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 标签: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委员会 顾海良 副主任
  • 简介:<正>2010年11月1日,由教育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会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承办的"教育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暨学科战略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吉林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重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哲学学部副秘书长、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汪信砚教授主持,哲学学部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郭湛教授,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

  • 标签: 学术自由 基础研究 创新意识 哲学学科 哲学社会科学 发展战略规划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 标签: 人民主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执政之基 习近平
  • 简介:在长期的《反杜林论》教学和研究中,人们较多注意研究其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问题,忽视或不注重研究其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这是不恰当的。《反杜林论》主要是一历史唯物主义著作。因为,它的论战对象杜林,不仅是绝对的形而上学者,更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他既否定其前辈思想家的历史建树,更否定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 标签: 杜林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 简介:徐碧辉的《实践中的美学》系统总结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它以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中国古代美学为参照,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经验、学术个性和在新世纪的发展前景。以学术史总结为基础,此著又提出一套由审美基础论、审美感性论、审美把握论和审美文化论四分组成的、个性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体系。本著史论结合,既有个性化理论创见,又能体现平实、包容的健康学风。

  • 标签: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学术史总结 个性化理论建构 平实 包容的学风
  • 简介:《消患报》登出刚解密的关于赫鲁晓夫在1956年2月14日召开的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的文献。这次代表大会是在斯大林逝世三年后召开的。代表大会前11天都按规定日程进行:工作报告、对下一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指示、“新的巨大发展”计划。骤然发生变化的是在第12天,2月25日的秘密会议是代表中谁都未曾预料到的,因为这次会议没有列入大会日程: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尼·谢·赫鲁晓夫的讲话似乎已超出大会范围。这在后来给狂热的斯大林分子提供了口实说《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这一著名报告是不合法的。2月份以前,任何人对报告都一无所知。尽管苏共中央书记彼·波斯佩洛夫领导的平反委员会已着手工作。中央全会关于报告的决议是秘密通过的。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对报告内容只知道个大概。而报告日期甚至在大会开幕当天也没有确定下来。赫鲁晓夫本人有几天根本没有在大会上露面。由俄罗斯国家现代史档案馆热情地提供给《消息报》的大部分文献都刚刚解密,属首次发表。遗憾的是。由于栏目所限只能摘引部分短小的片段。在何处可以看到赫鲁晓夫的报告第一书记发言结束后礼堂里没有响起必然的雷鸣般的掌声,而是笼罩在死一般的寂静中。没有展开讨论。大会关于报告的决议只有一句话:“听取……肯定……采取措施确保完全消除。”一致通过的还有“目前暂不发表”的提议。这个“目前”一拖就是33年。在这33年中报告文本从未在苏联见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登载于1989年《苏共中央通报》杂志“党的档案”栏目中。今天想要看这个报告的人即使能看到,也要费点力气。他们中谁都不敢违抗暴君之命在3月5日作出向党员通报报告内容的决议。但世界在此之前显然已探听到这一耸�

  • 标签: 斯大林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华盛顿邮报》 中央全会 战争 代表大会
  • 简介:随着2012年8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第2分第4卷第3册的出版,马克思在1857—1881年间写下的《资本论》的所有草稿已全部面世。这为我们重新审视马克思经济学著作的形成过程和整个创作时期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文章以MEGA的文本为基础,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如果马克思改写《资本论》第1卷,会从哪些方面着手;二,马克思如何研究数学问题以及数学研究在其政论文章和《资本论》手稿中怎样反映出来,文章认为马克思从1857年起就在撰写经济学著作的同时系统地进行数学研究,他对数学的研究始终与经济研究相关。

  • 标签: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资本论》 数学研究
  • 简介:本文指出教学中情感缺失、情知失衡是高校"两课"教学实效低、缺乏吸引力的重要症结,要优化"两课"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揭示了以情优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分析了以情优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愉悦性原则、情感性原则、互动性原则、需要性原则.

  • 标签: 以情优教 教学设计 情知共茂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为解决吃饭穿衣问题,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大生产运动。为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文化知识水平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影响,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整风学习运动。整风学习运动经过了学习运动、改造学习运动、整风学习运动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解决了理论联系实际、民族形式和以中国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的问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共产党的前进奠定了思想基础、精神基础。

  • 标签: 毛泽东 抗战时期 整风学习运动
  • 简介: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的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持强烈的批判态度,并将对物化现象的超越诉诸于无产阶级意识。卢卡奇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集中地体现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的批判和对无产阶级意识的论述上,但是卢卡奇并不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批判后就直接得出无产阶级意识的,而是通过对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思想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的批判引申到对整个现代性的批判后得出的。对现代性的批判、对资产阶级思想的哲学反思、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三者不可分割地统一在无产阶级革命的进程中。

  • 标签: 物化 二律背反 无产阶级意识 中介 总体性
  • 简介: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日,我们在成都电缆厂厂长室见到了刚从香港回来的袁彰同志。听他谈起香港考察的感受。

  • 标签: 电缆厂 厂长 成都 邮电部 勇气 改革
  • 简介:社科界老友郑国玺、薛建平?赠新著《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研究》。我初一浏览,为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所吸引;仔细拜读,窃以为它是一系统深入揭示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真谛的专著。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特色理论 专著 系统 社科界
  • 简介:本文试图回到基督思想批判的角度来审视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从马克思家庭环境以及马克思青年时代在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活动出发,通过基督思想批判的视角,来重新反思马克思和黑格尔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马克思基于无神论的立场,对基督思想的批判中。当然,这种关系缺少足够的直接的文本材料来直接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关系不存在,只是较为隐秘而已。如果从一个宏观的、系统的视角,不仅来审视马克思的著作体系,而且来审视黑格尔的著作体系,那么还是可以将其把握的。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基督教 思想 批判
  • 简介: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不足"等问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组多年以来积极探索"导客为主"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实效性。"导客为主"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以教导学、化为学;基本理念是教师实现"四个转变",即自觉地由"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引导教学活动的中心由"教师如何"向"学生如何学"转变,引导学生由"教学对象"向"教学主体"转变,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实施方法是从"听、说、读、写、行"五个方面设置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动耳""动口""动目""动手""动足",其关键是进行考核方式改革。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 “导客为主” “主动性学习” “化目为手” 实效性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第2分即“《资本论》及准备稿”部分于2012年8月编辑出版最后一个分卷,本文以此为契机,全面总结了MEGA^2第2分把马克思恩格斯同《资本论》相关的全部手稿发表为人们带来的对《资本论》的新认识。文章“背景介绍”部分谈到MEGA^2发表的新文献正在改变人们对马克思和《资本论》的看法;第2分以《资本论》各卷为单位介绍了MEGA^2发表的新文献的数量和规模;第3分阐述了MEGA^2发表的新文献在13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认识,指出《资本论》是未完成的体系,《资本论》创作史是艰难曲折的过程,MEGA^2已经成为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真实可靠的文本依据。

  • 标签: 《资本论》 MEGA^2 新认识
  • 简介: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力作———读《社会发展论纲》纪华社会发展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也是理论性和时代性都很强的课题。最近,由张华金、王淼洋两位研究员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发展论纲》,就是一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力作。该书深入地阐述了...

  • 标签: 社会发展理论 发展问题 发展论 研究社会 当代中国 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