济依赖型的中间主体的建议,在企业用工成本与劳务提供者权益保障之间取得平衡,以维护劳动力市场的正常秩序。

  • 标签: 分享经济 劳动关系认定 劳动者权益 中间型主体
  • 简介:“趋利避害”的政绩竞争动机与“用脚投票”的社会认可约束相互嵌套,两者产生内生性影响,决策者倾向于将其竞争政绩的政策偏好通过户籍改革政策表达出来,而在人口由“负担”转化为“资源”的背景下,社会个体“用脚投票”的自主性对决策者的任性干预设置了边界。关于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化解释路径,本文提出“内部激励+外部约束”的解析框架,包含了两个维度的解释变量交叠而成的四种改革类型。本文的贡献在于,不仅为目前多样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清晰的学理性呈现,还揭示了户籍改革在工具理性占优的情况下所取得的边际性突破之根源,提示了未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应然性的前进方向,并丰富了观察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论视角。

  • 标签: 城市户籍制度 内部激励 外部约束 多样性改革 一般性逻辑
  • 简介: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启了中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性嬗变的历程。这一法治举措至少在两个层面展示了其制度逻辑:一是实现公民权利的平等塑造,构建立足宪法平等权的公民养老保险法律保障;二是将养老保险回归至"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制度定位,彰显了国家治理理念从注重经济发展、追求效率正义向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追求公平正义的转型。按照这一制度逻辑,并轨的养老保险制度应当坚持发展型社会保险理念,树立合理的公平观和效率观,进一步强化政府的责任。

  • 标签: 机关事业单位 养老保险并轨 平等 治理理念
  • 简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行为选择受组织内外的合法性压力影响。在组织分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具有组织内部合法性和外部合法性,监管者的趋同行为在机构内部形成内部合法性;法律法规和公众媒体等形成外部规制与文化-认知合法性。由于监管机构合法性评估主体的不同,产生内外合法性和行为选择的冲突,此时,监管机构会综合内外压力,选择不同的策略予以应对,由此形成组织层面的行动优先序列和最终行为逻辑。本文对理解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现实冲突与困境具有参考价值,且为理解政府其他部门的行为逻辑提供理论借鉴意义。

  • 标签: 内部合法性 外部合法性 组织行为 食品安全监管
  • 简介:本研究基于制度理论采用多层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并阐释了《劳动合同法》对职工劳动报酬权益的保障效应及机制。结果显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显著降低了职工被拖欠工资和加班工资的可能性。《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职工所在省份失业率、所在组织成熟度和个体文化程度对职工被拖欠加班工资可能性的影响趋于消失,但是个体的户籍身份仍然显著影响职工被拖欠加班工资的可能性。此外,文化程度和户籍身份对职工被拖欠加班工资可能性的影响分别受到职工所在省份失业率或所在组织成熟度的跨层调节作用,即在低失业率省份场域,不同文化程度职工被拖欠加班工资的可能性存在显著差异,反之则差异不显著;在低成熟度组织场域中,不同户籍身份职工被拖欠加班工资的可能性存在显著差异,反之则差异不显著。

  • 标签: 《劳动合同法》 劳动报酬权益 制度理论 多层广义线性回归
  • 简介:发轫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变了整个国家、党和人民的命运和面貌,赋予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以改革创新的历史底色。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坚持学习、锐意进取、自我革新、不负使命,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传承与创新,以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方位为前提,将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将制度建设作为治本的保障性建设,将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走出了一条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政治强党紧密结合、同向发力的全面从严治党之路,保证了党对改革开放的全面领导,无愧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无愧为砥柱国家的核心领导力量。

  • 标签: 改革开放40周年 思想建党 制度治党 政治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