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科学揭示管理和伦理之间的关系及管理伦理的本质,对于完善人类的科学管理之道,充分发挥“管理也是生产力”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管理伦理研究存在的一个根本缺陷是没有从理论上解决管理与伦理结合的“何以可能”问题。本文认为,管理伦理的发生是由管理活动和管理系统的内在要求决定的——管理本身内在地具有道德性;管理的道德性表现为管理的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管理伦理就是这样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管理的外在道德是指管理活动的合伦理性或合理性;管理的内在道德是指管理本身的结构和内涵所应有的道德要求,是管理最根本的活动准则。管理的道德性规定为解决管理与伦理结合的“何以可能“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实现伦理在管理活动中的支撑作用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管理伦理 道德性 交互主体性 内在道德 外在道德
  • 简介:道德根源于人性,道德的最终基础在于人性的内在矛盾,道德的力量来源于道德的人性基础,人性化的生活即道德生活,是人类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 标签: 人性 内在矛盾 道德
  • 简介:民族文明素质是民族活力与生命力的象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其内容由人口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构成。这四个方面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各因其自身的特殊功能而居位于民族文明素质这一统一体之中。民族文明素质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具体内容和要求会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以及民族素质建设的要求的变化而变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民族文明素质的基本要求,强调提高民族文明素质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感。

  • 标签: 民族文明素质 构成要素 时代价值
  • 简介:社会发展总是存在各种张力现象,共享发展过程同样具有其内在的张力。共享发展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以及渐进共享四个方面,分别存在功利与道义、整体与局部、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效率间的内在张力。适度的张力既有利于遵循社会规律推进"发展",又符合伦理价值目标而实现"共享",使得"共享"与"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发挥张力的积极效应、降低或避免其消极效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调适。合理调适需遵循客观性、动态性、适度性、人本性等基本原则。

  • 标签: 共享发展 内在张力 合理调适 矛盾
  • 简介:在老子那里,“德”的含义不只是停留在伦理范畴之中,而且是通达道的一种途径。老子在阐释“德”的意蕴的论述中包含三个不同的向度,简单来说,就是从“有”而至“无有”,进而达到“无无”,也就是道的本来样态。这是“德”的形上层面的路径。落实在实践层面,则由初始的“有言之教”到“无言之教”,最高的德要引发个体自身的创造性,这是老子对至德的独到理解。这三层思想是由老子对“德”的层层上升的理解所构成的。如此把握老子“德”的含义,才能将其道德观念落实到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伦理生活之中,使人们能够实现自我栽培,觉察自己的本心,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老子道德观念的根本要义。

  • 标签: 老子 道德观念 有言之教 实践路径 创造性
  • 简介:儒家以其特有的超越理念昭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儒家的“内在超越”有两个基本要素与市场经济的精神生活方式的转变相适应:一是“在世超越”,二是责任意识。儒家的超越观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思想资源。

  • 标签: 儒家 内在超越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道德治理究竟"治什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此后,道德治理问题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由此,道德治理问题更成为学术界和实践工作部门共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 标签: 道德治理 内在统一 范式 伦理 经济 极端个人主义
  • 简介:德性伦理学是基于人的实践可能性的对人的善生活的哲学说明。德性的观点表明一种基本的真实:德性地生活对于人始终是一种可能性。德性伦理学比其他实质性的伦理学更明确地诉诸这个可能性前提。对这个基础的说明只有借助对心灵整体及其历史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前提要素的理解才有可能。这些相互联系的观点内涵对人的实践性活动的身心一致的解释,构成一种内德性的、内德性伦理学的观点。这种内在观点的缺乏引向强硬分割心灵而在理解实践活动时不能"复原"其整体性的倾向。整体心灵的历史性也由此丧失。被剥夺掉其实践生命内容的"心"被抽象为agency,作为功能性对照物的"身"也成为消极的、不确定的实践心灵的抽象符号。基于这种方法与观点的"德性伦理学"讨论不是恰当的德性伦理学讨论。它没有抓住真实。

  • 标签: | 德性伦理学 | 史
  • 简介:德勒兹思考的伦理学不同于西方近代意义上的伦理学。西方近代伦理学(如康德)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道德价值判断或者道德律令——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我们应该如何使自己的行动遵守于规范。而德勒兹反复坚称他的伦理学是基于"生存论"/"实存论"的,这种伦理学不是规范伦理学,也不是描述伦理学,因为,后二者都关系到伦理规范,而德勒兹的伦理学朝向的是一种"内在性生存模式"的伦理,德勒兹对伦理学与道德的区分也是奠基于这一"内在性生存模式"。同时,也正是因为"内在性生存模式",德勒兹的伦理学是"内在性生存模式的表型学",它代替了总是将存在归于先验的诸价值的道德,据此,这种关切到"内在性生存模式"的伦理学,它根植的论域不再是意识层面上的先验的神圣的道德律,相反,它关注的是个体身体被影响的能力、力量,等等。

  • 标签: 德勒兹 伦理 道德 内在性 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