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6 个结果
  • 简介:法国巴黎第十大学、国际马克思大会组织者雅克·比岱教授应邀于11月1-5日访问了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并做了《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论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自由问题》学术报告,徐俊忠教授和叶汝贤教授分别主持了会议。在报告中,比岱从分析自己一般理论(generaltheory)入手,介绍了目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正在讨论问题。他认为,从马克思对自由主义批判这个意义上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自由主义 雅克·比岱 教授 学术报告会
  • 简介:<正>1994年9月18日至22日,国家教委在中山大学召开了全国教育系统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现将研讨讨论邓小平教育思想有关观点略述如下:关于培养目标问题:有的同志认为,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培养目标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另一方面,要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各类人才。有的同志认为,邓小平同志提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构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 标签: 教育系统 学习邓小平理论 研讨会 建设者 邓小平同志 接班人
  • 简介:2006年3月20日-22日,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本次会议主题是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对当代哲学、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理论贡献。讨论专题有:1.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论》及其当代研究;2.罗莎·卢森堡与马克思、列宁;3.罗莎·卢森堡与当代社会主义、帝国主义理论;4.罗莎·卢森堡论世界历史进程;5.罗莎·卢森堡与西方马克思主义;6.罗莎·卢森堡与中国;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当代哲学 卢森堡 研讨会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 简介:<正>今年七月,有机会应邀参加湖南哲学界发起在张家界举行《当代中国哲学》学术讨论,深受启发。时隔数日,还留下深刻印象,颇多联想。去年十二月,原教育部假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哲学专业教学改革座谈。座谈会上,代表畅谈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哲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取得

  • 标签: 当代中国哲学 学术讨论会 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建设 哲学概括
  • 简介:胡锦涛同志在党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这个思想实际上就是要从社会发展理论角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可以说,“以人为本”就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具体化。这个新理解对于我们在现实历史条件下把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落到实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注意是,十七大报告中对于“以人为本”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说明。这个说明,

  • 标签: 以人为本 大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 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
  • 简介:从2005年开始,国内马克思与浪漫主义传统学术研究从文艺美学更多地转向哲学,将马克思唯物论、人性论、异化论、辩证法、历史观、现代性理论,与广义浪漫主义思潮和狭义浪漫派联系起来,发掘出马克思哲学对浪漫主义思想继承和超越,在国内学界产生日益广泛影响。

  • 标签: 浪漫主义 超验 人性 反讽
  • 简介:在写作时候,牟宗三存有论思想已经基本成形.由于他此时仍不承认知性有其存有的意义,所以并没有将有关思想直接冠以存有论名称.深入研究这部著作中有关思想,是全面理解牟宗三存有论思想入门捷径.

  • 标签: 牟宗三 《心体与性体》 存有论
  • 简介:方东美的中国哲学研究极富特色,学术路向尤为独特.他一反当时流行实证主义做法,采取“形上学”研究思路,通过对三种形上学即超绝型态、超越型态及内在超越型态分析,敏锐地抓住了中国哲学“内在超越”之特质,并围绕中国哲学“四大主潮”之精义,最终建构了“有机生命哲学本体论”这一富有深蕴哲学体系,为中国哲学现代化做出了有益探索.

  • 标签: 方东美 学术路向 特质 哲学构架
  • 简介:协调逻辑(Paraconsistentlogic)这一术语主要含义是指,在新逻辑中当矛盾律有效被削弱之后,仍要保持一种次于经典逻辑协调性。一般来讲,一个协调逻辑系统应具备两个条件:1、不协调性,即A和?A部是系统定理;2、不是过完备(over—complete),即并非系统内每一公式都是它定理。由于协调逻辑体系允许有意义、有价值矛盾进入形式系统,并否认矛盾律普遍,因此它与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都有密切联系。自从1963年巴西逻辑学家达科斯塔创立这门学科以来,已吸引了大批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数学家,最近几年又引起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者极大关注,现已成为国际逻辑学界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它出现将使人们对逻辑科学产生新理解。在我国,对协调逻辑研究还仅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译自巴西逻辑学家阿鲁达(A.I.Arruda)协调逻辑历史发展若干问题》(‘Aspestsofthehistoricaldevelopmentofparaconsistentlogic’)一文第二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协调逻辑发展历史渊源,这对我们进一步理解这种新逻辑将有很大帮助。

  • 标签: 次协调逻辑 逻辑学家 逻辑体系 矛盾律 逻辑系统 经典逻辑
  • 简介:<正>1945年7月一天,我从重庆坐飞机到了昆明,去“中国哲学会西洋哲学名著编译委员”(以下简称“哲学编译”或“编译”)工作。这哲学编译,在近代中国哲学界历史发展中,有它独特地位。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也可能是仅有的一个以有组织、有计划地翻译、介绍西方哲学名著为宗旨学术机构,它不仅主编和组织翻译出版了不少介绍西方哲学好书,也培

  • 标签: 贺麟 北大 西方哲学史 译员 汪子 杂记
  • 简介:<正>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践活动,从信息观点看,是一种改造人类社会内部及人类与自然之间信息关系和信息过程活动。因此,为了揭示人类在信息领域中革命及其趋势,我们必须首先在信息世界中提取出一个简单普遍一般信息过程结构:

  • 标签: 外部世界 信息过程 实践活动 信息革命 信息论 信息关系
  • 简介:个性”问题虽然日益引起学界兴趣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对这一问题研究仍需进行前提反思。当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这三个问题时,就会发现其中隐含着一系列需要思考前提性问题:究竟什么是个性?个性对于究竟意味着何种意义与价值?个性究竟是从哪里来?这些问题是研究个性需要首先回答问题。真正理解和把握“个性”问题需要超越“抽象人性论”思想局限。只有以马克思“具体人性论”思想为指导,才能形成关于“个性”合理观念。

  • 标签: 个性 抽象人性论 具体人性论
  • 简介:<正>在开始讨论个性本质之前,有必要廓清几个相近或有关概念,这就是个性与人、个性与个人、个性与人性、个性与人本质。哲学研究个性特指个性,确切地说是人类个性。如果把个性看成个体独特性,或者与他事物相区分差异性,恐怕可以说任何人和事物都会有这种“个性”。如,“一棵树

  • 标签: 人的本质 个性与人性 人的个性 个体人 属性集 个体个性
  • 简介:为了总结、探讨中国(以至东亚)法兰克福学派研究成就、问题和需要继续推进空间,检思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以至东亚)影响,关注法兰克福学派新近发展,法兰克福歌德大学与广州中山大学于2008年9月25—28日在德国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市举办了“批判一理论一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影响”学术研讨,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德国、美国、日本、韩国40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德方主办单位是:法兰克福歌德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汉学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中方举办单位是广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本刊将分期刊登数篇论文,以飨读者。

  • 标签: 法兰克福学派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山大学 致辞
  • 简介:所有制是被用来从总体上表明一个人类共同体内部各成员之间占有关系一种社会制度或社会关系;所有制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经济制度,它是区别和划分人类历史上各种不同经济形态根本标志,是一个比生产资料所有制更为重要和更为基本社会所有制存在形式;人权概念是一个先后为在相关人类共同体中分别建立和维持公民所有制、劳动力公民所有制、公民所有制劳动者人身所有制、人格公民平等、个人所有制、劳动力个人所有制、个人所有制劳动者人身所有制、婚权个人所有制和使包括所有成年女性在内所有社会成年成员享有人格的人类平等、劳动力部分社会所有制等社会制度而被提出来哲学概念、法律概念和政治概念。

  • 标签: 所有制 人的所有制 人权概念
  • 简介:<正>文化哲学是当代研究文化问题重要课题之一。文化哲学研究对象是文化本质、文化与历史、社会关系,各种文化冲突、交流、比较,文化与宗教、道德、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以及文化与哲学本身关系等。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已经由科学哲学转向文化哲学,此届大会“具有一个极为广泛和普遍议题——哲学和文化。科学技术问题已

  • 标签: 价值观念 马克思恩格斯 文化哲学研究 传统文化 东西文化 主体
  • 简介:2006年6月10—11日,由中山大学哲学系主办“中国传统文化承传和创新暨庆贺李锦全教授从事教学科研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参加会议有来自北京、天津、武汉、南京、成都、石家庄、长沙、合肥、杭州、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20多个省市知名高校、学术机构学者。会议主题为:以“李锦全先生思想研究”为核心中国传统文化承传和创新。现将讨论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中国 传统文化 学术研讨会 教学科研 李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