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真实世界重度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支气管成形(BT)后2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BT治疗的70例重度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后2年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微型哮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ini-AQLQ)评分、过去1年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因哮喘急性发作急诊就诊次数、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次数、肺功能[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哮喘控制药物、哮喘药物费用及年哮喘总治疗费用等指标与术前的差异以及术后2年患者对手术效果的主观评价。结果70例患者术前和术后2年调查过去1年中有重度哮喘急性发作者分别为70例(100%)和37例(52.9%),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累计次数分别为575和162例次;因哮喘急性发作急诊就诊者分别为46例(65.7%)和9例(12.9%),急诊累计次数分别为186和19例次;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者分别为43例(61.4%)和16例(22.9%),住院累计次数分别为124和24例次。术后2年重度哮喘急性发作频率、哮喘急性发作急诊就诊频率、哮喘急性发作住院频率较治疗前分别下降71.9%、88.9%、83.3%(均P<0.001)。术后2年ACT、mini-AQLQ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22(21,24)比17(13,19)分、(5.57±0.89)比(3.83±0.92)分](均P<0.001)。术后2年4例(5.7%)停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及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14例(37.8%)停用口服糖皮质激素(OCS),每日ICS剂量及OCS剂量均显著低于术前(均P<0.05);使用孟鲁司特钠、茶碱的患者比例均显著少于术前(40.0%比81.4%、27.1%比71.4%)(均P<0.001)。术后2年FEV1、FEV1预计值%、FEV1/FVC均显著高于术前[2.27(1.84,2.82)比2.10(1.70,2.61)L、(76.8±19.5)%比(72.5±19.8)%、(66.3±13.6)%比(63.8±13.0)%](均P<0.05);治疗后年哮喘药物费用及年哮喘总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术前(均P<0.001)。59例(84.3%)患者主观评价治疗有效。结论2年随访显示,BT可显著改善真实世界重度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重度哮喘急性发作,降低急诊就诊及住院频率,减少药物使用,降低治疗费用。

  • 标签: 哮喘 治疗学 支气管热成形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成形(BT)对重症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重塑、哮喘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9年1—9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招募入组11例重症哮喘患者接受BT治疗。治疗分3次进行,间隔3周,依次治疗右肺下叶、左肺下叶及双肺上叶。本研究采用患者自身对照法,对治疗前后有关指标进行比较。组织学染色检测两组左肺下叶气道重塑情况,包括气道平滑肌(ASM)、胶原蛋白在气道壁中的质量占比和基底膜厚度;临床检测评估两组左肺下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计数、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血清总IgE、哮喘控制测试(ACT)、简易版哮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iniAQLQ)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分析气道重塑与哮喘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相关性。结果BT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SM质量占比、胶原蛋白质量占比均显著降低[(9.8±2.5)%比(25.8±7.7)%、(12.9±4.0)%比(17.4±5.6)%](均P<0.05),基底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F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和血清总Ig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T评分和miniAQLQ评分均显著提高[(23.1±1.8)比(13.8±6.2)分、(5.3±1.3)比(3.6±1.5)分](均P<0.05),FEV1%预计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M质量占比与ACT评分、miniAQLQ评分、FEV1%预计值均呈负相关(r=-0.712、-0.557、-0.477,均P<0.05);胶原蛋白质量占比与ACT评分、miniAQLQ评分均呈负相关(r=-0.549、-0.639,均P<0.05)。结论BT可改善重症哮喘患者气道重塑,提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气道重塑改善与哮喘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哮喘 支气管热成形术 气道重塑 哮喘控制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成形(BT)治疗重症哮喘、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重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行BT治疗的49例哮喘慢阻肺重叠患者(重叠组)与同期行BT治疗的50例重症哮喘患者(哮喘组)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激素用量、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评分、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以及重叠组治疗前后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及术后3周内呼吸不良事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与哮喘组患者相比,重叠组患者年龄更大[(64±11)岁比(48±11)岁],病程及吸烟史时间更长[10.00(10.00,25.00)年比9.00(1.75,20.00)年;20.00(2.00,40.00)年比0(0,10.00)年],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较少[320(320,640) μg/d 比960(320,960) μg/d] (均P<0.05)。重叠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预计值均低于哮喘组[1.98(1.43,2.43) L比2.54(2.02,3.15) L;0.92(0.61,1.26) L比1.69(1.17,2.16) L;(50±16) L比(65±14) L] (均P<0.05),治疗前两组ACT、ACQ、AQL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内除重叠组FEV1%预计值、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无明显改善外(均P>0.05),余两组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均P<0.05);治疗后1年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哮喘组各项指标均优于重叠组(均P<0.05)。术后3周内呼吸不良事件,重叠组咳嗽、血丝痰的发生几率高于哮喘组,而痰多、短暂喘息发作低于哮喘组(均P<0.05);两组胸闷痛、节段性肺不张、肺炎的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术后不良反应均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BT治疗不仅能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同时对哮喘合并慢阻肺患者同样有效,但BT治疗对于哮喘患者的效益更佳,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哮喘 哮喘慢阻肺重叠 支气管热成形术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成形的手术风险。方法对2007-2010年我科收治的6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瓣膜成型手术治疗的风险发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死亡4例,余随访12~24个月心功明显改善。结论心脏瓣膜成形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可收到较好的效果,风险相对来说较小。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瓣膜成形术 手术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rbralcompressiou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0月~2012年4月,采用经椎弓根入路行PVP或PK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椎体性压缩骨折对19例,其中,PVP组12例(14个椎体),PKP组7例(7个椎体)治疗。观察术前和术后VAS评分,中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结果PVP手术患者12例,14个椎体,均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注入骨水泥,平均量4.5ml,术前VAS评分8.40,术后VAS评分2.72,术后压缩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平均1.2mm,椎体前缘渗漏2例,椎间盘渗漏1例。PKP手术患者7例,7个椎体,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注入骨水泥,平均量5.2ml,术前VAS评分8.12,术后VAS评分2.57,术后压缩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平均2.8mm,椎体前缘渗漏1例,无椎间盘渗漏。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没有出现椎管内渗漏及神经压迫症状。结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好发于年龄较大的老年人,骨折最常见于胸腰段椎体(T11、T12及L1),PVP及PKP手术在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疗效。经椎弓根入路手术风险较低,术后并发症少。在恢复椎体高度方面,PKP明显优于PVP。

  • 标签: 椎弓根入路 PVP PKP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内水平截骨颏成形手术配合的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开展口内水平截骨颏成形手术的配合情况。

  • 标签: 颏成形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成形(BT)对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60%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行BT治疗的75例哮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根据治疗前的FEV1%预计值分为两组:FEV1%预计值<60%组(39例)、FEV1%预计值≥60%组(36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用量、急性发作次数、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改变及治疗后3周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口服波尼松用量、吸入布地奈德罗用量、急性发作次数均>FEV1%预计值≥60%组,ACT评分低于FEV1%预计值≥60%组[M(Q1,Q3),10.00(0,20.00)比0(0,3.75)mg/d、960(320,960)比320(320,640)μg/d、5(4,8)比4(4,5)次/年,13(9,15)比17(13,19)分](P值均<0.05);其中BT治疗后1年FEV1%预计值<60%组口服泼尼松用量仍偏高外[0(0,5.00)比0(0,0)mg/d](P=0.009),其余各项指标在治疗后1年及治疗后2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治疗后1、2年各项指标均好于治疗前(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BT治疗后2年吸入布地奈德量、急性加重次数均少于治疗前1年[320(320,320)比320(320,640)μg/d、0(0,0)比0(0,1)次/年](P值均<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各指标治疗后2年与治疗后1年相比,除吸入布地奈德量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FEV1、FEV1%预计值均低于FEV1%预计值≥60%组[FEV1:(1.21±0.41)比(2.26±0.80)L、(1.84±0.73)比(2.30±0.78)L、(1.70±0.66)比(2.38±0.76)L;FEV1%预计值:46.2(38.5,53.7)%比80.8(66.5,93.6)%、60.1(48.2,71.6)%比87.4(68.5,96.5)%、58.5(48.6,74.8)%比86.6(73.0,97.3)%](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后1、2年的FEV1、FEV1%预计值均高于治疗前(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后各时点FEV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治疗后2年FEV1%预计值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BT可明显改善FEV1%预计值<60%的重症哮喘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次数及激素用量,安全有效。

  • 标签: 哮喘 治疗学 支气管热成形术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5月就诊的50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采用鼻内窥镜进行鼻中隔成形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都鼻中隔偏曲矫正,鼻中隔无穿孔发生。结论经鼻内镜鼻中隔成形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而改良鼻中隔成形可保留患者鼻中隔骨和软骨,术后恢复块,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好,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鼻中隔偏曲 鼻内窥镜 鼻中隔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多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51例,70个椎体,在C形臂X光机的导向下,局部麻醉,经椎弓根入路将骨水泥(粉、液、造影剂3∶2∶1的比例调制)注射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疼痛椎体,单椎体骨水泥注射量3.0~5.0ml。结果全部病例成功手术,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40min。中出血2~5ml。术后10~20min疼痛症状开始缓解,全部病人术后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术后住院3~6d(平均5d),随访4~20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状况,疼痛症状无复发〖HTH〗结论〖HTSS〗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PVP治疗止痛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但需注意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手术操作的规范。

  • 标签: 〖HTSS〗椎体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选择性支气管封堵(SBO)对胆管支气管瘘(BBF)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例无胆道梗阻的胆管支气管瘘患者纳入研究,SBO治疗首次封堵分别以支气管硅胶塞(6例)和自体血+凝血酶(2例)作为封堵材料,行后续封堵治疗的7例患者中,5例采用支气管硅胶塞封堵,采用“支气管硅胶塞+子弹头覆膜支架”和“支气管硅胶塞+支气管单向活瓣”封堵各1例。收集患者SBO治疗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分析SBO对胆管支气管瘘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对象BBF 发病年龄为(58±9)岁,其中男性6例。首次SBO治疗采用支气管硅胶塞作为封堵材料的6例患者中,成功封堵1例,封堵后症状不缓解2例,术后即咳出封堵装置2例,出现新发瘘口1例;采用自体血+凝血酶作为封堵材料的2例患者封堵均失败。接受后续封堵治疗的7例患者中,采用“支气管硅胶塞+子弹头覆膜支架”(1例)和“支气管硅胶塞+支气管单向活瓣”(1例)封堵均获成功;采用支气管硅胶塞(5例)封堵2~6次后,封堵成功3例,咳胆汁样痰频率及痰量均减少50%及以上2例。术后并发症以发热和咳嗽(咳痰)等症状为主,分别为7和6例。随访期2例失访,其余6例随访时间为2~31个月,随访期内封堵治疗效果基本稳定,无死亡病例。结论SBO疗法提供了一种安全可行的BBF姑息治疗方式。

  • 标签: 胆瘘 支气管瘘 治疗结果 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 随访
  • 作者: 陈娜 段佳丽 朱兰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20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 syndrome(简称MRKH综合征)是由胚胎期苗勒管发育障碍导致子宫、阴道发育不全的一种先天性畸形。患者可合并原发性闭经、性交困难等临床表现。该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重建阴道以满足患者的性生活需求,具体包括非手术法阴道成形(顶压法)和手术法阴道成形。在各种治疗方法中,顶压法更为安全、患者可控、治疗效果不亚于手术法且更具成本效益。对于大多数MRKH综合征患者而言,顶压法是最合适的一线治疗方案。

  • 标签: MRKH综合征 非手术法阴道成形术 顶压法
  • 作者: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3-03-13
  • 出处:《医学与法学》 2013年第3期
  • 机构: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董占引           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061000           【摘 要】目的:对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择40 例于2010 年3 月至2012 年12 月间在我院进行老年骨质疏松脊           柱压缩骨折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0 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治疗组患者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方 式,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进行过程中,治疗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52.29±11.33)毫升,手术平均持续时间为(49.35±12.30)分钟,手术完成后患者丢失 的的椎体高度为8-13 毫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2±5.8)天。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够使患者疼痛得到 有效的减轻和缓解,同时使患者的椎体高度恢复正常,值得被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           【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改良阴囊皮瓣折叠尿道成形修复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阴囊皮肤丰富的中间型尿道下裂或者后型尿道下裂患者,行改良的阴囊皮瓣折叠尿道成形修复,观察该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28例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未发现皮瓣坏死现象以及尿瘘现象;其中2例患者由于阴囊皮肤张力过大,半年后局麻下行阴囊皮肤“Z”形切开,手术成功;全部患者均恢复站立排尿;在为期5至45个月的随访中,排尿正常,没有尿道狭窄发生以及尿道结石形成。结论改良阴囊皮瓣折叠尿道成形修复能够有效治疗尿道下裂,并且具有很高的手术成功率、较少的并发症以及良好的视觉观感。

  • 标签: 尿道下裂 改良阴囊皮瓣折叠尿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护理质量,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 围手术期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患者行早期颅骨成形治疗的价值。方法在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患者中选取5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8例。对参照组患者在术后3~6个月进行颅骨成形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3个月进行颅骨成形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KPS评分、GO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双侧侧脑室体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KPS评分和GO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28),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8/28),经对比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实验组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双侧侧脑室体积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患者行早期颅骨成形治疗,其脑积水体积逐渐减少,有效的控制并发症发生,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早期颅骨成形术 颅脑损伤 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