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儒学传统中有丰富的"德治"思想.我们今天讲"以德治国"没有必要讳言儒家"德治"传统,而应从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得失的把握中,认清当今的"以德治国"与儒家"德治"的本质区别,充分认识我们今天提出"以德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正确性,以坚定地实行"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的治国方略.

  • 标签: 儒家 "德治"思想 德治 内圣外王 法治 以德治国
  • 简介:'一个没有学问的民族,是要被别的民族轻视的',这是192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金堂五凤青年贺麟对时代做出的思考。为此,贺麟远涉重洋,求学欧美,力倡学术救国,潜心译述,呕心教育,培养人才,自觉地谋求使重视逻辑认知和理性思辩的西方哲学与重视道德评价和直觉体悟的中国哲学相结合,于上世纪40年代创立了与冯友兰'新理学'相对的'新心学'思想体系,被尊为当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

  • 标签: 儒家贺麟 新儒家
  • 简介:孔子一生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儒学,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源泉包括殷周文化、东夷文化、鲁文化、周礼等。孔子弟子众多,在其去世后,其弟子不断丰富和传扬儒家思想,并分化形成了诸多流派,儒学亦成为显学。

  • 标签: 孔子 儒家思想 思想渊源 儒分为八
  • 简介:可以从儒字的构成和儒所代表的身份两个方面考究儒的由来,在字的构成上,其来源于需;从身份特征上看,则儒通濡,有沐浴的意思,与原始术士活动有关。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践行儒的行为规范,致力于传承包含儒的活动内容的周礼文化,形成了以周礼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学说思想;其有成效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并周游列国进行宣传,使其学说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一大思想流派(家),儒家也就由此而生。

  • 标签: 儒家 由来
  • 简介:儒家思想将仁、义、礼、智、信视为人的天性,孔子、孟子、荀子等都重视对"信"的思想的阐释.概括言之,信就是保证自己承诺的真实性,具体有守信之信、等级之信、人伦之信、宽仁政之信、交易之信等.就本质上讲,儒家思想的"信"是为仁义服务的,依附于伦理思想,是历史经验与现实社会相融合的结晶,反映在法律上就是不嗜杀人、同罪异罚非刑也、宽猛相济、无诉思想、反对不教而诛和父子相隐、君臣相隐等.但是,儒学者在阐释"信"的思想时突出了精神信念对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含有唯心的成分.

  • 标签:
  • 简介:我国儒家文明中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智慧,值得我们加以重温和借鉴,以更好地促进科学发展。儒家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观念、整体生命观、整体消费观,儒家重义轻利、先义后利、以义制利的义利观,儒家反对纵欲、提倡导欲、节欲的节欲观,对于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整体观 义利观 节欲观 儒家智慧 科学发展
  • 简介:义利观是关于义与利关系的基本观点。义利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命题。在历史上,儒家的义利观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影响最大。它的基本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 标签: 儒家义利思想 义利统一 义以为上 义以生利
  • 简介:儒家所倡导的君子之道对组织工作干部的个人修养、行为规范和形象展示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以儒家君子思想,可对组工干部眼界思路、品德行为和廉洁自律提出相应要求。

  • 标签: 君子 儒家 组工干部 形象
  • 简介:"人文关怀"精神是杜甫思想的精髓所在.这种"人文关怀"精神首先是站在儒家思想中心--"仁"的起点上发展起来的.诗人困守长安时期与百姓在一起的困苦生活触发了对底层贫民的同情心与谴责腐朽政局的正义感,安史之乱中生灵涂炭的惨景使他悲天悯人,不但对苦痛"推己及人",而且情愿"苦身利人".长期不懈的诗歌艺术追求让其用审美的目光观察万事万物,"民胞物与"是杜甫人文关怀的最高境界.

  • 标签: 杜甫 儒家思想 人文关怀
  • 简介:当前,中华民族正行进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民族的复兴不只是经济的腾飞,更应当是文化的复兴。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积累的伟大智慧,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中华文化必将重新焕发活力与生机,以新的姿态和新的形式走向世界,进一步提升在人类文明体系中的影响和地位。一、儒家学说是注重流动和传播的文化儒家文化自诞生后,能够传播到华夏各地,最重要的在于其具有开放与流动的学术品格,能不断吸收各个学派之长,随着人的流动与学术的传承而跨越时空,最终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基因。

  • 标签: 儒家文化 当代传播 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基因
  • 简介:诚信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但由于农业社会条件下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传统儒家诚信在传统社会中形成了某些带有时代烙印的特点。现代中国的社会伦理生活经验表明,儒家诚信伦理虽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资源仍有价值,仍具有合理的可借鉴的成分,不应当被简单抛弃,经过合理的转化、更新必然能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

  • 标签: 地域性 等级义务性 道义性 道德自觉性
  • 简介:在探讨如何实现儒家哲学当代价值的问题上,重要的是选择对儒家哲学的诠释角度。从考察儒家哲学自身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出发,从管理学的角度体现儒家哲学的时代关怀,应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 标签: 儒家哲学 管理
  • 简介:儒家伦理思想是为中华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倡导儒家“仁爱”原则,有助于建立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扬弃儒家的信义观有助于确立良好的市场经济道德秩序;升华儒家“内圣外王”思想有助于塑造当代人理想人格;挖掘儒家“礼”的思想的时代内涵,对弘扬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 标签: 儒家伦理 道德 时代价值
  • 简介:中华民族是一个重群体、尚和谐、求发展的民族,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秀民族精神传统,这与儒家礼学以秩为本、和为贵、时为大的特质是息息相关的。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支,礼学在民族精神的塑造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民族精神 秩序 和谐 发展
  • 简介:儒家文化之中的中庸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富人文理念与深刻辩证思想色彩的宝贵遗产。中庸的实质告诉人们,为人做事都要坚持平衡与协调的法则,遵循自然与社会的普遍规律,使万物和谐相生,人类和平共处,从而使自然和社会都得到健康良性的发展。这不仅是人生智慧的瑰宝,而且对今天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 标签: 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中庸 当代启示
  • 简介:杨明斋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五四文化论争时期,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杨明斋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研究中国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儒家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并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探寻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文化。

  • 标签: 杨明斋 儒家文化 马克思主义 文化论争
  • 简介:儒家文化中的孝文化是中国社会的特色传统,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在我国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期,我们该如何看待传统孝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地位与价值,如何解决旧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突,如何在碰撞、磨合中重建当代的道德文化,重塑我们时代的伦理精神,其实正是每一个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选择,批判地继承封建孝道思想自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 标签: 儒家 孝文化 和谐社会
  • 简介:我国经学时代的儒家具有经世特征.首先,这个时期儒家虽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形态,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学统,从这个学统来看,具有经世特征.其次,从这个时期儒家的"内圣"、"外王"两条不同路径学者的经世精神来看,具有经世特征.最后,从这个时期的文化大总结来看,具有经世特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的经世特征决定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使它成为伦理--政治型文化.

  • 标签: 经学时代 儒家 经世精神 学统 内圣 政治型文化
  • 简介:儒家道德历经两千多年,发展到今天,其中具有十分丰富的资源,在当代青年中,它也不无影响。本文着力探讨了仁爱、正义、诚信在当代青年中的影响及其在新时代的条件下的发展。

  • 标签: 青年 儒家 道德思想 诚信意识 “仁爱” “正义”
  • 简介:“能近取譬”的方法是孔子首先提出并应用于道德教育领域的。这一方法在实践中具体表别为:同类相推、综合比较和异类比德,主要功能是对事件做定性分析,给出基本性质上的判断和比较,为人们的行为决策提供参考。“能近取譬”既有利于开展启发式的道德教育,也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教师群体,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

  • 标签: 能近取譬 儒家 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