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台湾学者孙剑秋博士著,台湾学生书局1997年12月初版,2000年9月再版,全书316页。此书是作者多年来习《易》、治《易》的论文及讲授《周易》的材料汇辑,但全书仍有一根主线贯穿其中,并反映出作者多年治《易》的一贯倾向。(1)以义理为主,不废象数。认为“象数图书之学愈盛,则人的自主性便愈低”,故治《易》应“先立乎其大”者(《自序》),又认为“象数亦为易理之二”(《亭林之易经学·论学易不可废数》),不能尽去。

  • 标签: 《易理新研》 孙剑秋 台湾省 易学研究 易学文化
  • 简介:'污染避难假说'指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管理能力和环境标准都显著地低于发达国家,在资源配置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的一些污染产业或企业有可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施加负面影响.本文对'污染避难假说'研究进行梳理,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污染避难所假说” 环境管理能力 环境标准 资源配置 全球化
  • 简介:<正>战国末期,封建大一统的趋势即将到来,究竟采取什么样的“道”治国,这是关系到国家胜败存亡的大问题。长期居于齐国,深谙齐国历史、关心齐国政事的荀子,或在稷下学宫的讲坛上以齐人齐事为据,或直谏齐国统治者,竭力阐发自己的治国之道,为封建统一局面的到来,提供理论根据。

  • 标签: 荀子 治国之道 人之道 齐国 统治者 理论根据
  • 简介:邱汉先生与拙著《帛书周易校释》——怀念邱汉先生邓球柏我的老师——著名史学家、教育家、易学家邱汉先生因病仙逝已5周年了,但我始终忘不了与先生融洽交往的日子。1985年秋,我有幸聆听先生的讲学于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并被安排奉侍先生。半个多月的时间...

  • 标签: 帛书周易 校释 易学研究 《周易》 周易研究 学术讨论会
  • 简介:本文认为《太玄》不仅拟卦气说之易。亦拟《易传》所传之易,由准《文言》之《玄文》,认定《中》酋在《太玄》中。地位最为重要。《中》首兼具水、土二行。足扬雄的有意安排,这是由其所本的宇宙思想决定的。本文认为《太玄》浑盖兼采。在对几种盖天说与浑天说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只有一种盖天说及一种浑天说为《太玄》本。以此为基础,对《中》首为何兼准二行做了解释。

  • 标签: 扬雄 太玄 盖天说 浑天说
  • 简介:《周易》明德慎罚的刑罚观,止讼、息讼的狱讼观,都是周人的政治理性的清晰表达。它说明了周人崇尚德治,以明察为前提去折狱用刑,其目的不是止于威,而是止于义。这种道德与文明使得刑罚与狱讼具有了教化功能,它化消极为积极,化纷争为和谐,化不断应对动态事件为稳定的长治久安。周人长期实践而凝定出的理念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大观念,在悠久的文化发展史中发生着深刻影响。

  • 标签: 明德慎罚 止讼 息讼 政治理性
  • 简介:试论孔子及孔门弟子构成的社会亚文化群赵志坚李栋柱群体生活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生存本能的外在体现,社会群体是人类普遍的存在形态,人类独有的灿烂文化也具有超个体性,它只有在群体、社会中才能留存。社会群体间之所以彼此各异,千差万别,正是因为它们各自具有...

  • 标签: 孔子 亚文化群 社会亚文化 社会群体 文化特质 儒家文化
  • 简介:<正>张謇(1853—1926),是清末民初我国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他在42岁“大魁天下”之后,毅然摒弃仕途,穷其毕生精力,在家乡南通创办实业,振兴教育,擘画水利,推

  • 标签: 张謇 清末民初 地方自治 南通 师范学校 士大夫
  • 简介:就同一理论维度论,《易传》认为“”、“性”同源于“命”,即在“”和“性”之间,“命”成为连接二者的契合点,“”经由“命”转化为“性”。《易传》讲“”是基于阴阳“转易”的,由此出发则使“生生不已”成为“命”的基本内涵。而讲“性”则是基于“命”向万物之“顺承”的。“命”的“生生不已”促成了“性”的积极有为,进而引领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 标签: 生性同构 易传 生生不已 人生态度
  • 简介:山东省图书馆索以“易学专藏”、“海源阁专藏”、“地方文献”、“佛经专藏”、“金石拓片专藏”等著称于世,其中的“易学专藏”,是一座海内外屈指可数的《易经》文献宝库,包括古今中外对《易经》的注释、论说、考订和图解,以及专著、古易、易纬、易占等类书籍,其特点是数量多、质量精。本馆“易学专藏”来源于两部分:

  • 标签: 山东省图书馆 提要 善本 地方文献 《易经》 金石拓片
  • 简介:随着中国儒学传入日本,中国儒者推崇孔子的传统也随之传入日本。但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儒学家荻徂徕却与其他的儒家学者不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孔子观。由于徂徕认为自己不是圣人,所以不能凭借私意来判断孔子是否为圣人,只好随众一起姑且称孔子为圣人。孔子将“先王之道”传于后世,所以徂徕认为孔子是“传礼者”或传道者。而徂徕认为自己同孔子一样也是将“先王之道”传于后世即当时的日本,所以徂徕也将自己定位为传道者;加之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政治主张同孔子十分相似,所以徂徕也以日本的孔子自居,即将孔子作为自己的自画像。

  • 标签: 荻生徂徕 孔子观 圣人
  • 简介:墨子以“天下莫若身之贵”阐释了生命存在的伦理之义,并从“,刑与知之处”的知性统一的视角,表达了对人之为人的自在与自为的“”之内涵的洞察与感悟。这种感悟既是人之为“”的一种道德境界,也是对人的“生生之道”在伦理意义上的孜孜以求。墨子对“”的追求强调在普遍意义上的德性之欲,故而以“兼爱”为机制,在“兼”的社会化过程中来表达对“众之”的尊重。所以,“兼爱”是墨子实现“贵”的伦理设计,“兼”体现了墨子对人生关系、社会关系应该如何的一种德性之约,确切地说,“兼爱”是实现“贵”的社会道德要求,更是人何以“贵”的一种伦理手段,此与当代社会的和谐建设有借鉴之功。

  • 标签: 墨子 兼爱 贵生 伦理机制
  • 简介:郭店楚简中有属于道家思想的竹简“太一水”。其生成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顺向生成,一是逆向生成。前者易于认识,后考在比较宗教学的视野可以见得更清楚。通过对逆向生成的比较考察,可以看出道家的认识方式并不完全是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感悟的、多维的、立体的。

  • 标签: 道家 “太一生水” 生成途径 顺向生成 逆向生成 比较宗教学
  • 简介:<正>《汉书·儒林传》韦贤言“《谷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战国时代稷下齐学,丰富多采;其后流衍之迹,线索犹多未泯。今从汉代《公羊》入手,清理旧说,寻求根源,便可窥见上承齐学,灼然无疑。一历来提起《公羊传》的述作,大都信奉戴宏的说法。唐徐彦《公羊疏》引《戴宏序》说:

  • 标签: 董仲舒 公羊传 春秋 司马迁 战国时代 齐学
  • 简介:6月2~8日在美国举行,由美国乔治城大学、肯尼迪伦理学研究主办,主题为生命伦理学当代前沿问题(生物研究伦理、药物伦理等)。来自全球生命伦理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等领域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同探讨导向具体实践的生命伦理学热点问题。

  • 标签: 生命伦理学 研究所 肯尼迪 学会 国际 卫生事业管理
  • 简介:郭简《五行》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对其对儒学形而上体系之建构作出理解和诠释,着重通过对《五行》篇的内在结构的分析,阐明《五行》所建立的儒学形而上体系的内部结构,说明和论证此体系正是儒学的“一以贯之”的内在结构和形而上体系,《五行》的思想是思孟之间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过渡环节,它继承孔子以来儒学的内在精神,使儒学的形而上体系得以明晰,并为孟子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从而推动了儒学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五行》“形于内”和“不形于内”的分析,对天人合一也作出新的理解。

  • 标签: 儒学 形而上系统 《五行》 研究价值 帛书 内部结构
  • 简介: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假设和“扩大内需”对策一再地被经济现实否定,供给学派思想精髓越来越多地被当代经济现实印证。当前危机全球化和纾困长期化的现实表明,可持续增长动力的培育在于通过向要素投资形成有效供给,用有效供给来创造需求。供给决定需求在发展的意义上体现为供给的品类决定了可供需求的品类,供给的质量决定了可供需求品的质量,供给的产业生态决定了需求的社会生态,供给环节的收入分配决定了有效需求的结构。驱动供给提升的关键在于要素。在要素重估阶段,高质量要素能够参与到GVC更高端的分工,获得更高收入,从而形成消费能力。这一良性循环的形成是中国实现经济内增长的必由之路。

  • 标签: 供给学派 有效供给 对要素投资 内生经济增长
  • 简介:11月22~23日在上海举行,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的50多位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王新生教授主持开幕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袁新博士、复旦大学党委研究工作部江素华副部长、中山大学哲学系副主任马天俊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赵士发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吴增定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詹康副教授先后致辞。

  • 标签: 博士生学术论坛 大学哲学 复旦大学 北京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 简介:帛书作者提出'道法'的观念,为其案法而治的主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帛书'道法'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而其更大的意义在于提出'执道者法'的主张,对立法之君进行限制.帛书'道法'思想的理论归趋则是实现法制下的自然状态.

  • 标签: 帛书 《黄帝四经》 道生法 政治主张
  • 简介:12月21—22日在中山大学举办,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中山大学哲学系承办。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副主任马天俊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鞠实儿教授致开幕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王新生在开幕式上发言。共有来自5校的38名研究生分别就各自提交的论文进行了汇报,来自各校相关专业和领域的教师给予点评。

  • 标签: 哲学系 博士生 中山大学 大学哲学 论坛 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