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正>在自然科学中,假说被看作是人的认识通向科学真理、建立科学理论的必由之路。正如恩格斯所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自然辩证法》,第218页)可是,对于哲学中是否存在假说、哲学是否容许假说,有的学者却是持保留态度甚至加以否定的。其实,在哲学隶属

  • 标签: 假说方法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性 主体 现实生活
  • 简介:<正>当前,学术界开展了要不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哲学的讨论,这一讨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同意这样的观点,即随着科学技术和哲学的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哲学和应用哲学群势在必行,这不仅有利于坚持马克思

  • 标签: 应用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哲学 现代科学技术 哲学性质 系统哲学
  • 简介:本文通过对审美主体和伦理主体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个体存在的伦理层面的含义.首先考察了老庄和海德格尔的后现代宗教式的主体和儒家形而上的宗教主体,以及儒家就伦理问题对于老庄的挑战.结论是他们都缺乏把他者的生存作为自己的绝对的责任的伦理含义,因而是审美主体.其次,通过对于环境主体和伦理主体及审美主体的关系的讨论,阐释了这样一个哲学基本问题:伦理存在必须以有限性存在为前提;而后者只是一个哲学的抽象.片面地强调人的有限性(尼采),片面强调有限存在超越者的关系(老庄和海德格尔),或否认人的有限性,这些观点都忽略了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伦理责任.后现代伦理学是指我,作为一个个体(me),对于他者的一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标签: 审美主体 伦理主体 环境主体 有限性 责任
  • 简介:波普尔在历史主义批判的哲学史溯源中指认柏拉图为极权主义者。同样开展历史主义批判的施特劳斯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本文试图梳理二者的问题旨趣、理论根基和方法论原则的异同,进而对柏拉图的原初形象进行定位。同时对如何面对经典文本的解释学原则和态度表达一点个性化的见解。

  • 标签: 柏拉图 极权主义 波普尔 列奥·施特劳斯 解释学
  • 简介: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热点难点。近三十年来,关于这个主题的研究形成了党史、文化学等不同研究路径。本文通过分析梳理这些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研究范式及其成果,展现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推进研究的建议:一是明确界定和区分研究视角,二是进一步转换研究范式,拓展理论创新的资源,三是重视“政治学术”问题,突破二元思维模式,四是重视知识分子的现代化问题研究

  • 标签: 中国知识分子 阶级属性 文化 现代化
  • 简介:2018年4月底,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原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中心(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中心)举办了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的近十名国外学者来自德、俄、荷、英、意、日收藏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的档案馆、马克思恩格斯纪念馆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编辑单位。外方学者来自中国国内多家单位的学者围绕“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存的发现收藏”这一会议主题展开学术讨论,下文收录的是由其中部分发言经过修改而成的文章。

  • 标签: 经典文献 历史命运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央编译局
  • 简介:阮元主持校刻《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中的《孟子注疏校勘记》,是清代《孟子》校勘的典范之作。它广收当时可见的诸多版本,对宋代孙奭的《孟子注疏》进行了全面的校勘,有效地运用了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等传统校勘方法,校勘态度严谨,引征广博,乃属精审详实之作。

  • 标签: 《孟子》 《孟子注疏》 《孟子注疏校勘记》
  • 简介:●形象思维方法是毛泽东的重要思维方法。●毛泽东的形象思维方法奠基于中国文化和革命实践。●毛泽东的形象思维方法是以具体形象表达深刻思想。●毛泽东善于运用形象思维方法开展党内斗争。●毛泽东常常运用形象思维方法启发教育党员干部。●毛泽东的形象思维方法和抽象思维方法互补相促。

  • 标签: 毛泽东 形象思维方法 主要表现 中国人民 思想斗争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正>中国的许多工业企业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的黄金时期,也面对着国际、国内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巨大挑战。机会和挑战的同时出现,对现代企业的领导者提出了空前高的要求。怎样成为一名有效的领导者,怎样掌握科学的领导工作方法,已成为企业领导者的紧迫课题。本文试就企业领导工作方法的几个基本方面略作讨论。

  • 标签: 黄金时期 工作方法 企业领导者 现代企业 工业企业 百分比
  • 简介:从2005年开始,国内马克思浪漫主义传统的学术研究从文艺美学更多地转向哲学,将马克思的唯物论、人性论、异化论、辩证法、历史观、现代性理论,广义的浪漫主义思潮和狭义的浪漫派联系起来,发掘出马克思哲学对浪漫主义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在国内学界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

  • 标签: 浪漫主义 超验 人性 反讽
  • 简介:主持人语:这个专栏的意图在于,通过几位作者、译者的努力,提醒人们对马克思浪漫主义关系的重思,对古典反讽、浪漫反讽和马克思的反讽异同关系的重思。这个问题在国内学界很不受重视,或者被当作马克思不成熟的表现,把浪漫主义视为负面的、招致马克思思想不成熟的东西。维塞尔在《马克思、浪漫派的反讽、无产阶级》一书中力图纠正这种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传统看法,陈开华特意节译了该书第五章,以凸现“反讽”在马克思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我也提供了小文一篇,力图阐明马克思试图扼制虚无主义时从浪漫主义处寻求的思想资源,并在告别了意识内在性之后仍保留和改造了另一种内在性:价值内在性;而它与浪漫派的反讽存在密切关系。罗晓颖的论文则针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为了理解哲学现实的关系而对苏格拉底反讽广泛涉猎的事实,以《游叙弗伦》篇为例对苏格拉底的反讽作出自己的分析,这对理解马克思的反讽,理解古典反讽现代反讽的关系区别,会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很值得阅读。

  • 标签: 马克思思想 无产阶级 反讽 浪漫主义 专题 苏格拉底
  • 简介:回顾新世纪以来的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方法论自觉范式创新成为其突出特征,随之而来的是学术品位的提升、话语的个性化以及国际对话的加强。文本学研究、中国“马克思学”、马克思的本体论、“历史唯物主义”等热点研讨,使马克思哲学的意义性质得到重新审理,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资本批判理论得到富有时代感的发掘。从研究动向看,基于原文语境的思想考古将再度启程,同时跨学科视角和国际化视野下对中国问题的进一步聚焦,将推动学界实现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哲学建构。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范式创新 文本学 历史唯物主义 思想考古
  • 简介:叔本华通过确立意志将人从传统基督教和柏拉图主义的所谓理想世界中唤醒过来,开始独立地面对世界和人生。然而,意志的局限性又使人陷入存在的暧昧和自我的分裂、矛盾状态,使人因丧失目的而迷失和寻求自己。叔本华意志哲学的人学意义在于率先提出人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促使尼采等现代哲学家继续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

  • 标签: 意志 人学 觉醒 迷失 寻求
  • 简介:凝聚“共有价值理念”,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是实现二者统一的中介和桥梁。方法论原则的探讨和建构,是形成“价值共识”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基础。凝聚中华民族共有价值理念的特殊方法论原则,主要包括:“现实困境”“理想超越”的否定统一原则;“民族使命”和“成员责任”的彼此关照原则;“传统”、“现代”、“未来”之间的相互协调原则。

  • 标签: 中华民族 精神家园 价值理念 方法原则
  • 简介:福柯的思想总是处于不断地自我修正之中。从1970年到1980年,福柯的思想从内容到方法上都有一个很明显的转变过程。这些转变构成了他晚期关于自身实践的伦理学的理论前提:福柯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的言论表明,他一直在努力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来探索一种新的关切个体自身的伦理学之可能性。他的早期考古学描述的结果就已经是一幅谱系学的图景,面谱系学更侧重于对这个图景的解释和对新的可能性的探索。此外,这位思想家在他早期对“作者”这一范畴的态度他本人的做法之间似乎存在某种矛盾之处,我们也将就此作一些探讨。

  • 标签: 伦理学 谱系学 自身实践 作者
  • 简介:<正>应用比较方法认识事物,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认识方法,也是社会主义辩证法分析事物的方法。各种事物,当它处在孤立状态时,难以看得清;一但把它同总体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分析,就能认识它的真面目。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

  • 标签: 新中国 生产力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发展 综合国力 社会生产力
  • 简介:本文从经典诠释的视角,以儒家为中心,思考在中国传统经典诠释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深化。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走上"以西释中"的西化误区。我们应在确立中国文化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立足于中国传统,以经学作为中国哲学建构的主体,在经学的基础上深化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以子学、玄学、道学、佛学作为多元辅助,借鉴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来诠释和表述中国传统思想,使中国哲学史具有西方哲学的外貌而其实质却仍是中国传统思想本身,以实现经学模式向哲学模式的非断裂性转换,推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不断发展完善。

  • 标签: 中国传统 儒家 经学 经典诠释 中国哲学史
  • 简介:<正>社会主少有机体是按规律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越是自觉地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就愈能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系统中,社会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其中一个基本规律。主体自觉

  • 标签: 社会有机体 主体自觉 基本规律 社会主义实践 社会发展规律 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