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经心包膈上下腔静脉阻断切开取栓术治疗下腔静脉Ⅳa级癌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例接受机器人辅助经心包膈上下腔静脉阻断切开取栓术治疗肾癌伴Ⅳa级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中位年龄53.5(53~70)岁;平均体质指数23.25(20.7~26.3)kg/m2。4例因腰痛和(或)血尿就诊。肿瘤位于右侧2例,左侧2例;肿瘤平均最大径8.1(3.6~11.2)cm。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三维重建和(或)MRI检查,明确癌栓分级均为Ⅳa级(膈肌以上,心房以下)。术前平均腔静脉癌栓长度12.3(11.8~18.0)cm。4例手术均在泌尿外科、肝胆外科、心血管外科、超声科及麻醉科医生团队配合下完成。手术方法:机器人辅助翻肝暴露肝后段下腔静脉;在术中超声引导下,解剖膈肌中心腱和心包,直至暴露膈上心包内下腔静脉和右心房;依次阻断第一肝门和下腔静脉;行腔静脉切开取栓及下腔静脉重建。观察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值553.5(338~642)min,第一肝门阻断时间中位值18.1(14~32)min;失血量中位值1 900(1 000~2 600)ml。所有患者术后均转入重症监护室(ICU),ICU住院时间中位值7(4~8)d,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值为8(4~12)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11~20)d。术后并发症Clavien分级Ⅱ级1例,Ⅲ级3例;其中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淋巴瘘,1例胸腔积液伴肺不张,1例肝肾功能不全及淋巴瘘。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机器人辅助经心包膈上下腔静脉阻断切开取栓术是治疗肾肿瘤伴Ⅳa级下腔静脉癌栓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该术式可免体外循环、免开胸,手术并发症在可控范围内,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该术式安全、可行。

  • 标签: 肾肿瘤 机器人 腹腔镜 下腔静脉癌栓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腹腔镜手术中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方法2018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选取成人尸体、新鲜尸体各2例。对冰冻尸体进行解剖。沿双侧锁骨中线打开胸腔,翻开心包前壁,解剖分离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沿腹正中线打开腹腔,翻左、右肝叶,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剖开腔静脉裂孔进入心包,观察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测量下腔静脉膈上段长度。对新鲜尸体行腹腔镜手术试验,于脐旁、右侧腹直肌旁距脐约4 cm、腹正中线脐上约6 cm、右侧腋前线肝下缘下方约2 cm、左侧锁骨中线肝下缘下方约2 cm置入5个12 mm套管。腹腔镜辅助下翻左、右肝叶,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剖开腔静脉裂孔进入心包,观察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结果2例尸体解剖中可见,下腔静脉经肝的腔静脉沟,穿膈的腔静脉孔进入胸腔,再穿纤维心包注入右心房。测量下腔静脉膈肌至右心房入口的长度分别为1.67 cm和2.57 cm。2例腹腔镜手术试验,可很好地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下腔静脉膈肌入口;沿腔静脉裂孔打开膈肌存在一个相对无血管的脂肪组织解剖层次;心包与右心房之间有较大的解剖间隙,可很好地显露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及右心房,可完整连续地显露整个膈下至右心房入口节段的下腔静脉。结论下腔静脉旁存在一个相对无血管的解剖层次,腹腔镜手术中经腹腔打开膈肌可较安全地进入心包,很好地显露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及右心房,为经该入路行MayoⅣ级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提供了可能。

  • 标签: 腔静脉,下 膈肌 解剖学研究 尸体解剖 腹腔镜手术 下腔静脉癌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