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周易》有“大道之原”的美称,虽非诠释造物之道,却包含“造物之道”。楚国制器工艺是对《周易》哲学思想的具体阐释和应用,是《周易》“道器说”的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衍生、规范了传统制器工艺文化的基本范畴和美学思想。发掘《周易》楚国制器工艺的内在联系,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独具特色的“道器”文脉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周易 工艺设计 制器尚象 天人合一 阴阳和合 道器一体
  • 简介:齐国的陶瓷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先齐地区大汶口文化的白陶、龙山文化的黑陶、特别是极具地域特征的齐国日常生活类陶器各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品、建筑陶构件等,都充分体现出豪放沉稳的双重造型特色以及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风格。这不仅构成了齐国独特的陶瓷文化体系,也对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陶瓷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并影响后世陶瓷发展长达数千年。

  • 标签: 齐国陶瓷 造型 装饰 特色
  • 简介: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由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人文学院哲学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世界哲学美学研究中心及英文《中国哲学季刊》联合主办。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的20余位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学者参与,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任大会主席。会议重点讨论儒学现代伦理学的关系及其在全球化时代展开跨文化对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相关论题进行诠释学方面的基础研究。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的视角展开了论述。

  • 标签: 现代伦理学 国际研讨会 全球化语境 儒学 现代化 上海交通大学
  • 简介:<正>一、传统儒学东南亚的经济腾飞近年来许多地区的经济正处于不景气的困境,而地处太平洋西岸的东南亚却显现出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有人说,东南亚的经济腾飞是传统儒学的复兴有关,正是由于传统儒学的复兴导致了该地区的经济腾飞。也有人说,东南亚的经济腾飞完全是由于改变了原有的那种保守僵化的社会模式,积极参与现代商品经济的竞争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传统儒学根本毫无关联。两种观点截然相反,但恐怕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

  • 标签: 传统儒学 发展商品经济 东南亚 经济腾飞 宗教 儒学的复兴
  • 简介:<正>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一股“热”.人们当然不是为文化而文化,而是为了国家的现代.在实现现代的进程中借助儒家文化,在国内外一部分学者中颇有赞成者,而且这些赞成者还举出亚洲(东亚)某些国家和地区作为成功的例证.所谓“亚洲价值”便是这些国家成功地运用儒家思想于现代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对儒家文化能够解决现代的问题持怀疑态度.本文作者不支持后一种看法.但也不认为,儒家文化能够解决现代的一切问题.究竟儒家文化在那些方面能够为现代所利用,这要做具体分析,包括分析已经在现代进程中获得了较大成绩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因此,本文把观察的视野从中国转向东亚国家的亚洲价值、儒家文化现代.

  • 标签: 亚洲价值观 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现代性是从中世纪末萌芽的,在其发展中取得了普世意义的理性形式: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法治精神和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现代的出生比现代性稍晚,它由三个层面组成: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现代性现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导精神和各民族皆追求的事业。现代性现代不是同一事物,但它们在历史背景上、精神源泉上和构建现代国家上存在着同一又有差别的关系。

  • 标签: 现代化 现代性 理性 现代国家
  • 简介:作为当下中国城市日渐流行基层管理服务模式,网格管理在提供社区服务、城市信息建设等方面表现出其特有的优势。但因其本身作为基层政权行政力下沉的一种方式,代表基层民主的社区自治力量之间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张力,同时也蕴含着城市基层政权“内卷”的风险。本文认为,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诉求社区居民“自下而上”的权益诉求在社区服务上存在着衔接点,关键在于淡化网格管理模式的行政色彩,做到“社区服务网格,社区管理民主”,从而使网格管理模式社区自治能够相互协动,并获得良性持久的发展。

  • 标签: 网格化 社区自治 社区服务 城市管理
  • 简介: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十九世纪思想史的首要标志就在于知识的学科和专业,即创立了既生产新知识又培养知识创造者的永久性制度结构”。尽管沃勒斯坦的这番评论指涉的是欧洲和美国的思想史发展情况,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西方的学科模式就已经挑战并改变了中国知识分类的传统方法。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皇权体系在1911年被推翻,儒家经典失去了维系它两千年之久的制度支持。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儒家经典的地位、内容和生存能力。

  • 标签: 学科化 不确定性 知识分类 困境 现代 十九世纪
  • 简介:本文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我国经济先发达地区也应该成为三个文明率先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并就区域文化现代的时代背景和战略目标作出了较深入的理论探析;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区域现代的四个战略重点和深化文化体制、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等七项战略举措.

  • 标签: 文化现代化 文化产业 文化经济一体化 区域文化 文化体制 江苏
  • 简介:4月12~1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共同主办,论坛主题为“现代:文化传承伦理重建”。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以及韩国等国家的著名学者,如当代著名新儒家代表成中英教授、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以及英国科学院双院士玛丽安·霍布森(MarianHobson)教授、巴黎第一大学哲学系主任贾弗洛教授、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伊夫·扎卡(YvesZarka)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伟力教授等出席会议。

  • 标签: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学术论坛 现代化 上海交通大学 中共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技术性壁垒是一种符合WTO规则的保护手段,具有合理性、复杂性、灵活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因而在国际贸易中被广为采用.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这方面明显落后.因此在入世后,我们应重视对技术性壁垒的运用,以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我国消费者的权益.

  • 标签: WTO 国际贸易 技术性壁垒 中国 贸易壁垒
  • 简介:在现代社会里,科层技术化作为社会整体合理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在制度上和结构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科层体系必然带来技术技术是科层体系的组织和行为特征。技术本身的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科层体系,而科层体系内部的自我约束也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但是,所有的政治目标和要求都只能在这个体系之外形成,并且通过自主的外在力量来监督科层体系予以实现和落实。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之一就是政治日益技术,而这个趋势同时又与高度的科层结合在一起。

  • 标签: 政治目标 技术化 合理性 意义 现代社会 行为特征
  • 简介:6月26—27日在广东南海西樵山举行,由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甘阳、刘小枫、陈少明、高瑞泉、吴重庆、干春松、费安德(德国)等30余名学者出席会议。会议主要就康有为思想中国现代进程之间的深刻关联展开讨论,重新阐发儒学的“外王”资源,开启儒学的制度面向,以期激活中国传统政治智慧,对当代中国的制度设计有所裨益。

  • 标签: 制度化 康有为 儒学 中国现代化进程 论坛 中山大学
  • 简介:礼防意味着华夏之为华夏的文明贞固性或礼秩基础。但自近代以来,中国绝大多数知识人对礼防的态度却与往不同,他们将之理解为压抑人性、阻碍自由的消极力量。另一方面,一百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在家庭及社会伦理方面屡现的种种弊病,恰恰也跟近代礼防崩溃后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诗经》中《汉广》及《汝坟》两篇所蕴含的礼防思想,探讨礼防与人之性情的关系,并分析周文礼乐如何经由先秦儒家思想发生的转换,进而揭示礼防崩解"古今之变"的特殊关联。

  • 标签: 《汉广》 《汝坟》 礼防 王化 儒家
  • 简介:晚清以降,中国人对民主(“德”先生)的认知不断朝着“民粹”甚至“圣”的方向演进,颇似当下的“超女”。民主观念传入中国后,国人自始就对其抱有过高的期望;及至民初“改造代议制”风潮,对民主的推崇演化为更趋激进的民粹主义情绪;毛泽东时代由“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发展到“造反有理”,最终催生出十年“文革”。反思历史上民主的“超女”,辨析自由主义民主民粹主义民主之别,对正确审视当前所谓的“超女式”民主,或许不无启示。

  • 标签: 民主 民粹 民主“超女化” “超女式”民主
  • 简介:12月14日在北京举行,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人的发展研究会、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全球文化研究中心、政法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红旗文稿》和“人民网”等媒体记者5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 标签: 当代中国 学术论坛 全球化 文化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简介:由于政府的缘故而产生的环境外部性的非内部是普遍可观察的事实。本文讨论了它的两种重要类型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如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标准体系、以适当的制度保证公民的评价能够影响官员的政绩考核和任命过程等。

  • 标签: 环境外部性 算计性非内部化 政治性非内部化
  • 简介:张康之教授的《行政伦理的观念视野》一书,立足于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合作治理的思想主张。在具体的分析和论证中,该书的空间分析方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法论转向,对理解公共治理的状况和行政伦理的生态具有重要的启示。从空间的维度对政府演变的理想类型进行解读,可以建构一套清晰而连贯的分析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框架。合作治理的主张是方向性的和原则性的,还需要更多理论上的深化和完善。这也应当成为推动治理变革的思想工具,促进合作治理的普遍实现。

  • 标签: 后工业社会 合作治理 空间 行政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