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忧患人生的卓越指南─—《周易》与人生哲理陈望衡《周易》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不少思想就是在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一、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天人关系是《周易》哲学的主题。《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

  • 标签: 《周易》 忧患人生 “中” 天人关系 六十四卦 主观能动
  • 简介:高怀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首次出版于台湾1970年)。全书共21万字,246页,对先秦易学作了系统的梳理。该书共分七章:第一章详细地辨析了“易”字在未被采用为易学名称之前的本义,即“更换、改变、代替”,以及“易”作为易学名称之后的五方面意义,即易道、易象、易术、易数和易文字。第二章分析了先秦易学的特色,并将先秦易学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符号易时期、筮术易时期和儒门易时期。

  • 标签: 易学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先秦 “易” 名称 易道
  • 简介:赖贵三主编,台湾里仁书局2005年2月出版。全书40余万字,631页。本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两部分。上编为“历史考述实录”,客观陈述了台湾易学发展的历史情况,将其划分为三阶段七时期,并附录多篇整理资料,以供参考。分为三部分。一是研究成果述略,收集了海峡两岸学术界关于“台湾易学”的研究成果共12种,依论述年序排列,并做了简要的介绍。二是面向分期简论,把台湾易学研究和发展分为学院派、学会派、

  • 标签: 易学史 台湾 研究成果 2005年 客观陈述 海峡两岸
  • 简介:本文对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华夏歌唱进行了初步梳理,撷取其独具特色的鲁、齐、楚文化语境中的歌唱艺术予以分析,并确立其在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典型意义。同时,对歌舞作为一种行为艺术,其在人类早期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历史价值,作者也予以初步考量与评析。

  • 标签: 华夏音乐 《诗经》 《大风歌》 《成相》 歌舞
  • 简介:高怀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首次出版于台湾1994午)。全书共20万字,314页,对宋元明易学作了系统的阐述。该书共分七章,第一章在追述易学自汉魏以后流变之迹的基础上,考察了北宋初年易学兴起之情势,并概要介绍了宋元明易学的特色。第二章分别阐述了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的易学,指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本易理发扬儒学。

  • 标签: 易学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宋初 元明 周敦颐 张载
  • 简介:在20世纪《周易》历史学研究领域,闻一多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周易义证类纂》、《周易杂记》是关于《周易》的社会史料学研究;《周易新论》是为《周易》社会史料学研究做时代背景、理论方法上的准备;《周易字谱》、《周易分韵引得》是关于《周易》用字的分韵长编,是为《周易》社会科学研究做文字音韵训诂语义解释方面的资料准备.闻一多的《周易》研究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史料学基本体系和内容。同时,由于他综合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考据方法和西方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符号学、语义学、解释学的方法,追求文献史料的真实性,对《周易》符号学、《周易》解释学、《周易》语义学和《周易》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 标签: 闻一多 周易 社会史 史科学
  • 简介:高怀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首次出版于台湾1978年)。全书共17万字,242页,对两汉易学作了系统的论述。该书目录前附有“本书主要易学家年表”和“两汉易学传承表”,正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对汉易中几个特殊问题进行了讨论,第一个是易与秦火的问题,对汉易的来源作了清晰的考辨;第二个是易的传承问题,作者按时代划分三个段落考查了两汉易学的传承;第三个是易伪书的问题,

  • 标签: 易学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两汉 时代划分 传承 汉易
  • 简介:  研究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首先了解这门科学过去和现在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知道前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不能借鉴古人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不了解当前这门科学的前沿性问题,也就谈不上在已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步.…………

  • 标签: 中国孙子 孙子学史 学史弁言
  • 简介:<正>严君平,生当西汉末期,隐居蜀郡成都,依靠卜筮维生,在世九十余年,从未涉足官场。然而其名远闻京都,其声震励巴蜀,倍受世人的爱戴和景仰。他的学生扬雄把他喻为隋珠、和壁、为他“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法言·问明》)的高洁品德感叹;三国名士王商为他立祠,而秦宓则盛赞他“由、夷逸操,山岳不移”,认为“使扬子不

  • 标签: 反朴归真 道家学说 宇宙 自然无为 圣人 书物
  • 简介:孔孟人生境界论广大精微,竞相发明而若合符节。有志于学→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与可欲之"善"→有诸己之"信"→充实之"美"→充实而有光辉之"大"→大而化之之"圣"→圣而不可知之之"神"相同一,皆表现为一个在"求仁"的终身修养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的过程。

  • 标签: 人生境界 道德修养 “求仁”目标 六个阶段
  • 简介:联结自然和人类的大历史纽带──评《思维发生学》黄明理张浩同志的新著《思维发生学──从动物思维到人的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3月版),是将哲学思维和现代科学有关成就相结合的力作,它对认识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乃至对整个人类认识的发展,都...

  • 标签: 思维发生学 自然史 人类史 人类思维 大历史 原始思维
  • 简介:<正>《老子》五千言,以“道法自然”的哲思奠定宇宙观基础;然在其玄虚灵妙的时空意识中,蕴涵着的却是当下的人生精神。可以说,老子的宇宙观实从人生观体悟而来,其所意构的万物玄同之自然状态,正是人生精神的本质显现。如果从老子的语言呈示的表象符号去把握其人生哲学,会出现两种牴牾之见:一种见解认为老子的人生是自然的人生,其“虚静”思想派衍出庄子学派的旷放人格,构成先秦道家的主体意识;另一种见解认为老子的人生是社会的人生,其世俗观念表现出的愤懑、机诈与庄子的超世人生别若霄壤、情志轩轾。如果我们对老子的人生哲学作艺术观照,就能发现老子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人生是经心灵的统摄、提升而达致一种境界的艺术的人生

  • 标签: 老子人生哲学 人生精神 宇宙观 主体意识 道法自然 自然状态
  • 简介: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中的《缪和》篇中,有六则以历史故事解说《易经》卦爻辞的例子。本文分析这六则历史故事用以解经的符合程度,以证明用历史故事解经并不始于南宋的杨万里等人,而四库馆臣所谓“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并非历史事实。

  • 标签: 缪和 以史解经 四库全书总目
  • 简介:厥,是商周时期海岱地区的一个东夷小国,由于传世文献奇缺,人们对其历史和文化面貌知之甚少。据甲骨文和金文知其在商代已经建国,西周被封为子爵国,大约存有400年以上的历史。

  • 标签: 氒方 厥子 海岱方国 青铜器
  • 简介:注《易》、以《易》解是干宝易学研究、史学撰述的主要特色,通过干氏《易》注可以观见其历史思想,透过干氏史论能够发现易学思想对其史学思维的影响。这一《易》互证的研究方法以《易》相通为前提,根植于魏晋特定的学术土壤中,经由贯通经史的干宝融汇而成。

  • 标签: 于宝 易学 史学
  • 简介:刘玉平著,齐鲁书社2006年1月出版。全书共23.5万字,分上下两篇。上篇析论易学思维,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周易》概述;第二章析论汉代象数易学思维,作者指出汉易思维的模式和主要特色在于吸取当时的天文、历法、物候等知识,以以卦气说为主的象数理论解易,建立了“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象数易学思维模式;第三章析论魏晋至唐代的易学思维,分析了汉代易学的内在矛盾和魏晋易学兴起的原因,重点论述了王弼的易学革命和孔颖达的易学诠释方法;第四章析论宋代象数与义理思维,指出宋易思维的主要特征在于经传分别,因经以明道,注重义理的阐发,将《周易》高度哲理化,而不重视文字训诂和字义注解;第五章总论《周易》思维的特色及影响,分析了《周易》思维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色,着重析论了阴阳和谐思维,指出《周易》阴阳和谐思维代表了传统哲学和谐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下篇为易学的人生价值论,亦分为五章,依次论述了人生生存论、人生道德论、人生功业论、人生矛盾论和人生理想论。指出宇宙生命和人的生命融为一体是《周易》人生哲学的根本观念,其人生生存论,高扬宏大而深沉的生命意识,从天地生生之大德下贯到人生之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人生道德论则反复阐扬圣人君子之德,具体展现为遏恶扬善,崇德尚义,谦诚聚合等;人生功业论则以崇德广业为主旨,主张进德修业,开物成务,建功济世,达到盛德大业的价值目标;人生矛盾论则论说了人性、生活和社会中的种种辩证法,启迪人们把握“时”的哲学,积极应对人生人生理想论则从人生矛盾论入手,倡导不谄不渎、宽居仁行、知进退存亡的人生智慧,最终达至于天地合德的理想境界。这五大部分互相贯通,构成了一个比较全面

  • 标签: 人生价值论 思维模式 象数易学 《周易》 生命意识 主要特色
  • 简介:冯友兰特别重视心的觉解功能,并依据心灵觉解的程度将人生区分为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种境界,其天地境界有着深厚的审美意蕴。达到这一境界必须运用有别于逻辑分析的直觉方法,即冯友兰所说的讲形而上学时的“负的方法”,而“近于道的诗”正是形而上学“负的方法”之一。所以,冯友兰新理学中的人生境界论与审美理论非常接近。这一理论显示出从思维方式上融合中西的学术努力,对于20世纪中国文艺境界论有着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觉解 人生境界 形而上学 负的方法 进于道的诗
  • 简介:《大易集说》刘大钧主编,巴蜀书社2003年6月第一版。全书60万字,380页。2001年10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办了“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易

  • 标签: 书架周易 史新论 周易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