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以大学一年级新生中的调剂生为调查对象,先后测查了他们间隔六月的学习动机及其心理健康状况。首先探讨了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整体特点及通过调剂与非调剂生学习动机的横向比较与纵向对比所反映的学习动机的独特性,随后考察了调剂生学习动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表明:调剂与非调剂生在学习动机上并无本质的差异,过分夸大两者在学习上的差异并不可取。

  • 标签: 大学生 调剂生 学习动机 心理健康
  • 简介:<正>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如果没有广大教师的辛勤劳动,就不可能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四化建设人才。而要建立一支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必须重视和发展师范教育。所以,中共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发展师范教育,必须首先提高师范院校的招生质量。目前师范院校生来源质量不高,这表现在:一是师范院校新生入学录取线低于其他高等学校;二

  • 标签: 个性特征 师范生 师范院校 师范教育 个性测验 师资队伍
  • 简介:该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的1349名大学生为样本,将成就动机的三个因素和职业兴趣六个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察,以揭示免费师范生的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免费师范生的成就动机水平低于大学生平均水平。非免费师范生的避免动机水平依次高于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2)免费师范生的成就动机存在专业差异,职业兴趣存在性别和专业显著。(3)免费师范生的追求成功动机与职业兴趣的六个类型呈正相关,避免失败的动机与探索型、社会型和管理型星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追求成功和合成动机能够正向的预测社会型的职业兴趣。

  • 标签: 免费师范生 成就动机 职业兴趣 社会型
  • 简介:本研究总结了已往有关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出发,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一般状况,并选取15名师范类大学生,采用团体心理训练这种形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干预研究。通过量表评估及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如下:(1)团体心理训练能通过提高师范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人际关系问题。(2)本研究所使用的团体心理训练活动方案对于改善师范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可行的、有效的。

  • 标签: 师范类大学生 人际关系 团体心理训练
  • 简介:警察的职业性质和职业特点决定警察应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而警察心理素质的提高,必须要求警察院校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手段化的引导和培养。特别是运用心理技术手段与招生选拔和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本文试图对合格警察必备的心理素质品质、警察院校提高学员心理素质的主要性,及其方法途径进行探讨。

  • 标签: 心理素质水平 警察院校 心理训练 学员 人民警察 心理咨询
  • 简介:公安院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并加强在校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结合警察职业及其教育的特殊性,就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形成能够适应警察工作的独立的健全人格的内容及途径作了分析与阐述。

  • 标签: 健全人格 素质教育 养成教育 在校学生 培养 环节
  • 简介:目的:探讨医学生成人依恋与嫉妒的相关性及成人依恋对嫉妒行为的预测作用。方法:在温州医学院和赣南医学院分别随机抽取150名学生,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关系问卷、布伦格尔自我报告嫉妒量表和嫉妒行为反应问卷施测,并运用SPSSl6.0统计软件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1)女性医学生的嫉妒显著高于男性。(2)依恋回避维度与医学生嫉妒负相关,依恋焦虑维度与嫉妒正相关;忽视型比沉迷型依恋个体更少有嫉妒体验。(3)依恋对嫉妒行为存在预测作用。

  • 标签: 医学生 成人依恋 嫉妒
  • 简介: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调查了生活事件对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生活事件(校区搬迁)对民族院校大学生一般焦虑心理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2)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现实性焦虑和轻度焦虑之间差异显著;焦虑心理得分在性别、年级、专业之间呈现显著差异,而在民族、家庭所在地之间差异不显著。(3)民族院校大学生在心理适应性方面普遍在中等水平以上,而且差异不显著;心理适应性得分在性别、年级、民族、家庭所在地和专业之间差异是不显著的。(4)民族院校大学生焦虑心理和心理适应性具有负相关,且这一相关极为显著。

  • 标签: 生活事件 民族院校大学生 焦虑心理 心理适应性
  • 简介:案例描述了一位大四护理学专业的男生,因为考研失利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问题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5次心理咨询,取得预期效果。

  • 标签: 心理问题 案例报告 合理情绪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