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正>虞对儒家的基本态度是从根本上予以否定,从孔子、孟子到董仲舒等儒家代表人物都受到他的攻毁。但他对战国末年的儒学大师荀子却是个例外。本来虞对荀子亦持基本的否定,但后来经过他对《荀子》的重新审视,又以为荀子的见识度超越儒家与诸子,甚至视荀子为儒学中的路德、中国古代学术界的培根。并写作了《荀子之政治论》、《荀子之〈天论〉与辟机祥》、《荀子之〈劝学〉及〈礼论〉》等三篇论著,来阐发荀子的政治观、天道观与人性修养学说,对荀子的学说作了高度的评价。

  • 标签: 吴虞 君主主义 荀子 法后王 法先王 儒家德治主义
  • 简介:《孔子语》(又名《孔氏语》、《语》)是记录孔子及门弟子言行和诸国故事的书,今传本为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附有王肃序和《后序》。内容本极重要,但因长期被疑为伪书而影响了其作为思想史料的价值。

  • 标签: 《孔子家语》 儒家思想 古籍文献 竹简
  • 简介:澄在理气问题上提出"理"与"气"不可分,无"理"外之"气",亦无"气"外之"理"的观点,认为理气不可以先后言.亦不可以有无言,这既跟他的治思想密切相关,也是对当时主流思潮以"有"、"无"、"先"、"后"言理气的一个反动.澄易学理气论思想的提出,在学术史上有三个方面的启示意义:其一是在本体问题上,发展了中的元气生机观,使儒学基本上摆脱了以"空寂"、"虚无"为特征的佛、道本体论的影响.其次,理气不可分,理在气中为儒家追求在现实中超越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澄区分理与气,区分功能与实体,比张载仅立"清虚一大"为万物源有更多的合理性,为儒家的成圣成贤的修养论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理气论 易学 儒家 有无 张载 《易》
  • 简介:<正>自汉武帝“罢黜百,独尊儒术”之后,作为一个独立学派的阴阳自此消亡。其著作至修《隋书·经籍志》时也已全部亡佚,因而现在要系统了解阴阳的学说是不可能的。但阴阳作为战国后期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其学说思想必然为杂家著作所收编。现存战国时期的杂家著作除《吕氏春秋》中有相当一部分属阴阳家学说外,《管子》中亦有阴阳家学说存在。战国后期为诸子百激烈竞争和交融的时期,阴阳的某些观点可能为其它学派所吸收,因而,其它诸哲学著作中也可能有一些阴阳思想的片断,如《庄子》、《礼记》、《易传》等书中均吸收了一些阴阳的思想。经过秦朝的禁锢和

  • 标签: 自然现象 学说思想 五德终始 阴阳家 淮南子 黄帝
  • 简介:<正>某某夫人懿鉴:日前赴京剧欣赏会参观您化装示范表演京剧,此乃在旧金山难得之良机,殊为高兴。京剧与中国古典音乐有密切关系,中国古典音乐是根据《周易》创造的。我的中学同班同学前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兄十余年前游览旧金山,我们同学设宴欢迎他。在席上,我对他说,中国古典音乐的根源在于《周易》。他亦深以为然。您返抵北

  • 标签: 中国古典音乐 周易 音乐家 中央音乐学院 旧金山 京剧
  • 简介:宋代项安世著《周易玩辞》一书,主张“因辞而测象”的治易路效,其学术风格兼重象效和义理.项氏《周易玩辞》一书,对元代澄产生了很大影响。澄的易学思路。基本也遵循“观象玩辞”的路效进行,其易学著作《易纂言》多处提及并肯定项氏观点,但澄没有在项氏的观点面前止步,在易象内涵、卦变理论和义理的理解等方面,表现出与项氏易学不同的特点.

  • 标签: 项安世 易学 吴澄
  • 简介:“王肃后序”是个伪标题,内容既非“后序”,更非王肃所作。孔子第十三代后裔(或称十二世孙)孔安国作《孔氏语叙录》,十五代孔衙作《上汉成帝书》,清人范相却说这两篇全是“王肃之伪作”,目之为“王肃后序”。范氏挑剔十余处,竭力“证伪”。其实,孔安国、孔衍的文章都有所本,相关史实在《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皆有记录。范氏利用《孔子世家》尾段载录世系之阙讹,对孔安国叙录、孔衍奏言展开批判,弃本逐末,以假乱真,不能成立。本文题目“辨误”,意在辨范氏《证伪》之误,证《王肃后序》标题之伪。

  • 标签: 孔安国叙录 孔衍奏言 范家相证伪《证伪》辨误
  • 简介:“质文说”起源于孔子,孔子的质文说主要是指道德的两个层面,但他已有把周代归为文的思想倾向。孔子的质文说对汉代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汉代政治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知识分子都把历史归结为一文一质的循环发展过程,意在奉劝汉代统治者推行质之制。汉代的社会性质却与社会思潮相反,自汉武帝“罢黜百,独尊儒术”之后,汉代确立了文之制,整个汉代都呈现出了文特质。

  • 标签: 孔子 质文说 文家 质家 政治史观
  • 简介:丁茶山和草庐都是当世最杰出的易学家,以象数学的角度为主解释《周易》是他们的共同点。其中,茶山对《周易》的象数性解释的核心是《四笺小引》中的“推移”、“物象”、“互体”、“爻变”。而草庐对《周易》的象数性解释的核心是《易纂言外翼》12种方法中具体运用于《周易》卦爻辞解释中的方法——“卦变”、“变卦”、“互卦”、“象例”。因此,可以说丁茶山和草庐的《周易》解释方法的核心理论是一致的。但对这些解释方法的实际运用,茶山又是和草庐存在区别的。即茶山在爻辞解释上,继承了草庐“爻变+互体”的方法,同时又全面运用了“推移”这一方法,这可以说是茶山自己的独特解释。这也是茶山与草庐在《周易》解释方法上的最大不同。

  • 标签: 丁若镛 吴澄 推移 物象 互体 爻变
  • 简介:略析澄易学中的阴阳卦对思想章伟文澄(1249~1333),字幼清,号草庐,抚州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是宋末元初的一位易学家和理学家。其易学著作主要有《易纂言》和《易纂言外翼》。《宋元学案·草庐学案》认为:“草庐(澄)出于双峰,固朱学也。”从...

  • 标签: 《周易》 阴阳对立 六十四卦 吴澄 经卦 《序卦传》
  • 简介:朱熹的《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其中对三《诗》的征引,表明了朱子的三《诗》学思想。朱熹对三《诗》的运用,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学术环境、《诗经》研究的状况和朱熹本人的学术追求等各方面紧密相关。它传达了很具有影响力的讯息,吹响了对三《诗》关注的号角,引起了后学的广泛关注,与王应麟的《诗考》一道,影响了有清一代三《诗》学的发展。

  • 标签: 朱熹 《诗集传》 三家《诗》 《毛诗序》
  • 简介:米歇尔·图尼埃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法国当代作家,其小说以颇具特色的叙事风格和对存在与身份等问题的深刻哲思而闻名于世.其小说于20世纪70年代末被陆续译介,向中国读者开启了20世纪法国“哲思小说”与“重塑神话”的文学之窗.本文以时间为序,从译介、研究与接受三个层面全方位展示图尼埃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评介与产生的影响.“新寓言派”的热议事件显示中国文学界对图尼埃艺术风格有不同的评价.

  • 标签: 米歇尔·图尼埃 译介 研究 接受 价值
  • 简介: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与惠栋的《古文尚书考》,在清初的《古文尚书》辨伪活动中影响力颇大。尤其是《古文尚书考》的成书,使得“伪《古文》案”彻底定谳。《古文尚书考》与《尚书古文疏证》关系密切。惠栋在《古文尚书考》上卷中选录《疏证》内容十二条,惠栋借此展现了自己的学术倾向、治学态度,明晰了伪《书》的形成方式与传播脉络。在《古文尚书考》下卷中,惠栋援引《疏证》之材料与梅鷥的《尚书考异》内容虽大量雷同,但不足以佐证阎若璩抄袭《考异》。惠栋以《疏证》为依托创作《古文尚书考》,补正了《疏证》的疏漏之处,将《古文尚书》彻底拉下神坛,促成了汉学取代宋学趋势的定型。

  • 标签: 《古文尚书考》 《尚书古文疏证》 惠栋 阎若璩
  • 简介:汉武帝“罢黜百,狡尊儒术”似成定认我、汉、通鉴记此事相异。董氏对策不在建元;建元尊会面归自御史大夫赵绾。《汉书》移秦“丞相绾奏”黜李斯奏议补建元元年,司马光移董超过凶元年,始成此说。汉武尊儒未罢百,而是“兼容并包”、“霸王道杂之”,以醇儒传经,能者为治。汉武删《今上本记》,杨恽等多人缮站《史记》,刘歆为刘氏中兴迪汉武,尊古文、神秘《周礼》,是易王绾奏议为卫绾奏议始作俑者。司马光以《通鉴》说宋神

  • 标签: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兼客并包 司马光
  • 简介:《毛诗序》有相对一致的解释思路,十五国《风》、大小《雅》各部分的《序》表现出一定的系统性,相邻的《序》文也往往有一定的关联度,则其很可能成型于一人之手。三《诗》本无序、四《诗》解说有不少歧异,说明《毛诗序》非出于诗人、国史、周之乐官、孔子、子夏。先秦时期虽也有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的趋向,但尚未成为普遍原则。《毛诗序》与三《诗》皆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洗明它们是同一时代的选择。而《毛诗序》比三《诗》有更浓厚的政治教化的意味,则《毛诗序》晚于三《诗》的创立。三《诗》的创立在高后至文帝时,结合《序》《传》关系、《序》的资料来源,可以断定《毛诗序》的成型在景帝前元二年至中元五年间。

  • 标签: 四家《诗》 异同 《毛诗序》 成型时间
  • 简介:从文字学的角度考察中国文化中早期的幸福观念,其与鬼神有着直接的相关性。祭祀神鬼是中国先民祈福必经的进路,天命信仰与幸福获取合而为一。周人提出以德配天,开始反思祭祀行为与幸福结果的直接对应性。孔子、老子、墨子三承续西周电神与幸福问题之探讨,分别从道德、哲学、信仰三个不同的维度超越西周的天命幸福论。

  • 标签: 鬼神天命道德 幸福
  • 简介: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构成现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有制经济是互为促进的;现在的个体私营企业主与传统意义上旧工商业者有显著的区别,也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客观地分析现有私营企业中的剩余价值问题.

  • 标签: 非公有制 民营经济 再认识
  • 简介:先秦诸子研究的新成果──《中国古代纵横论》评介王志民战国时代,是我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新旧社会思想交替的历史时期,诸子蜂起,著书立说,相互诘辩,酿出了我国古代史上空前绝后的百争鸣的局面。诸子百之重要者,汉人总结为"九流十"。而"九流十...

  • 标签: 《战国纵横家书》 先秦诸子 中国古代 新成果 哲学思想 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