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接受放(化)疗再治疗的疗效与预后。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治疗,且符合入组条件的501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放疗同步接受化疗的患者274例,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术后复发模式、再治疗的预后情况和影响再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等,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组501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复发时间为0.3~87.4个月,中位11.6个月,术后复发放(化)疗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2.1个月。其中,344例患者仅局部区域复发,157例患者合并远处转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pN分期、淋巴结阳性对数比(LODDS)大小、化疗周期数、复发时间和合并远处转移为影响患者的独立性预后因素(P<0.05)。患者术后复发时间、化疗周期数、处方剂量为影响患者术后仅局部区域复发的344例预后的影响因素(χ2=22.605、13.957、10.446,P<0.05)。本组患者中有157例患者合并远处转移,与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的患者相比,放疗后1、3、5年生存率为43.3%、9.1%、5.5% vs.53.6、22.6%、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6,P<0.05)。结论放(化)疗再次治疗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安全有效,但男性、pN分期较晚、LODDS较大、化疗周期数≤2个、复发时间≤24个月和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食管癌术后复发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复发模式并进行复发后生存时间的预后分析,寻找复发后挽救性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38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区域复发接受再治疗的患者。对患者的术后复发模式及复发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35.6%、20.4%,中位生存期29.2月,中位复发时间15.0月。患者1、3、5年复发后生存率分别为37.7%、14.6%、11.9%,中位复发后生存时间10.2月。全组382例患者共观察到复发部位462个,其中锁骨上淋巴结区转移95个(20.5%),吻合口复发46个(10.0%),纵隔淋巴结区转移259个(56.1%),上腹部淋巴结区转移62个(13.4%)。接受挽救性放疗、化疗、放化疗及支持治疗的患者分别为156例、43例、82例及101例。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TNM分期、复发区域个数、复发部位及挽救性治疗方式为影响复发后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χ2=5.336、4.292、8.067、7.482、4.093、76.426,P<0.05)。将接受挽救性放疗的患者按中位剂量60 Gy分为<60 Gy组和≥60 Gy组,两组患者的复发后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20,P<0.05),且放疗剂量≥60 Gy组患者的复发后生存预后较优。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复发区域个数和挽救性治疗方式为复发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区域复发类型,挽救性放疗或放化疗可以更好地改善复发患者的生存预后

  • 标签: 食管恶性肿瘤 根治性手术 复发 挽救性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放疗剂量对接受放(化)疗的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2014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疗的331例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复发部位、不同放疗剂量对患者预后影响及其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等。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3%、23.2%、16.6%,中位生存时间13.4个月(95%CI为11.7~15.0个月)。放疗剂量<60 Gy和≥60 Gy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8个月和13.9个月(P=0.013)。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无吸烟史、无饮酒史、无家族史、胸上段、左侧开胸、N0分期、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0.030、复发时间≥13.1个月和复发部位≥2个组患者在接受≥60 Gy的放疗剂量时预后较好(P值分别为0.038、0.033、0.001、0.003、0.018、0.010、0.041、0.039、0.043、0.007)。且≥60 Gy剂量组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优于<60 Gy剂量组患者(P<0.001),且不增加其≥2级放射性胃炎(P=0.977)和放射性肺炎(P=0.444)的发生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变LODDS大小、处方剂量及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因素(P值分别为0.006、0.008、<0.001)。结论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放疗处方剂量≥60 Gy可使患者明显受益,但还需要进行大宗病例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 标签: 肿瘤复发,食管/放(化)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性调强放疗采用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和累及野照射(IFI)的疗效和安全性,筛选适合ENI照射的患者,为食管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符合入组条件的92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ENI组272例,IFI组652例,以倾向评分配比法平衡后,ENI组272例,IFI组2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1、3、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并行Log rank检验。采用Cox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经倾向评分配比后,ENI组和IFI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85.9个月,随访率为95.9%。ENI组患者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5.3%、31.7%和18.4%,IFI组患者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4.0%、20.9%和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NI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0%、43.7%和24.9%,IFI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31.8%和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体积、N分期、照射范围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均P<0.05)。亚组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6岁、颈胸上段癌、病变长度≤6 cm、T1~2期、N0~1期、Ⅰ~Ⅱ期、肿瘤体积≤50 cm3、剂量>60 Gy、化疗1~2个周期ENI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IFI组(均P<0.05)。ENI组患者的治疗总失败率和局部区域复发率均明显低于IFI组(均P<0.05)。ENI组患者≥2级和≥3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FI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3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和晚期不良反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尤其是相对年轻、早期、颈胸上段食管癌接受化疗患者,给予ENI照射可明显改善预后

  • 标签: 食管肿瘤 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 累及野照射 根治性放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患者接受单纯根治性调强放疗照射范围对生存预后的影响并行亚组分析,为特定群体食管癌患者个体化放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5年在本院行单纯根治性调强放疗的564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组和累及野照射(IFI)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FS)、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并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检验,COX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随访至2018年12月底,中位随访时间99.7(95%CI:77.5~122.1)个月,随访率95.9%。全组1、3、5年LRFFS分别为61.5%、26.5%、14.3%,PFS分别为56.7%、25.0%、13.4%,OS分别为73.0%、31.1%、16.8%。倾向评分配比法(PSM)后,ENI组(141例)和IFI组(141例)1、3、5年LRFFS、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体积≤37 cm3和Ⅰ+Ⅱ期是LRFFS、PFS和OS预后良好的独立性影响因素。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ENI组和IFI组1、3、5年LRFFS、PFS和O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NI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降低(P=0.048)。结论单纯根治性调强放疗食管癌患者,给予ENI照射可降低局部区域复发,但对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食管癌 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 累及野照射 调强放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食管癌根治性调强放疗+化疗时放疗靶区范围对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2015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调强放化疗的36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者131例,累及野照射(IFI)者229例。化疗均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随访至2018年12月底,随访率96%,中位随访时间64个月(95%CI为53~7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4.0个月(95%CI为19.77~28.23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76.1%、38.7%、21.0%。倾向评分配比法后均131例,ENI组和IFI组1、3、5年OS率分别为83.9%、48.6%、26.8%和74.0%、33.8%、17.5%(P=0.011)。亚组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6岁、颈胸上段、肿瘤长度≤7 cm、肿瘤体积≤50 cm3、T1-3期、放疗剂量>60 Gy和同期放化疗者均可从ENI中获益(P<0.05)。ENI组总失败率、局部区域复发率和内脏转移率均低于IFI组(P<0.05),≥3级骨髓抑制高于IFI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调强放化疗时,分期偏早及颈胸上段者可从ENI中获益。

  • 标签: 食管肿瘤/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 累及野照射 根治性放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疗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对临床Ⅲ期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7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25例临床Ⅲ期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患者,计算PNI、营养风险指数(NRI)等营养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PNI最佳临界值为49.925,依此预后营养指数将患者分为低PNI组(PNI<49.925)和高PNI组(PNI≥49.925),NRI以100作为临界值分为NRI≥100和NRI<100,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并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对OS和PFS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放疗前PNI与血红蛋白(HGB)(r=0.505,P<0.001)和NRI(r=0.594,P<0.001)呈正相关。低PNI组和高PNI组患者1、3、5年OS分别为67.5%、27.3%、11.4%和85.4%、45.8%、2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9,P<0.05),低PNI组和高PNI组患者1、3、5年PFS分别为59.7%、23.2%、4.9%和79.2%、35.4%、2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5,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大体肿瘤体积(GTV)、放疗剂量、化疗、白蛋白(ALB)、NRI和PNI水平与总生存(χ2=6.822、4.326、4.474、13.123、8.846、8.569,P<0.05)和无进展生存相关(χ2=7.869、4.636、5.874、10.911、8.544、6.71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TV、放疗剂量、PNI是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GTV、放疗剂量、是否化疗、PNI是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放疗前PNI是接受根治性放疗的临床Ⅲ期食管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可作为有效的预后指标。

  • 标签: 食管鳞癌 预后营养指数 放射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Ⅲ期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及外周血炎症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临床Ⅲ期(T4N1M0)食管癌患者84例,通过检测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56免疫指标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监测并随访观察其近期疗效、复发及死亡原因等。所有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处方剂量56~66 Gy, 1.8~2.0 Gy/次,5次/周。检测放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84例患者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57%、34.52%、19.59%,中位生存时间22.60个月;1年、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9.05%、27.38%、12.0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21.20个月。近期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41例,疾病稳定(SD)24例,疾病进展(PD)8例,客观缓解率为61.90%(52/84)。单因素预后分析:放疗前NLR水平、免疫指标放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与总生存及无进展生存预后均显著相关(总生存:χ2=7.851、4.443、8.381、5.972,P<0.05;无进展生存:χ2=7.475、6.290、9.659、8.738,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放疗前NLR、放疗后CD4和CD4/CD8水平为影响患者总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χ2=10.464、4.292、5.507,P<0.05);放疗前NLR、放疗后CD4/CD8水平均为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χ2=10.835、8.548,P<0.05)。结论放射治疗可影响食管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放疗前NLR水平及放疗后CD4/CD8水平是评估食管癌患者预后方面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免疫系统 外周血炎症指标 放射治疗 食管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与接受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197例接受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且年龄≥75岁的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放疗前后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体质量指数(BMI)并进行分组。Kaplan-Meier法对生存时间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放疗前GNRI评分正常组139例,异常组58例,两组5年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1.08%、9.82%和8.73%、6.18%(P>0.05)。放疗后GNRI评分正常组68例,异常组129例,5年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7.04%、7.42%和16.17%、3.65%(χ2=12.316、14.617,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TNM分期、大体肿瘤体积(GTV)、放疗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放疗后BMI、放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放疗后GNRI与总生存时间(OS)相关(χ2=6.569~22.434,P<0.05);T分期、GTV、放疗前NLR及放疗后的BMI、放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放疗后GNRI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相关(χ2=4.579~18.990,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放疗前NLR、放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放疗后GNRI为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放疗前NLR、放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放疗后GNRI为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放疗后的血红蛋白水平、GNRI均为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χ2=4.716、13.083、4.519,P<0.05)。结论营养指标GNRI可作为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有效预后指标。临床工作中对GNRI评分风险较高的老年患者可积极行营养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食管鳞癌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体质量指数 放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