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宁夏地区儿童头颅、胸部CT检查的辐射水平,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CT辐射优化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实地采集宁夏地区不同市、县、区不同规模医院1~2周内儿童(≤15岁)头颅、胸部CT的扫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患者有效剂量(E)值;并将CTDIvol、DLP的第75百分位数(P75)与其他国家推荐的DRL值进行比较;所有儿童分4个年龄组:<1岁、1~5岁、6~10岁、11~15岁。结果走访调查39家医院,调查CT设备47台,采集头颅断层扫描1 134例,胸部平扫636例。头颅CTDIvol、DLP的P75分别为:<1岁:44.2 mGy、456.2 mGy·cm;1~5岁:57.2 mGy、659.6 mGy·cm;6~10岁:61.1 mGy、668.7 mGy·cm;11~15岁:63.6 mGy、849.3 mGy·cm。胸部CTDIvol、DLP的P75分别为:<1岁:5.0 mGy、89.2 mGy·cm;1~5岁:5.9 mGy、124.8 mGy·cm;6~10岁:6.0 mGy、167.9 mGy·cm;11~15岁:7.1 mGy、235.0 mGy·cm。结论宁夏地区儿童胸部CT辐射与其他报道相近,但头颅CT辐射相对偏高,且各年龄段均存在偏高现象,尤以婴儿患者较著;应加强宁夏地区儿童头颅CT辐射优化与监管,增强儿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的剂量控制意识,提高对辐射相关风险的认识。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成像 辐射剂量 诊断参考水平 辐射剂量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CT尿路成像扫描参数优化及辐射控制措施。方法按常规参数(3种体型均120 kV,CARE Dose4D)、低kV[体质量指数(BMI)≤22.9:80 kV、22.9<BMI<30∶100 kV、BMI≥30∶120 kV,CARE Dose4D]、低mAs(120 kV,3种体型均在CARE Dose4D基础上mAs降低40%)3种扫描方式前瞻性收集CT尿路成像检查133例,测量各组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作为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主观评价由两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5分制评价。记录各组患者CT剂量报告中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结果80、100 kV扫描患者的有效剂量下降了77.7%、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30、-5.595,P<0.05);80 kV扫描与常规扫描之间肾皮质的噪声、SNR、CNR及输尿管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05~-2.392,P<0.05),但输尿管的SNR、CNR及肾盂的噪声、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 kV扫描与常规扫描之间肾皮质的噪声、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96、-3.566,P<0.05),但肾皮质的CNR及肾盂、输尿管的噪声、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体型低mAs扫描的有效剂量较常规扫描分别下降了38.3%、32.0%、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86、-5.912、-2.842,P<0.05),22.9<BMI<30组输尿管的CNR较常规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7,P<0.05),其余肾皮质、肾盂、输尿管的噪声、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主观评价评分均>3分。结论针对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所采用的低kV、低mAs扫描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并能达到临床诊断要求。

  • 标签: 体质量指数 CT尿路成像 低剂量扫描 泌尿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栓塞(PSE)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连续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PSE的26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资料,男性1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5岁。比较患者PSE术前、术后1个月实验室指标以及全肝CT灌注成像测量的肝脏五叶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总肝灌注量和肝动脉灌注指数。结果26例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高于术前,凝血酶原时间少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后1个月肝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肝动脉灌注量分别为10.0(7.0,13.5)ml·min-1·(100 ml)-1、9.3(5.4,12.8)ml·min-1·(100 ml)-1、8.0(6.0,11.2)ml·min-1·(100 ml)-1、10.7(7.1,13.8)ml·min-1·(100 ml)-1,高于术前7.7(4.2,11.0)ml·min-1·(100 ml)-1、6.9(2.6,10.2)ml·min-1·(100 ml)-1、7.1(4.1,8.7)ml·min-1·(100 ml)-1、5.9(4.4,8.5)ml·min-1·(100 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肝叶门静脉灌注量、总肝灌注量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术后肝动脉灌注指数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SE不仅能有效缓解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状况,同时也能增加肝动脉血流灌注,进而改善肝功能。

  • 标签: 脾功能亢进 部分性脾栓塞术 血流动力学 CT灌注成像 肝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术前瘤体CT影像特征和纹理特征评估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手术切除的孤立性HCC患者临床及CT影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对两组HCC患者临床资料和瘤体CT影像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MVI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自编算法在MATLAB中提取两组HCC患者动脉期和门静脉期CT图像中6类纹理特征共208个。采用LASSO算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并应用10折交叉验证,筛选出与MVI相关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高的瘤体CT纹理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瘤体CT影像特征和纹理特征评估MVI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71例HCC患者,其中男50例,女21例,年龄(53.89±11.29)岁。MVI阳性组42例(59.2%),MVI阴性组29例(40.8%)。瘤体CT影像特征中瘤体边缘、肿瘤最大径、瘤内动脉、瘤周异常强化和瘤体贴近肝包膜与MVI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瘤体边缘不光滑(OR=13.978,95%CI:2.890~67.609)和瘤内动脉(OR=14.504,95%CI:2.629~80.012)可作为MVI的独立预测因子。MVI阳性组中logAguanxing和Ventropy_LH1的值低于MVI阴性组[(4.04±0.11)比(4.13±0.11),(1.43±0.22)比(2.12±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CT纹理特征中logAguanxing和Ventropy_LH1与MVI具有相关性。联合瘤体CT影像特征(瘤体边缘不光滑、瘤内动脉)评估MV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95%CI:0.769~0.938),灵敏度为76.19%,特异度为79.31%;联合瘤体CT纹理特征(logAguanxing、Ventropy_LH1)评估MVI的AUC为0.890(95%CI:0.794~0.952),灵敏度为82.50%,特异度为87.10%,两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C的瘤体CT影像特征中边缘不光滑和瘤内动脉可作为MVI的独立预测因子,瘤体CT纹理特征中logAguanxing和Ventropy_LH1与MVI具有相关性。HCC术前瘤体CT影像特征和纹理特征对于评估MVI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癌,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微血管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全肝灌注技术,探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早期肿瘤相关区域血流状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1例原发性肝癌完成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均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分别进行CT灌注扫描;按CT扫描的时间点分4组,并测定肿瘤对应区域的血流灌注参数。使用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瘤体或消融病灶与背景肝实质、瘤旁组织或炎性反应带与背景肝实质、瘤体与炎性反应带血流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1)肝癌瘤体与背景肝实质比较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明显升高(P < 0.01);总灌注量(TLP)高于背景肝实质(P < 0.05);达峰时间(TTP)明显低于背景肝实质(P < 0.01);(2)射频消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完全消融病灶的灌注参数HAP、PVP、TLP均低于背景肝实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消融病灶炎性反应带随术后时间延长,HAP、HPI、TLP逐渐降低,TTP逐渐上升,PVP无明显变化。(4)瘤体与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瘤周炎性反应带HAP、HPI、T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VP、T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T全肝灌注成像可以准确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术前后瘤体、瘤周早期血流灌注变化状况,进而客观评估肿瘤血供、评价治疗效果。

  • 标签: 肝细胞癌 CT,多层螺旋 灌注成像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全肝灌注模式,探讨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患者脾脏体积、肝总动脉、脾动静脉、门静脉内径差异及肝脏血流状态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42例,无肝脾疾病患者15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全肝灌注成像:(1)测量比较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组与对照组脾脏体积、肝总动脉、脾动静脉、门静脉内径之间的差异;(2)分析比较脾脏体积与各相关血管内径之间的相关性;(3)测量比较基于Couinaud分段肝脏五叶相关灌注参数值: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 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脾脏体积与各血管内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组脾脏体积及脾动脉、脾静脉、门静脉内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7.108、17.484、23.124、13.636,P值均< 0.05)。(2)中、重度脾功能亢进组脾脏体积及脾动脉、脾静脉、门静脉内径明显大于轻度脾功能亢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418、13.293、15.136、7.093,P值均< 0.05),但中、重度脾功能亢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脾静脉、门静脉、脾动脉内径与脾脏体积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0、0.548、0.726)。(4)脾功能亢进组全肝叶PVP、TL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组HPI均高于对照组,中、重度脾功能亢进组肝右后叶HPI高于轻度脾功能亢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555、4.570,P值均< 0.05);各组间全肝叶H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重度脾功能亢进组全肝叶HAP均低于对照组、轻及中度脾功能亢进组。结论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动静脉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与脾脏体积增大一致,且中、重度为著;不同程度脾功能亢进患者门静脉灌注量及总肝灌注量均减少,肝动脉灌注量以重度脾功能亢进患者减少显著。

  • 标签: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血流动力学 CT灌注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