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胫前动脉返支为蒂的游离腓骨头骺移植治疗儿童Bayne-Klug Ⅱ、Ⅲ型先天性桡骨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3年2月至2018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采用以胫前动脉返支为蒂的游离腓骨头骺移植治疗的Bayne-Klug Ⅱ、Ⅲ型先天性桡骨发育不良患儿资料。患儿均分期进行手术治疗:(1)术前通过按摩以及牵引支具逐渐牵拉桡侧软组织以及腕关节,最大化桡侧间隙。(2)取同侧下肢的腓骨头,以胫前动脉返支为蒂的游离腓骨头骺骨瓣移植重建桡骨远端以及腕关节的稳定结构。(3)至少6个月后,对于Blauth Ⅳ型及以上拇指发育不良的患儿进行示指拇化手术。通过测量桡偏角、腓骨生长长度以及桡骨/尺骨长度比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4例男性患儿,均右侧受累,年龄16~62个月龄,平均30.5个月龄。术后随访19~78个月,平均40.5个月。3例患儿伴Blauth Ⅳ型或Ⅴ型拇指发育不良,于游离腓骨头骺移植术后1年左右行示指拇化术。移植骨均顺利骨性愈合;桡偏角度平均纠正24°;重建的桡骨远端均获得了一定的生长,取板时的桡骨长度较术后6周时平均增长13.2%;桡骨/尺骨长度比较术前平均改善13.3%。结论采用胫前动脉返支为蒂的腓骨头骺瓣治疗Bayne-Klug Ⅱ、Ⅲ型桡骨发育不良,重建桡骨远端具有纵向生长能力,可有效矫正桡偏畸形,避免畸形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先天性桡骨发育不良 腓骨头 骨移植 胫前动脉返支
  • 简介:摘要先天性拇指发育不良临床并不少见,重度拇指发育不良对手和上肢功能都有明显影响。自从Buck-Gramcko发表了示指拇化术重建重度发育不良拇指的经典文献以来,该术式就成为治疗重度拇指发育不良的标杆,也被公认为是手外科历史上里程碑样的术式之一。Blauth分型及其各种改良分型都是希望在"保留发育不良拇指的重建手术"和"示指拇化手术"之间寻找一个分界点,反复强调的还是"能做示指拇化则做示指拇化"。但现实中,尽管人们有肤色、种族、文化方面的差异,但更多的患儿家长或监护人都期待医生能尽量保留拇指,即使功能逊色一些。对他们而言,5个手指的整体外观是4个手指永远无法比拟的。过去10余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共治疗近300例第一腕掌关节缺如的拇指发育不良患者,即使术前沟通再详细,并演示示指拇化后的"漂亮"照片,但看了保留拇指病例的术后照片后,仍有90%的家长"执拗"地选择了保留拇指。"4"或"5"不仅是数学问题,更是一个哲学命题,很多临床问题都是如此。当医生的偏好与患者及家人的期待并不一致的时候,要更多倾听一些患方的心声。文章作者通过阅读拇指发育不良领域的主要文献,并总结北京积水潭医院近10余年治疗拇指发育不良的经验,提出了新的改良分型及重建策略,旨在对相关专业的医生有所裨益。

  • 标签: 手畸形 修复外科手术 先天性拇指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臀后侧入路行髂骨截骨扩大坐骨大切迹显露盆腔内上骶丛神经及骶丛神经汇合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行经臀部后侧入路骶丛神经损伤手术探查或肿瘤切除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38.0±9.3)岁(范围:26~56岁)。骶丛损伤8例,其中全骶丛损伤4例,上骶丛损伤1例,骶丛神经汇合损伤3例;骶丛神经肿瘤2例。神经损伤或发现肿瘤到手术时间平均 10.4个月(范围:1.5~60.0个月)。术中均经臀部后侧入路将坐骨大切迹上方的髂骨进行截骨以扩大坐骨大孔,通过此截骨窗口显露盆腔内损伤的上骶丛或上骶丛神经肿瘤,并进行神经修复或肿瘤切除。记录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切口和截骨的愈合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经臀部入路行髂骨截骨扩大坐骨大孔,显露上骶丛神经,完成盆腔内上骶丛神经及骶丛神经汇合处损伤的手术探查、神经修复或骶丛肿瘤切除。髂骨截骨块长(2.9±0.4)cm(范围:2.5~3.8 cm),宽(2.5±0.5)cm(范围:1.5~3.4 cm)。术中出血量[M(QR)]800(800)ml(范围:400~2 000 ml)。术中无大血管损伤,术后无血肿形成,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9.8个月(范围:1.5~54.0个月),9例患者回植髂骨截骨块已愈合,1例术后随访时间1.5个月,尚未完全愈合。结论经臀后侧入路行髂骨截骨扩大坐骨大切迹,可暴露骨盆内上骶丛神经远段和骶丛神经汇合处,并有足够空间行上骶丛神经的探查、肿瘤切除及神经移植修复术。

  • 标签: 骶丛 创伤与损伤 手术入路 髂骨截骨 坐骨大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