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从2003年3月至2004年8月走访全岛二干五百多个佛教、道教、密教及各地念佛会等佛寺、道庙和团体。在有效访谈的2007个对象中,发现有483个团体不断且大量放生,地点遍及全台湾的山林、河流、湖泊、海岸、沿海、港边、水库、高尔夫球场、公园等。放生物种类包括黑嘴笔、蓝腹鹇、帝雉孔雀等二三十种鸟类,

  • 标签: 台湾 放生 2004年8月 2003年3月 高尔夫球场 生物种类
  • 简介:《圣诞颂歌》是查尔斯·狄更斯《圣诞故事集》中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对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尤其是圣诞文化传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本文以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译者对作品中宗教词语的不同处理方法,探讨规范对《圣诞颂歌》中宗教词语翻译产生的作用及影响。

  • 标签: 翻译 规范 《圣诞颂歌》 宗教文化
  • 简介:众所周知,玄奘法师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佛经翻译家,其译经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与李唐王朝的支持密不可分的。不过,对于玄奘经由怎样的努力及付出多大的代价争取到唐太宗李世民与高宗李治对译经的支持,恐怕就知者不多了。很多人以为,玄奘深受太宗与高宗二帝的礼敬,甚至有说玄奘与

  • 标签: 玄奘法师 唐太宗 唐高宗 佛教 宗教信仰
  • 简介:剥夺理论是讨论个人皈依宗教的社会学理论模型之一。格洛克(Glock)区分了五种类型的剥夺:(1)经济剥夺,这既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感觉,即感觉到自己是个穷人;(2)社会剥夺,指在权力、社会地位方面的缺乏。(3)机体剥夺,主要指疾病;(4)伦理剥夺,当人们感到

  • 标签: 剥夺理论 宗教信仰 人生价值观 宗教体验
  • 简介:本文结合大量的田野访谈资料和相关的毕摩经籍分析凉山彝族毕摩卡巴从传统到现代发展过程及特点。传统毕摩卡巴是献给神灵的物品、卡巴种类多样化,传统毕摩卡巴呈现神圣性的特征。如今凉山彝族神职人员毕摩的卡巴呈现出神圣与世俗二元性共存的特点。毕摩卡巴的收受方式反映了凉山彝族宗教信仰神圣性与世俗性并存的现状。从毕摩卡巴的现状中可以解读出彝族文化变与不变的"规律",而这些"规律"为我们理解和研究凉山彝族社会的宗教文化将有一定的启示。

  • 标签: 彝族 毕摩卡巴 神圣性
  • 简介:一、兴泾镇经堂教育概述兴泾镇隶属于宁夏银川市西夏区。上世纪80年代,受国家"三西"农业开发建设资金扶持,将泾源县部分回族分期分批移民而来。该镇下辖6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和一个居委会。现有人口17003人,其中回族人口占98.8%,是距离首府银川最近,也是宁夏规模最大的回族移民区。目前该镇共有35座清真寺,31座中有驻寺满拉,在泾华中寺设有妇女礼拜场所。其中属于格底目教派的19座,哲赫忍耶门宦的11座,虎夫耶门宦的2所,伊赫瓦尼教派的3所。

  • 标签: 经堂教育 宁夏银川 现有人口 哲赫忍耶 伊赫瓦尼 首府银川
  • 简介:近20年来,中国学术界开始重视萨满教文化研究,其中满族萨满教研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对这一学术热潮的缘由、现状(成就与不足)及发展趋势作一个简要的总结与展望。

  • 标签: 满族 萨满教 调查研究 历史文化 宗教仪式 宗教活动
  • 简介:扁担山乡,位于镇宁县城西北部的白水河上游,是布依族聚居区域,旧称扁担山槽,泛指以扁担山为中心的108个布依族村寨。这里曾经孕育生长了古夜郎文化和布依族民族世俗文明。建国初期的扁担山区辖48个布依寨。黄果树建镇后,

  • 标签: 扁担山乡 贵州 地方经济 经济资源
  • 简介:提起中国近代的道教史,我们一定知道道教由清以后曾出现过一段长时间的衰落;尤其是“文革”时期,在中国内地所有的宗教活动皆停顿了,但香港这块弹丸之地,却把很多传统文化保存了下来,例如本文所要谈的‘中元法会’。香港民间的宗教活动也有兴盛的现象,且看于七十年代,曾做过中国道教调查的日本学者洼德忠,他在书内有一节谈到当时“台湾和香港的信仰”,他说:“在香港九龙也信奉妈祖,每当祭祀日便有许多扬旗的船只一齐来赶妈祖庙会,其声势之大甚为壮观。其实也不限于妈祖庙,据现在香港的任何地方,无论什么庙宇的祭祀日,庙会的人都很多,拥挤不堪,我有缘在祭祀日那天参拜了被人们称为天公的道教之神——玉皇大帝庙,夜晚,庙内的人仍然川流不息,迟迟不归。

  • 标签: 道教 法会 宗教活动 祭祀 七十年 妈祖庙
  • 简介:再回头青松观的中元法会。整个‘中元法会’到底有何特色呢?首先我们先看胥整个科仪程序。然后再行详谈。

  • 标签: 法会 科仪 道教 首先 程序
  • 简介:随着中央和当地政府治理宗教变革以及维护稳定观念的普及,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清真寺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以长期田野调查收集的资料为基础,对维吾尔社会中清真寺在维护稳定上的作用进行分析.

  • 标签: 维吾尔社会 清真寺类别 维稳
  • 简介:三明市地处闽西北,面积2.3万平方千米,先民大多是避乱南迁的中原人,在世代生息繁衍中,为了求得精神的安慰、神灵的保佑,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民间信仰。三明市民间信仰的宫庙最早创建于唐代年间,盛于明清。解放后,因“文化大革命”等原因,大多数宫庙曾一度被移作他用或被拆毁、关闭。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民

  • 标签: 三明市 民间信仰 民俗文化 宗教工作 管理体制
  • 简介:诸翟关帝庙原名关武安祠,位于诸翟中心小泾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蟠龙里人侯廷用侯尧封父子始建,迄今已有四百四十九年的历史。春秋易变,岁月沧桑,关帝庙曾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嘉庆四十六年(1841)、公元1937年四度修缮。解放

  • 标签: 诸翟关帝庙 关武安祠 中国 儒家 明朝 清朝
  • 简介: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生计与健康状况,是做好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对全市苗族生计与健康状况作了初步调查,并对改变苗族生计与健康状况提出粗略建议。

  • 标签: 生计 健康情况 苗族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福泉市 少数民族地区
  • 简介:太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与发展,大多与晋商文化息息相关,后太谷诸多文化要素均围绕着晋商文化组成了文化有机体,形成了完整的地方文化生态区域。以太谷晋商文化为核心的地方文化,承载它的载体是太谷的古城,是大宅院、古民居,是那些林立于乡间的寺庙建筑,丰富的文化与建筑空间相融合,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调查显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保护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由于操作上的需要,将原本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文化生态人为地加以切割,分段、分区、分对象地施以"保护",这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化和碎片化,其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 标签: 太谷 非物质文化 遗产 晋商
  • 简介:2013年7月,笔者作为转变作风服务群众集中征集工作组成员,进驻莎车县塔乡,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取得不少数据和第一手材料.本文基于这些材料,对新疆莎车县的伊斯兰教发展情况进行解读和分析.

  • 标签: 维吾尔族乡村社会 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