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宋以前千余年间,孔子文献大体以记录其言语思想为主语录体原始典籍和依年代顺序叙写孔子生平事迹纪传性文献二种形式为主干,及宋,孔传纂成首部孔子年谱及首部孔子家志。薛据另于《论语》、《家语》之外,汇辑散见各书者为《孔子集语》,俱有创始之功。明代整体看来虽为空疏不学风气所笼罩,但在弘扬圣教、普及圣道方面却颇见成效,出现了反映孔子生平连环画、平话体传记小说及传奇剧等文艺形式。清代文网密、时忌多,孔子儒学一道多为整理与考证故实之作,文献类型未见多少创获。而近现代以来,在尊孔批孔思潮交互影响背景下,以及科技进步、孔学研究日益深入等原因,孔子文献类型呈现出一派繁盛局面,涌现了大批前所未有的制作,如广泛流行于民间《孔圣宝卷》、耳目一新孔子历史地图集、古今中外孔子造像选编,以及有关孔子大型文献丛书、专题工具书(辞典、年鉴、书目、索引)、专门刊物、专题影视片、专门网站等。

  • 标签: 孔子文献类型 《孔子集语》
  • 简介:中国共产成立至今已有70年了。在党的领导下,旧中国变成了新中国,新中国又发展为独立、自主、民主社会主义强国。“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一个人到了70岁时,如果很好地总结他的人生经验,他就可以利用和掌握客观规律,得到较大自由。

  • 标签: 党的领导 人生经验 思想文化战线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 从心所欲
  • 简介:本文通过对《性自命出》及传世先秦文献中“情”字综合考察,指出传统看法中,先秦儒家言“情”,皆为“实”之义,而与情感无关认识似乎不能成立;《性自命出》与大、小戴《礼记》论情观点比较接近,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二戴成书年代,可能与《性自命出》大致相当。

  • 标签: 《性自命出》 传世先秦文献 “情” 解诂 典籍
  • 简介:近30年来,我国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辉煌业绩.尤引人注目的是,出土了一批批具有很高文献价值竹简和帛书,其中主要有: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竹简兵书;1973年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土和、等竹简古籍;1973年冬,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帛书甲、乙本和、、、、等重要古文献;1993年冬,湖北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竹简、和、、、、、、、、等十余篇道家和儒家故籍.这些简帛文献出土,使今人大开眼界,得以读到汉以后历代学者未能读到许多古佚书以及与传世本有所不同一些古文献.它不仅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可信史料,而且也为世界各国人民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古代文明,提供了新实证材料.可以预见,这些简帛文献出土,必将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产生无比深远影响.

  • 标签: 简帛文献 考古工作 方法论 文献价值 竹简 帛书
  • 简介:在《周易》经传文本里·记载着大量法律现象和法律思想,并对古代法制有着极为深刻影响.在已经成为历史20世纪,经几代法学研究者不懈努力,《周易》法律文化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怀疑到肯定、从注脚到正文、从零碎到系统发展过程.本文回顾了20世纪有关《周易》主要法律文献,认为我们对《周易》法律文化研究已渐人佳境.给法学研究和《周易》研究都带来了清新气息和勃勃生机。

  • 标签: 20世纪 法律文化 法学文献 《周易》
  • 简介:公民社会是与市场经济相伴生,是市场经济必然产物。改革开放前,我国是一种典型“强政府、弱社会”模式,在社会各个领域,国家是惟一主导力量,同时又是微观社会生活具体操作力量,政府通过单位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而民间组织生存空间则微乎其微。80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体制的确立,我

  • 标签: 俞可平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变迁》 民间组织 管理体制
  • 简介:90年代初,自罗伯特·普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出版以来,“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立即成为西方学术界流行话语。正如罗尔斯《正义论》标志着西方政治哲学复兴和正义概念重回学术主流地位一样,普特南社会资本理论使得社会资本问题为学界所重,多学科众多学者围绕这一理论展开了热烈而广泛讨论。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一书编入了。

  • 标签: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 李惠斌 杨雪冬 社会公正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理论再度流行,成为当代西方学术研究一个热门话题。以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第三部门研究也兴起于80年代。起初这两种理论研究关系并不密切,进入90年代后,公民社会理论家开始转向从政治社会学角度对作为一个社会实体公民社会进行实证研究,而第三部

  • 标签: 何增科 《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 民主制度 社会责任
  • 简介:非营利部门研究是“公民社会”研究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考察这“市场和政府”之外第三部门在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非营利部门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称谓,比如“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公民社会组织”、“民间组织”等等。在当前林林总总对非营利部门研究著述中,《全球公民

  • 标签: 《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角》 莱斯特·M.萨拉蒙 社会公益事业 管理体制
  • 简介:<正>史家言“汉以孝治天下”。“孝”作为一个社会道德观念对汉代社会影响甚大。探讨汉代“孝”观念变化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汉代“大一统”社会本质。一“孝”与早期血缘家庭有密切关系。《尚书·酒诰》记载西周初年周公对殷遗民说一段话:“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血亲关系是“孝”观念萌发温床。初期

  • 标签: 孝经 后汉书 以孝治天下 小农经济 血亲关系 西周初年
  • 简介:易学哲思──人类理性导引(台)高怀民前言说到易学,我想最基本认识应该有,那就是:它是哲学思想。近世以来,哲学界人士由于受广东西文化交融影响,愈重视哲学问题剖析与精索,大家把易学卦象摆在桌面上去审查他们排列组合方式,去思辩它阴阳生化思想...

  • 标签: 易学思想 哲学思想 人类理性 六十四卦 天地万物 周文王
  • 简介:“自律”概念渊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自从它被延用到道德领域以来。已经成为西方伦理学(尤其是康德伦理学)核心概念之一,儒家伦理学以重视人社会属性和道德人格塑造著称,那么它所讲道德人格是否具有“自律”这一向度呢?文章结合近年来国际汉学界对这一问题探讨,并联系先秦儒家经典原型及儒家伦理学诞生其中历史背景而给予这一问题以否定回答,作者认为,儒家伦理学所讲道德人格虽然强调主体独立选择,但该“独立选择”不是西方伦理学所说严格意义上自律,在探讨其所以然过程中,作者想带出中西方伦理学根本差别之所在。

  • 标签: 儒家 道德人格 西方 伦理学 自律
  • 简介:<正>理想制度形式与理想道德规范一致,是孔子和柏拉图所共同追求。然而,由于文化历史渊源及两位思想家个性不同,使这种“政、伦合一”在东西两大领域内又各具特色;并且这差异在后来历史中继续发生深刻影响。在孔子那里“仁”与“礼”这两个基本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渗透,形成了宗法制度前提下德治主义;而在柏拉图那里,在“善”绝对信念下,通过以“正义”为主诸种美德(包括“智慧”、“勇敢”、“节制”)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则构成知识论基础上伦理政治。

  • 标签: 柏拉图 伦理政治 孔子思想 德治主义 正义 道德规范
  • 简介:关于《系辞》思想及其对文学影响翟江月《周易》之“经”与“传”产生于不同时代。《易经》为周初产物,卜辞中记载了商后期故事以及大量西周初年故事,没有西周后期故事,就是明证;《易传》7种10篇则是战国时产物,其大部分产生于战国中期或更晚。《...

  • 标签: 《系辞》 《老子》 《易经》 文学批评 《周易》 儒家思想
  • 简介:任何经典文本解读实质上皆基于个体诠释再创造,一部蔚然大观易学史亦即一部易学诠释史。本文从易学史演变入手,以诠释学角度去剖析易学在不同时代解读中所呈现出特点,并用转意、演绎、得意、生意及复意做一粗线条概括和梳理,以期对易学发展史有一个较为清晰认识。

  • 标签: 易经 诠释学 易学史 转意 演绎 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