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护士出诊护理现状及满意度。方法:选取2019.10至2023.10出诊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首次入户,给予常规的护理操作,观察组长期多次入户,给予全面干预的护理操作,对比两组操作的成功性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操作成功性远高于护理组。结论:社区护士不仅仅承担社区站内开展的护理基础工作,还有兼顾基本公共卫生的工作及入户出诊的工作,应更加关注于社区护士的培训和出诊护理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并注意出诊时的安全。

  • 标签: 社区护士 出诊护理 满意度 操作成功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在基因表达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参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研究表明七氟醚暴露可能导致发育期神经毒性和随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及远期行为的异常,这可能与多种机制促进神经元凋亡和抑制神经发生有关,其中lncRNA在上述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对lncRNA的分类、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简要介绍其在七氟醚诱导的神经毒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lncRNA有可能作为神经系统毒性的生物标志物,进一步探讨七氟醚对神经系统的可能损伤及潜在机制可为临床麻醉药物毒性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七氟醚 神经毒性
  • 简介:【摘 要】伴随时代发展科学技术创新,我国地质勘查方法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完善。物化探是目前常用方法之一,具备多元化、智能化等特征,并且能够用于不同环境中,所以主要用其探测隐伏金属矿,如今该方法在矿物质勘探方面应用范围愈发频繁,几种经典方式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取得显著成绩,这不仅取决于勘测人员能力和经验,同时与技术本身适应性有较大的关系,这是勘测隐伏金属矿的要点,基于此本文对隐伏金属矿勘查中物化探方法技术应用进行分析探究。

  • 标签: 隐伏金属矿 物化探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8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4):全身麻醉组(G组)和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EG组)。E组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竖脊肌平面阻滞,两侧分别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2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毕行PCIA,配方:舒芬太尼1.5 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率3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5 min,镇痛至术后24 h,维持静态VAS评分≤4分。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补救镇痛。记录气管拔管时间和术中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术中和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和术后24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烦躁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EG组患者术中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降低,气管拔管时间缩短,术中和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减少,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延长,术后24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减少,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烦躁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有助于实现低阿片类药物麻醉模式,更有利于术后痛敏反应的抑制和术后早期康复。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全身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行业向 IT方向演进步伐也日新月异。对于计算机等设备的使用有效帮助我们将全国各地的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信息的快速交互与实时共享,它的利用帮助了我们跨越了地域的障碍,帮助我们享受到了信息公开。为长期维护这种局面,我们必须制定一套网络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方法来确保网络使用的安全与流畅,同时要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维护检修。

  • 标签: 网络优化 网络设备维护 提高数据通信传输质量
  • 简介:轨道车辆的研发目的是解决人们出行的基本需求。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轨道车辆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乘座功能,而呈现出功能需求和精神需求等多样化需求趋势.并开始关注轨道车辆的形态所传递的语义和内涵。可以说.符号学理论作为一种必要的分析、诠释、安排手段.应用于轨道车辆设计领域是一种必然趋势。

  • 标签: 轨道车辆 符号学 外观设计 应用 需求趋势 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