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忧患人生的卓越指南─—《周易》与人生哲理陈望衡《周易》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不少思想就是在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一、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天人关系是《周易》哲学的主题。《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

  • 标签: 《周易》 忧患人生 “中” 天人关系 六十四卦 主观能动
  • 简介:从文字学的角度考察中国文化中早期的幸福观念,其与鬼神有着直接的相关性。祭祀神鬼是中国先民祈福必经的进路,天命信仰与幸福获取合而为一。周人提出以德配天,开始反思祭祀行为与幸福结果的直接对应性。孔子、老子、墨子三家承续西周电神与幸福问题之探讨,分别从道德、哲学、信仰三个不同的维度超越西周的天命幸福论。

  • 标签: 鬼神天命道德 幸福
  • 简介:<正>严君平,生当西汉末期,隐居蜀郡成都,依靠卜筮维生,在世九十余年,从未涉足官场。然而其名远闻京都,其声震励巴蜀,倍受世人的爱戴和景仰。他的学生扬雄把他喻为隋珠、和壁、为他“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法言·问明》)的高洁品德感叹;三国名士王商为他立祠,而秦宓则盛赞他“由、夷逸操,山岳不移”,认为“使扬子不

  • 标签: 反朴归真 道家学说 宇宙 自然无为 圣人 书物
  • 简介:孔孟人生境界论广大精微,竞相发明而若合符节。有志于学→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与可欲之"善"→有诸己之"信"→充实之"美"→充实而有光辉之"大"→大而化之之"圣"→圣而不可知之之"神"相同一,皆表现为一个在"求仁"的终身修养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的过程。

  • 标签: 人生境界 道德修养 “求仁”目标 六个阶段
  • 简介:<正>《老子》五千言,以“道法自然”的哲思奠定宇宙观基础;然在其玄虚灵妙的时空意识中,蕴涵着的却是当下的人生精神。可以说,老子的宇宙观实从人生观体悟而来,其所意构的万物玄同之自然状态,正是人生精神的本质显现。如果从老子的语言呈示的表象符号去把握其人生哲学,会出现两种牴牾之见:一种见解认为老子的人生是自然的人生,其“虚静”思想派衍出庄子学派的旷放人格,构成先秦道家的主体意识;另一种见解认为老子的人生是社会的人生,其世俗观念表现出的愤懑、机诈与庄子的超世人生别若霄壤、情志轩轾。如果我们对老子的人生哲学作艺术观照,就能发现老子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人生是经心灵的统摄、提升而达致一种境界的艺术的人生

  • 标签: 老子人生哲学 人生精神 宇宙观 主体意识 道法自然 自然状态
  • 简介:刘玉平著,齐鲁书社2006年1月出版。全书共23.5万字,分上下两篇。上篇析论易学思维,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周易》概述;第二章析论汉代象数易学思维,作者指出汉易思维的模式和主要特色在于吸取当时的天文、历法、物候等知识,以以卦气说为主的象数理论解易,建立了“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象数易学思维模式;第三章析论魏晋至唐代的易学思维,分析了汉代易学的内在矛盾和魏晋易学兴起的原因,重点论述了王弼的易学革命和孔颖达的易学诠释方法;第四章析论宋代象数与义理思维,指出宋易思维的主要特征在于经传分别,因经以明道,注重义理的阐发,将《周易》高度哲理化,而不重视文字训诂和字义注解;第五章总论《周易》思维的特色及影响,分析了《周易》思维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色,着重析论了阴阳和谐思维,指出《周易》阴阳和谐思维代表了传统哲学和谐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下篇为易学的人生价值论,亦分为五章,依次论述了人生生存论、人生道德论、人生功业论、人生矛盾论和人生理想论。指出宇宙生命和人的生命融为一体是《周易》人生哲学的根本观念,其人生生存论,高扬宏大而深沉的生命意识,从天地生生之大德下贯到人生之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人生道德论则反复阐扬圣人君子之德,具体展现为遏恶扬善,崇德尚义,谦诚聚合等;人生功业论则以崇德广业为主旨,主张进德修业,开物成务,建功济世,达到盛德大业的价值目标;人生矛盾论则论说了人性、生活和社会中的种种辩证法,启迪人们把握“时”的哲学,积极应对人生人生理想论则从人生矛盾论入手,倡导不谄不渎、宽居仁行、知进退存亡的人生智慧,最终达至于天地合德的理想境界。这五大部分互相贯通,构成了一个比较全面

  • 标签: 人生价值论 思维模式 象数易学 《周易》 生命意识 主要特色
  • 简介:冯友兰特别重视心的觉解功能,并依据心灵觉解的程度将人生区分为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种境界,其天地境界有着深厚的审美意蕴。达到这一境界必须运用有别于逻辑分析的直觉方法,即冯友兰所说的讲形而上学时的“负的方法”,而“近于道的诗”正是形而上学“负的方法”之一。所以,冯友兰新理学中的人生境界论与审美理论非常接近。这一理论显示出从思维方式上融合中西的学术努力,对于20世纪中国文艺境界论有着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觉解 人生境界 形而上学 负的方法 进于道的诗
  • 简介:儒家“命”的观念认为在人生历程和结局中,存在着某种非人力所能左右的、超越的客观必然性。这是儒家思想中超越的理论层面上的终极关怀的理念。儒学在其历史发展中,对“命”的观念不断作出洋溢着人文精神的诠释:认为“命”之超越性就内在于人的气禀和德性之中;“命”之必然性实际上是在生命源头处的偶然性和在终点显现的一次不可逆性;按照伦理、物理地生活——“尽人事”,就是“命”的实现。凡此皆显示,儒家的人生终极关怀充盈着理性自觉。

  • 标签: 儒家 终极关怀 理性自觉
  • 简介:启蒙运动处于现代世纪的开端。启蒙精神及其所开辟的现代性,在其后的几百年间,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活。当代人继承着启蒙的丰富遗产,也置身于启蒙问题的阴影之中。启蒙背后的议题及其问题架构,因其特有的丰富与复杂,涵盖了一系列至今仍然纷纭不断的价值争端。

  • 标签: 现代价值 传统 德性 幸福 启蒙运动 启蒙精神
  • 简介:<正>人们生存和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各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哲学上可以称之为人生观问题。在我们传统文化中,从先秦各家开始,对此已有着不同的主张和见解,并对后世带来了影响。从汉、唐到宋、明,义利关系,理欲关系,入世与出世以至个人的出处、辞受到最后寻求人生归宿,都会成为哲学与宗教所需要研究的问题。但是各种思想观点传播到世俗人生时,由于各人的选择和理解不同,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社会效应。我们研究这些问题,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将有所借鉴和启迪。

  • 标签: 社会效应 人生价值取向 义利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传统文化 传统人
  • 简介: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严高鸿马克思主义著作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则是蕴含于其整个体系中的精华。要领会这些精华,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对原著作出系统的、深入的,而不是零碎的、肤浅的研究。但是,对于大多数青年人来说,他们并无必要也...

  • 标签: 世界观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青年学生 语言特点 热点问题
  • 简介: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乐记》这一人性论对宋明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因着宋明理学的影响之深之大,它的真实内容和意义却被长期遮蔽。以超越善恶的动静论人性,既克服了孟子以降内省或内原式的道德成长路径的虚玄,而转向内得真实确定的礼乐而建立起德性成长的客观之途;也从起点上摆脱了《荀子》人性之恶带来的理论逻辑困境,使人在礼乐的陶治和对天理的追求中,德性成长成为可能。这一人性论也为在“清静澄明”中知识与德性的成长,相得益彰,分任殊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就跳出了宋明及至现代新儒学心性论中“尊德性”与“道问学”的纠缠,将知识从后世一直被德性的捆绑与束缚中解放自由出来。

  • 标签: 《乐记》 人性论 清静澄明 礼乐 突破
  • 简介:本文以华北太行山东麓某县某镇郄家庄一桩并不复杂的婚变个案为对象,采用社会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家族干预与社区舆论对乡村私人生活的双重制约,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舆论力量的张力。

  • 标签: 家族干预 社区舆论 私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