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各个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小学数学主要是学习基础性的知识,要把握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以便于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北师大版的教材从学生生活出发,注重在生活中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材问题题材新颖,又与生活相联系,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然而,对于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本教材来说,教师如果能够较好的在课堂上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关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故而,本篇文章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数形结合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浅谈。

  • 标签: 数形结合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意义 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各个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小学数学主要是学习基础性的知识,要把握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以便于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北师大版的教材从学生生活出发,注重在生活中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材问题题材新颖,又与生活相联系,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然而,对于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本教材来说,教师如果能够较好的在课堂上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关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故而,本篇文章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数形结合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浅谈。

  • 标签: 数形结合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意义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大鼠肾脏的热缺血时间与急性肾损伤的剂量-反应曲线特征。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肾脏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模型(切除对侧肾脏),设置20、24、28、32、36、40、44 min缺血时间组及假手术组,通过血清生化检测、PAS组织切片过碘酸雪夫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凋亡检测、活性氧水平检测、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评估急性肾损伤程度,绘制缺血时间与急性肾损伤的剂量-反应曲线,组间资料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36 min组血清肌酐[(344.60±58.59) μmol/L比(94.10±28.91) μmol/L,t=9.393,P<0.01]、尿素氮[(49.33±15.24) mmol/L比(17.74±6.92) mmol/L,t=4.622,P<0.01]、急性肾小管坏死(ATN)评分[(3.86±0.65)分比(1.38±0.35)分,t=8.158,P<0.01]、TUNEL凋亡评分(0.59±0.06)分比(0.22±0.09)分,t=8.577,P<0.01]、活性氧阳性细胞比例[(0.74±0.13)比(0.23±0.06),t=7.977,P<0.01]、丙二醛含量[(0.75±0.66) nmol/mg比(0.51±0.11) nmol/mg,t=3.828,P<0.01]均显著高于32 min组;36 min组线粒体损伤高于32 min组。32 min及以下的缺血时间组无损伤或为轻度损伤,40、44 min缺血时间组均为重度损伤。结论大鼠肾脏外科性缺血诱发急性肾损伤的剂量-反应曲线为S形,曲线在32~36 min之间陡峭上升,32 min以内的大鼠单侧肾脏血流阻断不诱发重度急性肾损伤,造成重度急性肾损伤存在缺血时间"临界点"。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缺血时间"临界点" 氧化应激 剂量-反应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经心包膈上下腔静脉阻断切开取栓术治疗下腔静脉Ⅳa级癌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例接受机器人辅助经心包膈上下腔静脉阻断切开取栓术治疗肾癌伴Ⅳa级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中位年龄53.5(53~70)岁;平均体质指数23.25(20.7~26.3)kg/m2。4例因腰痛和(或)血尿就诊。肿瘤位于右侧2例,左侧2例;肿瘤平均最大径8.1(3.6~11.2)cm。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三维重建和(或)MRI检查,明确癌栓分级均为Ⅳa级(膈肌以上,心房以下)。术前平均腔静脉癌栓长度12.3(11.8~18.0)cm。4例手术均在泌尿外科、肝胆外科、心血管外科、超声科及麻醉科医生团队配合下完成。手术方法:机器人辅助翻肝暴露肝后段下腔静脉;在术中超声引导下,解剖膈肌中心腱和心包,直至暴露膈上心包内下腔静脉和右心房;依次阻断第一肝门和下腔静脉;行腔静脉切开取栓及下腔静脉重建。观察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值553.5(338~642)min,第一肝门阻断时间中位值18.1(14~32)min;失血量中位值1 900(1 000~2 600)ml。所有患者术后均转入重症监护室(ICU),ICU住院时间中位值7(4~8)d,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值为8(4~12)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11~20)d。术后并发症Clavien分级Ⅱ级1例,Ⅲ级3例;其中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淋巴瘘,1例胸腔积液伴肺不张,1例肝肾功能不全及淋巴瘘。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机器人辅助经心包膈上下腔静脉阻断切开取栓术是治疗肾肿瘤伴Ⅳa级下腔静脉癌栓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该术式可免体外循环、免开胸,手术并发症在可控范围内,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该术式安全、可行。

  • 标签: 肾肿瘤 机器人 腹腔镜 下腔静脉癌栓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息影像技术在机器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行RARP的34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7.8(52~78)岁,平均体质指数25.8(18.0~32.3)kg/m2。术前中位PSA 13.4(2~149)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31.7(9.5~159.1)ml。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生化复发风险分级:低风险5例,中风险7例,高风险2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1分9例,2分16例,3分9例。术前Gleason评分:≤6分9例,7分15例,≥8分10例。术前病理分期:≤cT2a期13例,cT2b期1例,≥cT2c期20例。根据患者术前高分辨率多参数MRI数据、影像学诊断报告及术前穿刺病理报告重建患者的全息影像。术前对全息影像进行旋转、组合、拆分、隐藏等操作,术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周围神经血管分布,有助于术前手术规划;术中通过手动体外配准,术者可以更加精准地识别膀胱内括约肌及处于其后方的膀胱前列腺肌、神经血管束、膜部尿道、精囊等结构,提高手术精准度。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分析患者术后尿控制及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中位手术时间157.5(95~276)min;中位出血量50(20~300)ml,所有患者术中均未输血。中位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1~5)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3.5(2~8)d;中位术后导尿管拔除时间20.5 (11~22)d。术后Gleason评分≤6分2例,7分16例,≥8分8例,8例因行内分泌治疗无法评分。术后病理分期≤T2a期10例,T2b期1例,≥T2c期23例。22例术中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1例右髂窝淋巴结转移;2例切缘阳性。3例出现Clavien-Dindo Ⅰ级并发症。术后1、3个月尿控恢复率分别为47.1%(16/34)和79.4%(27/34);术后3个月8例恢复勃起功能。结论全息影像技术可有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利于术后早期尿控恢复,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是前列腺癌精准外科治疗的术中保障。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全息影像 机器人手术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腹腔镜手术中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方法2018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选取成人尸体、新鲜尸体各2例。对冰冻尸体进行解剖。沿双侧锁骨中线打开胸腔,翻开心包前壁,解剖分离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沿腹正中线打开腹腔,翻左、右肝叶,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剖开腔静脉裂孔进入心包,观察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测量下腔静脉膈上段长度。对新鲜尸体行腹腔镜手术试验,于脐旁、右侧腹直肌旁距脐约4 cm、腹正中线脐上约6 cm、右侧腋前线肝下缘下方约2 cm、左侧锁骨中线肝下缘下方约2 cm置入5个12 mm套管。腹腔镜辅助下翻左、右肝叶,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剖开腔静脉裂孔进入心包,观察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结果2例尸体解剖中可见,下腔静脉经肝的腔静脉沟,穿膈的腔静脉孔进入胸腔,再穿纤维心包注入右心房。测量下腔静脉膈肌至右心房入口的长度分别为1.67 cm和2.57 cm。2例腹腔镜手术试验,可很好地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下腔静脉膈肌入口;沿腔静脉裂孔打开膈肌存在一个相对无血管的脂肪组织解剖层次;心包与右心房之间有较大的解剖间隙,可很好地显露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及右心房,可完整连续地显露整个膈下至右心房入口节段的下腔静脉。结论下腔静脉旁存在一个相对无血管的解剖层次,腹腔镜手术中经腹腔打开膈肌可较安全地进入心包,很好地显露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及右心房,为经该入路行MayoⅣ级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提供了可能。

  • 标签: 腔静脉,下 膈肌 解剖学研究 尸体解剖 腹腔镜手术 下腔静脉癌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