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需要重视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家庭和社会因素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 标签: 小学生 数学运算能力 培养
  • 作者: 胡晓静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1-23
  • 机构:中化学交通建设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 合肥市 230000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是从何种角度进行分析,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路基施工面临一定挑战,为保证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各类路基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同时还需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加大质量监管力度,重在解决各种质量控制技术问题,以此为路基施工质量提供技术保证。

  • 标签: 市政道路工程 路基施工技术 要点 应用
  • 简介:摘要:在我国的市政道路基层施工过程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发展成熟,具备良好的稳定效果,被广泛应用在市政道路工程项目中。为有效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强化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推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加大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

  • 标签: 市政道路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施工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前,市政道路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塌陷、变形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地势条件、气候等。为了保证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伸缩缝,不仅可以保证市政道路的稳定性,同时也可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伸缩缝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

  • 标签: 伸缩缝施工技术 市政道路施工 应用
  • 作者: 胡晓静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1-23
  • 机构:中化学交通建设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 合肥市 230000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是从何种角度进行分析,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路基施工面临一定挑战,为保证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各类路基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同时还需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加大质量监管力度,重在解决各种质量控制技术问题,以此为路基施工质量提供技术保证。

  • 标签: 市政道路工程 路基施工技术 要点 应用
  • 简介:摘要: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绿色化学观的目标是通过介绍绿色化学理念、示范绿色实验、培养实验设计和规划能力、分析实验结果以及给予实践机会等综合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对绿色化学的认同和实践行动。需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倾向。这样的培养将帮助学生意识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 标签: 初中化学 实验 绿色化学观
  • 简介:摘要:新课标进程的发展,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迈向了崭新的阶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广大教学工作者要创新教育理念,全面构建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科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基于学科素养的培养,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主要针对固定章节内容开展教学设计,无法与单元内其他章节的内容有序连接。基于此,一些教学工作者提倡采取大单元教学模式,通过强化单元内容之间的连贯性,为众多教学工作者提供崭新的方向。为此,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开展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工作,成了每个初中化学教师共同面临的一项考验。文章基于新课标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初中化学学科的大单元教学策略。

  • 标签: 新课标 初中化学 大单元教学
  • 简介:摘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除了各种高成本的救治措施以外,新生儿的基本保健工作从未间断,近年来NICU内的基本保健工作为提高NICU新生儿生存率、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进一步强化NICU新生儿的基本保健观念,落实NICU的系列保健内容,从而保障和促进新生儿的健康与发展。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保健 健康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35例淋巴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n=23)、非血栓组(n=11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PICC置管静脉、导管尖端位置、PICC置管肢体等数据,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对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7.04%(23/13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静脉为头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上2/3内、导管直径/静脉直径比值≥67%是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淋巴瘤化疗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置管静脉为头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上2/3内、导管直径/静脉直径比值≥67%。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高危人群,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淋巴瘤 化疗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常用的技术,几乎是危重新生儿包括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人群必备的药物治疗及肠外营养通路,PICC安全管理与护士实践能力相关。美国新生儿护士协会(NANN)制定了《新生儿PICC临床实践指南》并于2015年修订为《新生儿PICC临床实践指南(第三版)》,旨在指导新生儿PICC的床旁护理实践、促进新生儿安全。为便于临床护士依据本指南指导临床实践,故本研究对该指南的内容进行解读。

  • 标签: 婴儿,新生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实践指南 解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管理及近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5日至5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158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的母婴资料,总结新生儿出生后防控隔离措施、临床特征及近期临床结局。根据母亲有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分为母亲有症状组和母亲无症状组,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间的临床结局。结果158例新生儿在产时复苏、转运过程及新生儿隔离病房内均全程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要求。其中男75例(47.5%),出生胎龄(38+3±1+3)周,出生体重(3 201±463)g,10例(6.3%)早产,最小出生胎龄为30+1周。6例(3.8%)出现呼吸困难,其中4例为早产儿,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58例新生儿均在出生后7 d每日进行鼻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56例(双胎妊娠2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至分娩的时间为7(3,12)d,其中有症状组88例(56.4%),均无需接受重症监护治疗。母亲有症状组新生儿的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母亲无症状组[23.0(18.7,28.0)×109比19.6(15.4,36.6)×109/L,Z=2.44,P<0.05]。结论母亲妊娠晚期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新生儿近期结局良好,病毒未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在出生时及出生后给予全程严格的防疫隔离措施可有效避免感染。

  • 标签: 婴儿,新生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临床特征 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2年上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暴发流行期间新生儿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详细收集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点转诊医院收治的16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转归、核酸循环阈(Ct)值变化规律等临床特征。按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感染组和无症状感染组,按母亲是否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分为接种组和未接种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16例患儿中男10例、女6例,均为足月儿,诊断年龄12.5(8.0,20.5)日龄,均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成人患者接触史,均为经水平传播获得感染。临床分型包括无症状感染4例、有症状感染12例(轻型感染10例、普通型感染2例),无重型及危重型病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11例),最高体温38.1(37.9,38.3)℃,热程1~5 d;其余临床表现为鼻塞(3例)、流涕(2例)、咳嗽(2例)、纳差(2例)、呕吐(1例)、呼吸急促(1例)。患儿外周血常规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C反应蛋白轻度增高1例。2例患儿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轻度局灶性渗出性改变。核酸转阴性出现在病程7~15 d。16例患儿给予一般治疗后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13(10,14)d。出院后2周电话随访,均无临床表现反复,均无核酸复阳。母亲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与否与新生儿发热、呼吸道症状出现风险以及核酸转阴性时间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水平传播是新生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通常为轻型或无症状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异性,近期预后好。

  • 标签: 婴儿,新生 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 简介:摘要:随着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英语学科的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教育体系下,学生在小学初期接触英语时,受到的教学方法不同,所以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化,对学生初中阶段英语的继续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应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创新初中英语教学,以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效果,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发挥出自身的特长,使学生之间产生互补的状态,进而形成互帮互助的效果,掌握英语学习技能,提升英语学习水平。

  • 标签: 合作学习 初中英语 教学应用 浅析
  • 简介:摘要:在现阶段小学教育中,不少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目前实行“双减”政策,使教育回到正常轨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过,制订“双减”政策,并不表示教师完全免除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师选择更有效的方法,协助学生完成学业,重点是降低效率。在这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协助教学。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在“双减”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小学课堂。

  • 标签: 双减政策 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细节护理对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86例我院普外科接收的手术患者,选择时间是2020年6月-2021年8月,按照摸球法,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均为43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细节护理,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室管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并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消毒管理、药品器械管理、环境管理等指标评分,观察组显著更高(p

  • 标签: [] 细节护理 PDCA循环管理模式 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 护理满意度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应用集束化策略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尿路感染(UTI)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历史对照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从2019年1月起连续纳入11个月符合标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病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方法进行尿路感染的预防;2019年12月—2020年1月连续2个月为新的预防策略培训阶段,从2020年2月起连续纳入11个月符合标准的病例设为干预组,采用集束化预防策略(手卫生、臀部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床旁护理用物管理、人员培训、监控和细节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同时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尿路感染致病菌的细菌种类和细菌谱。结果研究期间,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72例,在院例数793例,发生率为9.1%;干预组发生尿路感染28例,在院例数633例,发生率为4.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采取集束化策略的尿培养阳性发生率是干预组的2.719倍(OR=2.719,95%置信区间:1.640~4.506)。极低出生体重儿尿路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占30%,30/100)。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集束化的护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尿路感染 集束化策略
  • 简介: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记忆的方法。在初中英语中应用思维导图,通过词语、图形有效的将复杂、多样的英语知识简单、清晰化呈现,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思维导图 初中英语教学 运用
  • 作者: 吕斌 刘兴会 赵扬玉 陈锰 陈代娟 胡晓静 肖熹荣 黄静 王少帅 王乾华 刘淑香 吴泉峰 洪燕语 赵磊 翟闪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成都 61004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10019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400042,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上海20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石家庄 05000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武汉 430022,石家庄市第四医院麻醉科 050035,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361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杭州 31000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45005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 45005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IOCS)技术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应用指征。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9年1月全国11家三级甲等医院剖宫产术中应用IOCS技术输血的产妇共1 265例,根据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分为<1 500 ml组(796例)和≥1 500 ml组(469例)。回顾性分析产妇及新生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检查征象、围产期及产褥期指标;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产妇术中出血量≥1 500 ml的危险因素。结果(1)1 265例应用IOCS技术输血的产妇总回收血量共848 001 ml,回输血量共418 649 ml,相当于23 258 U红细胞悬液,极大地节约了医疗资源。(2)<1 500 ml组和≥1 500 ml组的中位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00 ml (300~1 453 ml)和2 335 ml (1 500~20 000 ml)。两组产妇均无羊水栓塞、严重输血不良反应、休克、死亡发生。(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1.5,95%CI为1.1~1.9)、产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OR=1.7,95%CI为1.3~2.2)、子宫手术史(OR=1.8,95%CI为1.3~2.6)、前置胎盘(OR=1.9,95%CI为1.1~3.1)、胎盘植入(OR=2.6,95%CI为1.8~3.9)、胎盘内存在血池(OR=1.6,95%CI为1.1~2.3)、胎盘后肌壁异常(OR=1.8,95%CI为1.2~2.6)、胎盘凸向子宫前壁(OR=3.0,95%CI为1.3~7.0)是显著影响产妇术中出血量≥1 500 ml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IOCS技术输血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相对安全、有效,节约了医疗资源,但需要严格规范其应用指征。

  • 标签: 剖宫产术 输血,自体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口腔免疫疗法(OIT)对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全面查找自建库至2020年10月发表的关于OIT应用于早产儿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累计干预组早产儿351例,对照组早产儿3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OIT可降低早产儿VAP的发病率[RR=0.36,95%CI(0.23~0.56),P<0.05]和气管导管致病微生物的检出率[RR=0.33,95%CI(0.18~0.59),P=0.000 2],同时能够缩短住院时间[MD=-6.70,95%CI(-13.34~-0.06),P=0.05]。但两组干预后的机械通气时间、口咽部致病微生物检出率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IT可以降低早产儿VAP的发病率以及气管导管致病微生物的检出率,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住院时间,但今后仍需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婴儿,早产 初乳 肺炎,呼吸机相关性 口腔免疫疗法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