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型肝炎不同分期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N-聚糖丰度变化,依此建立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N-糖组模型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69例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资料,采用基于DNA测序仪的荧光标记糖电泳技术,检测和分析患者血清中9种N-聚糖。基于肝纤维化各期N-聚糖相对含量变化,应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方法建立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等评价其诊断效力,并与其他肝纤维化诊断模型比较。结果N-糖组诊断模型(模型B和模型C)在区分纤维化S1~S2与S3~S4和S1~S3与S4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0.776,0.827),高于GlycoFibroTest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0.760,0.807)、GlycoCirrhoTest(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0.722,0.787)、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的比值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0.755,0.751)、肝纤维化4项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0.730,0.774)和S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0.707,0.744),但模型A(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0.752)在区分纤维化S1与S2~S4时诊断效力仅低于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的比值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0.807)。当N-糖组模型与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的比值指数联合诊断各期肝纤维化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模型A、模型B和模型C)为0.839、0.825和0.837,提高了诊断效力。结论血清N-糖组模型诊断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炎,丙型,慢性 肝硬化 诊断模型 N-糖组学
  • 简介:摘要慢性肝病已经逐渐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肝活体组织检查是目前评价肝脏病变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操作且会造成严重并发症;因此,亟需一种可用于诊断的经济快速的无创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近十几年来,蛋白质糖基化已成为研究热点;血清蛋白聚糖结构的变化是肝脏损伤的指征这一理念也逐渐得到众多研究者们的认可。同时,高效的糖谱分析技术(基于DNA测序仪的荧光毛细管电泳技术,DSA-FACE)也为各种慢性肝病带来了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诊断模型(GlycoHepatoTest),是肝病无创诊断的新策略。

  • 标签: 肝疾病 无创诊断 糖组学 荧光毛细管电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