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学习判断是元认知监测的一种重要形式,指个体对已经学过的项目在以后回忆测验中成绩的预见性判断.练习伴随低估效应(underconfidencewithpractice,UWPeffect)是学习判断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指学习判断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出现的低估倾向.本研究利用重复学习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考察UWP效应的产生机制,检验提取流畅性假说和记忆去偏差假说.实验一证实了UWP效应的稳定性,但实验结果并不支持提取流畅性假说.实验二通过选取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作为实验材料,证实编码流畅性与提取流畅性的共同作用导致了UWP效应,并支持记忆去偏差假说对UWP效应的产生机制的解释.

  • 标签: 学习判断 练习伴随低估效应 提取流畅性
  • 简介:<正>一、引言经典决策理论把决策看成在一些赌博中作出一种选择,而每一种赌博则是一项具体的行动,或许会导致某种结果。这里假定,决策者比较了解各种可能的备择行动,而唯一不确定的是,他们不大知道这些备择行动方案是否会真正产生所预期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备择行动具有赌博的特征。通过运用某种决策规则,就可以作出选择,比如使期望效用最大,从而选择备择行动中最佳的行动。

  • 标签: 决策者 行动计划 映象理论 心理模型 兼容性 因果关系
  • 简介:动物界中的“和谐伉俪”美洲鹦鹉不仅长得美丽,而且是动物界最温柔的情侣。在漫长的岁月里,雌雄鹦鹉踏实地生活在一起,在任何情况下都互相帮助。为了保持良好的婚姻关系,雄鹦鹉经常向伴侣奉送礼物:从热带雨林里摘回最可口的水果,用喙凿开最硬的巴西核桃。双方喙对喙相互传递美味佳肴,总是雌鹦鹉吃掉最大的一块。日久天长,就这样,“接吻”的习惯保持了下来……

  • 标签: 婚恋 生物 互相帮助 婚姻关系 热带雨林 鹦鹉
  • 简介:作为西方心理学两大方法论之一,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有一个发展过程。首先,现象学是以“假象学”的面目立于世的,在黑格尔的诠释下现象学被解释为显现出来的意识,之后现象学才成为胡塞尔口中的“现象学”。现象学是胡塞尔关于“现象”的研究,它强调自我的先验维度,把意识的研究放在首位,强调意向性,要求“面向事物本身”。作为一种方法论,现象学以意识经验为研究对象,如实描述,以问题为中心,坚持研究的整体性与先质后量并且反对还原的方法论,开创了西方心理学中人文主义取向的研究方法。

  • 标签: 现象学 现象 意识 西方心理学
  • 简介:后悔是一种基于认知的高级复杂的社会性消极情绪。文章根据张洁海(1999)对事件类型的划分,在kahneman关于后悔的做/不做效应(1982)和标准理论(1986)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研究证据,认为一类事件的后悔表现为“做效应”,二类事件的后悔表现为“不做效应”。

  • 标签: 后悔 做/不做 事件类型
  • 简介:采用面孔图片启动不同的情绪,在青年人和老年人两组被试中考察积极、消极和中性情绪,以及不同情绪和年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口语产生年老化的影响。要求青年组和老年组被试在不同的情绪启动条件下对图片进行命名。结果显示,与积极和中性情绪相比,消极情绪显著地延长了青年人和老年人口语产生的潜伏期;与青年人相比,消极情绪对老年人的影响更大。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消极情绪对口语产生的抑制作用更强,这提示老年人应该在生活中尽量保持愉悦心情。

  • 标签: 口语产生 消极情绪 年老化.
  • 简介:当前,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青少年抑郁症主要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本文章拟从导致青少年抑郁的内部原因着手进行深入讨论,包括认知、自我和人格等方面,希望能对青少年抑郁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有所帮助。

  • 标签: 青少年 抑郁症 认知 自我 人格
  • 简介:消费决策中的羊群行为是消费市场上的一种典型现象。它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中,消费者模仿他人进行消费决策的行为。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逐步揭示了消费决策中羊群行为的产生根.源。实验1研究表明,消费决策中的羊群行为是消费者利用一致性启发式或能力启发式加工信息的结果。实验2通过内隐联想测验进一步研究表明,个体使用两种启发式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对大众和专家的刻板印象:他们总是认为大众和专家的决策是正确的。

  • 标签: 消费决策 羊群行为 启发式加工 内隐态度
  • 简介:采用图-图干扰范式来考察非熟练中一英双语者言语产生中非目标语言的激活范围。实验1探讨用汉语命名时,干扰图的英语名称能否得以激活。结果发现,干扰图的词汇熟悉度高时,音译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音韵无关词,而熟悉度低时,二者无显著差异,说明在一语的产生过程中只能激活二语中高熟悉的非目标词。实验2探讨用英语命名时,干扰图的汉语名称能否激活。结果发现,不论熟悉度高还是低,音译词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音韵无关词,说明在二语的产生过程中会激活一语中的非目标词。总的结果说明,非熟练中-英双语者在言语产生过程中非目标语言中的非目标词也会激活,并且激活范围既受非目标语言的熟练程度的影响,也受非目标词熟悉度的影响。

  • 标签: 图-图干扰范式 双语者 言语产生 非目标词
  • 简介:本案例求助者为监狱服刑人员,余刑不足1年,由于妻子突然提出离婚,母亲没人照顾,引发焦虑情绪,继而出现头痛、心慌胸闷、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症状,影响了劳动改造。由于求助者存在“应该倾向”和“主观推断”等错误观念,通过咨询师运用贝克、雷米认知疗法,共计进行了6次咨询,实现了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消除焦虑情绪的咨询目标,使求助者能够积极面对未来,全身心投入到服刑改造中。

  • 标签: 严重心理问题 焦虑 认知疗法
  • 简介:采用两个实验设计,在确保负相容效应(NCE)的产生主要来自反应抑制贡献的实验范式基础上加入引发显性注意转移的目标刺激,探讨了注意转移在负相容效应产生中的作用。具体来说,实验一在经典NCE范式中加入中性目标刺激,并操纵启动与目标的关系。发现,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最短,无关条件次之,相容条件下最长。证明在该范式中反应抑制在NCE的产生中占主导地位。实验二则在实验一范式的基础上,加入左、中、右呈现的加号目标刺激。发现,两种目标类型的反应时结果模式均与实验一相似。结果表明,注意转移并非如Cole和Kuhn(2010)提出的能够独立引发NCE,它只是伴随NCE的抑制加工过程而出现,且其加工模式与抑制加工模式类似。

  • 标签: 负相容效应 注意转移 反应抑制
  • 简介:女性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女性经验主义、女性立场论和后现代女性心理学三个发展阶段。女性经验主义强调男女的共性,女性立场论强调女性经验的独特性,而后现代女性心理学认为尽管在女性经验主义和女性立场论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对立,但是两者都认为存在着某种内在的东西决定着社会性别,因而是本质主义的观点,属于现代主义的范畴。后现代女性心理学认为,性别乃是一种文化的社会建构。

  • 标签: 女性主义 后现代主义 心理学 社会建构主义
  • 简介:本研究对80名高二学生和40名高三学生的物理抽象思维能力进行了测量与评价,得出了七点结论:第一,高中生已具备物理抽象思维能力,但只是初步的,还未成熟;第二,在抽象思维的方法方面,逻辑推理比较成熟,分析综合较差,抽象概括最差;第三,在思维品质方面,灵活性优于深刻性;第四,高三学生的物理抽象思维能力优于高二学生,并有显著性差异;第五,男、女生的物理抽象思维能力存在差异,总的来说,男生高于女生,但不显著;第六,物理抽象思维能力对物理学习的影响是显著的;第七,为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物理抽象思维能力,需要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 标签: 物理抽象思维能力 测量 评价
  • 简介:对认知功能老化的机制的探讨单纯靠心理学或生物学研究是不能完全揭示其整体面貌的,必须将心理学的行为层面研究与生物学的生理层面研究结合起来才可能找到答案.本文在回顾认知功能老化的心理学主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与大脑老化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解释,即HAROLD(HemisphericAsymmetryReductioninOlderAdults)模式.已有研究表明,该模式与某些认知功能老化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可能是解释认知功能老化的一个重要脑机制.但目前的研究还不充分,不足以得出确定性的结论.文中对此做了分析并指出可能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认知老化 HAROLD 脑机制
  • 简介:传递生物体运动信息的生物运动在工作记忆中有着独立于一般视觉客体的存储空间。尽管研究发现电子游戏训练可提高工作记忆(如一般视觉客体)容量,但尚未有研究探讨游戏训练对生物运动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Kinect体感游戏训练,首次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实验中控制组被试与实验组被试均先后做两次生物运动记忆实验,但实验组在第一次实验后进行为期14天的体感游戏训练。结果发现,尽管生物运动工作记忆绩效在后测时较前测有显著上升,但是游戏训练并未显著提高实验组的记忆绩效,说明生物运动工作记忆并不受体感交互游戏训练影响。

  • 标签: 体感游戏 生物运动 工作记忆训练
  • 简介:学前儿童倾向于采用活力因果机制,即用生命力的交换和获取来解释与机体有关的生命现象。活力因果解释介于意图因果解释和机制因果解释之间,被认为是专属于生物领域的一种因果认知机制,它的提出为存在独立的朴素生物学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4到6岁是活力机制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在年长儿童和成人对机体生命现象的认识中,这一机制继续发挥着作用,并不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被其它因果机制完全取代。探讨可能导致活力因果机制发展差异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与其它因果机制的共同作用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活力因果机制 生命力 机体生命现象 朴素生物学
  • 简介: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是一个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交替运行的过程,而表象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自编的物理问题对天津市某中学109名高二理科学生进行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测验,探讨高中理科学生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中的表象特征。验证了表象与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中的发散思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与聚合思维无显著相关。对109名高二理科学生K聚类分析发现: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高创造性和中等程度创造性的学生人数较少,而低创造性的学生人数较多;表象丰富性很高和较高的学生较少,表象丰富性较低的学生较多。

  • 标签: 物理问题创造性解决 表象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 简介:以三套分别含有按照解题方法可以分为二类、三类、四类的物理学科问题分类实验材料,对济南市6所中学3个年级766名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分类表征层次的差异显著,呈现随年级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学优生的水平明显高于学困生,学优生更多地倾向内在分类表征;随着分类任务的类别数量增多,更多学生倾向外在分类表征;不同性别学生的分类表征层次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物理学科问题分类表征层次学生的物理成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物理学科问题 分类表征层次 中学生 学优生 学困生
  • 简介: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405名大学生的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自尊以及物质主义的状况,探讨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的关系及自尊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相关不显著;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自尊均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2)自尊在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主观家庭社会阶层通过自尊间接影响物质主义。表明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低的大学生由于感受到更低的自尊.因而更容易形成物质主义倾向.

  • 标签: 家庭社会阶层 自尊 物质主义 大学生 中介作用
  • 简介:狗主人经常会感受到,狗狗和人类一样容易嫉妒。近日美国加州大学的一名心理学家就对一只名为罗斯科的小狗进行了研究。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哈里斯表示,如果你抚摸另一只狗,罗斯科就会产生某种特别表现。哈里斯博士认为,这种表现是嫉妒的一种形式,尽管这种形式不像人类的嫉妒形式那么复杂、扭曲。

  • 标签: 嫉妒心理 牧羊犬 美国加州大学 激发 反应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