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医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认知和焦虑状况,为学校相关部门制订措施提高住院医师相关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于2020年2月7日至10日选取陆军军医大学3所附属医院154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Excel和SPSS 22.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72.7%(112/154)的住院医师认为其新冠肺炎认知水平和个人自身防护能力提升最主要来自医院疫情初期组织的培训课程;85.7%(132/154)的住院医师认为技能培训可以明显提高个人防护技能;95.5%(147/154)的住院医师认为大力加强烈性传染性疾病感染防护知识的培训尤为重要。55.2%(85/154)的住院医师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认为疫情可防可控的住院医师,中重度焦虑情绪的发生率较低(χ2=24.8,P<0.05);参与防护技能培训次数≥2次的住院医师,中重度焦虑情绪发生率较低(χ2=11.9,P<0.05);对新冠肺炎防护技能掌握程度越好的住院医师,中重度焦虑情绪发生率越低(χ2=13.7,P<0.05),而学历、年级、专业与焦虑状况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医院组织的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是住院医师提高个人防护能力的重要手段;突发疫情状态下,住院医师的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而加强相关培训可以降低其焦虑发生率。教学管理部门应当多关注住院医师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疏导。

  • 标签: 住院医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认知情况 焦虑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深圳市全科医生担任的具体工作和培训需求,探讨深圳市全科医生应对重大疫情的能力和改进培训的措施。方法2020年2月19—29日,使用问卷星软件向深圳各医院和社区的4 002名全科医生发布《深圳地区全科医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对》调查问卷,调查疫情期间深圳市全科医生具体工作内容变化、宣教模式以及对疫情期间所担任角色的认知变化;比较2008年前、后从事全科工作的全科医生在宣传教育与社区工作角色的差异;了解全科医生对防疫相关知识培训的需求。结果共回收382份问卷,其中361份有效,有效率为94.5%。83.1%(300/361)的全科医生认为疫情期间患者明显减少,主要工作内容为对社区内疫区来源人员的筛查(68.9%,249/361)、电话咨询(54.0%,195/361)以及对密切接触人员的筛查和随访(42.9%,155/361);98.9%(357/361)的社区医生参与了门诊宣教。2008年前从事全科工作的全科医生较2008年后从事全科工作的全科医生更愿意在抗击疫情中承担更多的管理工作(χ2=77.370,P<0.05)。全科医生对培训的需求依次为隔离人群的心理干预(80.6%,291/361)、社区人员入户防护知识(74.2%,268/361)、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家庭隔离措施(67.3%,243/361)、穿脱防护隔离衣(65.1%,235/361)、采集咽拭子标本(57.3%,207/361)和患者的转诊流程(52.4%,189/361)。60.6%(219/316)的全科医生认可来源于政府和专家的新闻发布会或所在组织(例如医院管理部门)内部网的疫情相关信息。结论深圳市全科医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担任了重要的筛查和宣教工作,应加强对全科医生与疫情相关心理干预和防控知识方面的培训,以应对公共卫生事件。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问卷调查 全科医生
  • 简介:摘要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结合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山西白求恩医院全科门诊、病房、下沉社区中积累的服务经验,探索在基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医务社会工作者作为关怀者、协调者、咨询者、教育者等多种角色的作用,并对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疫工作进行总结概括,从医务社会工作视角对社区疫情防控提出建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全科医学 医务社会工作者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由人体中前所未见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所致。中国采取了史上最严格的隔离和封闭管理措施管控疫情,但COVID-19患者仍可能发生严重创伤。为了规范隐形感染、疑似感染或确诊COVID-19患者发生严重创伤后紧急手术及防护问题,由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组织牵头制订本专家共识。本共识阐述了COVID-19患者分类、需紧急手术的严重创伤患者和紧急手术类型,提出了医护人员的分级防护和救治场所区分,系统规范了COVID-19疫情期间患者的接诊筛查与伤情评估、紧急手术救治策略和术后管理策略,为临床救治此类创伤患者提供依据。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创伤和损伤 外科手术 感染防护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2020年2月12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在线发布,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早期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和医护人员防护提供了有力指导。根据疫情发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因此,2020版专家共识不再适用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严重创伤紧急救治。为确保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伤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方案为政策依据,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Delphi法专家咨询投票,从相关定义、感染防护、紧急手术和术后管理4个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为疫情防控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损伤严重度评分 创伤和损伤 急救 外科手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几种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包括钢一一混凝土混合结构、巨型结构、张拉整体结构、膜结构、高效预应力结构、开合屋盖结构、折叠结构和玻璃结构等随着科学技术、结构设计理论、高强材料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建筑造型、建筑设计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结构体系势必会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 标签: 建筑结构体系 钢一混凝土混合结构 张拉整体结构 膜结构
  • 简介:摘要: 为了应对新冠病毒( COVID-19 )的蔓延和相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本文浅析了现有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线教学的具体教学建议。以“钉钉直播 + 微课录制”结合的在线教学为例提供了新型教学模式参考。

  • 标签: 地理在线教学 微课 钉钉
  • 简介:摘要:本论文探讨了新型羽毛球自动发球机的研究与应用。首先,分析了羽毛球运动普及的背景和面临的挑战,阐述了新型发球机的出现与应用前景。其次,比较了现有羽毛球自动发球机的研究现状和新型发球机的优势与特点。然后,详细介绍了新型发球机的技术原理与设计要点,包括自动控制系统和智能化功能的实现。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具有智能化功能的羽毛球自动发球机原型。本研究为羽毛球训练和比赛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和推动,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羽毛球运动 新型羽毛球自动发球机 设计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大学生又是青年主体,个人内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然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新冠肺炎疫情交汇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进入后疫情时代,系统地重新探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十分必要。总体而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主体意识不够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载体形式不够系统等。基于这一问题意识,要从主体意识自觉、客体内容自觉、载体形式自觉三个层面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 标签: 后疫情时代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文化自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器在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5至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应用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器修复的52例皮肤全层缺损创面的患者资料。男40例,女12例;年龄4~61岁,平均37.1岁。皮肤牵张后一期闭合创面;未一期闭合者,根据创面情况决定再次行牵张术进而关闭创面,若经皮肤牵张后Pinch试验阴性则直接缝合,若Pinch试验阳性则采用植皮、皮瓣修复剩余创面。术后12个月观察瘢痕有无挛缩,植皮及皮瓣区域大小,并与原创面进行比较评价牵张后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经皮肤牵张后一期闭合创面36例,分期闭合创面8例,剩余的8例患者在皮肤牵张缩小创面后经植皮修复2例,皮瓣修复6例。一期闭合创面中,发生感染3例,皮缘坏死5例;分期关闭创面未出现感染,但发生皮缘坏死2例;在8例经皮肤牵张缩小创面后植皮或皮瓣修复患者中,未出现感染及皮瓣坏死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经一期或分期闭合伤口愈合良好,瘢痕呈线性,无瘢痕挛缩,经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患者植皮或皮瓣面积小于原有创面。结论应用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器的皮肤牵张术是一种有效的皮肤创面治疗手段,针对部分患者可替代传统的植皮术和皮瓣手术,但严格把握适应证可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皮肤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皮肤牵张 创面修复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