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18世纪末19世纪初柏林的沙龙代表了沙龙发展史上的高峰。这些沙龙的创办者主要是犹太女性,她们把早期浪漫主义关于“自我教化”的观念内在化,追求展现个性和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由于传统犹太宗教教育不足和受到浪漫主义宗教观影响等原因,她们走上改宗之路,试图以同化为代价融入主流社会。但这带来了身份认同危机,并推动了以种族和经济为导向的现代反犹主义的发展。这些犹太妇女所经历的自我解放、团体忠诚、社会接受之间的冲突,她们所开始的同化,以及她们的心路历程,在随后两个世纪中将被几代德国犹太人一一重温,开日后德国犹太社团融入德国社会彻底失败的先声。

  • 标签: 沙龙 犹太妇女 “自我教化” 同化 反犹主义
  • 简介:<正>《管子》是非常重视教育的,把教育看作是“治国”、“富民”的根本途径之一。在《七法》中曾提出所谓治民七法:“则、象、法、化、决塞、心术、计数。”其中“化”就是教化,它包括改变社会风气和教育两个方面,相当于今天所谓的广义的教育。本文拟就《管子》一书的教育思想体系作初步的探讨。

  • 标签: 管子 重视教育 道德教育 军事教育 根本途径 社会风气
  • 简介:<正>戴震是我国18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在清王朝文化专制主义的高压下,他通过训诂考据探讨古书义理,指名道姓地批判作为钦定哲学的程朱理学,阐发了自己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教育哲学理论。提出教育哲学思想的前提戴震提出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有两个前提,一是富有战斗性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一是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哲学上,戴震用来反对程朱理学的武器是朴素唯物主义理论。由于他对天文、地理、数学等自然科学多有研究,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同自然科学成就有着一定联系。

  • 标签: 戴震 朴素唯物主义 教育哲学思想 程朱理学 唯物主义哲学家 文化专制主义
  • 简介:<正>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发表了许多见仁见智的评论,从而深化了孔子思想的研究。但是如何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去把握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的特点,这个问题的研究尚显得比较薄弱。我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一个互补的体系,无论是他所确定的诸教育内容之间还是他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之间,以及他的诸教育内容与其采取的教学方法之间,都存在着一种互补的关系。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对孔子所确定的诸教育内容之间的互补关系作些探讨,力求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揭示其内在的联系,期望得到学术界同行的教正。

  • 标签: 教育内容 孔子思想 互补关系 孔子教育思想 德育 教育哲学
  • 简介:《管子》一书,经历代学者考证,应是战国时期乃至秦汉时人所作。由于历史原因,里面存在许多错误,这就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困难。郭沫若称是书:"简篇错乱,文字夺误"、"号称难读",故此集十数之考证,成《管子集》。但是其《集》有的只列前人校注而不做取舍,有的虽有选择然仍有可商榷之处,而且《管子》一书自身还有很多难点没有涉及。因此我们以尹知章注、郭沫若《集》为底本,参以他书,对一些问题作重新讨论。

  • 标签: 管子 郭沫若 校诠
  • 简介:孟子和苟子分别以“性善论”和“性恶论”为教育思想的道德基础。在教育方法上孟子强调由内而外,“反求诸己”的自我教育;而苟子强调外在的礼义教化,“隆礼”、“尊师”。他们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儒家的“仁政”。

  • 标签: 孟子 苟子 教育思想 性善论 性恶论
  • 简介:孔子和佛陀作为世界级著名人物,他们是中国历史文化、印度历史文化乃至给世界东方文化以深刻影响的卓越智者,并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不同的研究者抱着各自的目的'进山探宝',以期找到东西方文化交融跳动的脉博.教育工作者寻到的是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德修养等,由此,我们窥见了教育教学的真谛和原则.

  • 标签: 孔子 佛陀 教育思想 探究
  • 简介:帛书《易经》异文释刘大钧讼:有复(孚),洫(窒)宁(惕)。克(中)吉,冬(终)凶。利用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复,返复。今本之“孚”,帛本皆作“复”,恐家法不同耳!案之《周易》古经,有的卦爻辞作“复”,较之今本作“孚”,似于义更胜,如《随》卦九五爻之“...

  • 标签: 帛书《易经》 《说文》 今本 说文通训定声 《说文解字义证》 《易》
  • 简介:刘彬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29.5万字,249页。该书是作者在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期间,在廖名春教授指导下,历时三年的精心之作,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高校社科文库》。

  • 标签: 光明日报出版社 校释 帛书 博士后流动站 发展研究中心 2009年
  • 简介:民办教育组织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利益,必然导致伦理冲突,关键是制度伦理、组织伦理直至个人的道德建构。

  • 标签: 契约伦理 价值冲突 伦理建构
  • 简介:鹃冠子有关教育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关于人性论他认为古今人性相同,趋利求安。关于政治教育,他认为明君主应不断提高精神修养,以神化天下。关于伦理教育,他主张官员推行教化,百姓提高道德修养。关于军事教育,他要求明君平素训练军队。关于知识教育,他提出九道说。这些看法在先秦教育思想史上很独特。

  • 标签: 鹖冠子 教育思想 先秦时期
  • 简介:历史上曾长期遭受冷漠的《鹖冠子》最近一些年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并屡有论著发表与出版。然而,由于《鹖冠子》在流传的过程中,文字讹脱较多,语言、学说难懂,篇、卷数目很不一致,加之前人对该书的注释零散难寻,故给今人继续对它进行研究造成许多不便。这种情况表明,欲拓展《鹖冠子》的研究,就必须做一番古籍研究整理的基础性工作,以向学界奉献一部该书的完本、足本、善本和佳注。由曲阜师范大学黄怀信教授撰写并由中华书局近日出版的《〈鹖冠子〉汇集注》,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大陆学界在这方面的空白,初步适应了研究该书的要求。

  • 标签: 《鹖冠子》 集注 评介 曲阜师范大学 基础性工作 古籍研究
  • 简介:我很少给人写序,迄今为止,只给吕绍纲先生写过一篇。我上过吕先生的《周易》课,他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周易)的哲学精神——吕绍纲易学文选》,嘱我写序,师命难违,我只好硬着头皮上,写得实在艰难。现在,刘彬副教授又要我写序,我本想一推了之,但实在说不出口。一是因为刘彬副教授在清华跟我做过二年的博士后,其工作的结晶就是此书——《帛书(要)篇释》,许多问题我在课堂上、在课后都跟他有过交流、有过讨论。向读者推荐、介绍此书,我确实比别人更有发言权。

  • 标签: 校释 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周易》 哲学精神
  • 简介:张政烺著,中华书局2008年4月出版。该书系影印张政烺先生(1912—2005)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与校注的遗稿。张政烺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是马王堆帛书的整理者之一,他所写的《帛书(六十四卦)跋》与《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一起发表于《文物》1984年第3期。而这次书中所发表的乃是张先生整理的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的全部释文与校注的手稿原样,

  • 标签: 马王堆帛书 《周易》 校读 六十四卦 古文字学家 中华书局
  • 简介:经验教育科学必须走进理论领域。只有发展教育学者的理论思维能力,教育学才能成为科学。而要发展理论思维能力,就不能忽视向中外古代的思想家学习。作为孔子教育思想精华的教学论,至今仍闪发着光辉,应予发扬、光大。孔子的教学论,以培养理论思维能力为首要问题。其中,“怎样学”的理论包括“时习”的学习态度和“学”与“思”结合的方法;“怎样教”的理论包括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思想。《论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学记》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二十字,应当成为我们今后建立科学的教学论体系时的理论借鉴。

  • 标签: 启发式教学 学习态度 孔子教育思想 教学理论 教育改革 教师
  • 简介:哲学具有三种基本形态,除了论坛哲学、讲坛哲学之外,还有实践哲学,亦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际所奉行的哲学(“伦常日用之道”)。哲学研究也好,哲学教育也罢,都需要通过实践哲学产生效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作用。就此而言,哲学本身确具有教育(“教化”)功能(“无用大用之用”)。只不过哲学教育是相对于哲学研究而言的,讲坛哲学是相对于论坛哲学而言的。

  • 标签: 哲学教育 历史 现状 论坛哲学 讲坛哲学 实践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