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德育工作中的文明礼仪教育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浅谈幼儿园德育工作中的文明礼仪教育实施

孙锐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新迎第三幼儿园 650233

  【摘要】: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我们应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幼儿园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礼仪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树立自信心以及提高学习主动性等都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坚持从细微处入手,把幼儿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默默地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之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育实施

  礼仪就是礼节和仪式。是人类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因此,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当今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教育观上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使孩子养成任性、霸道、不礼貌等不良行为习惯。一些孩子在生活中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他人,在社会上随心所欲、不讲礼貌,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等形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幼儿园作为思想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孩子养成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文明礼仪教育不容忽视。因此,在幼儿园德育工作中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便成为我们老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当前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现状

目前,幼儿园德育教育中存在一些偏向,重智轻德,把着眼点放在知识、智力的培养上,而对幼儿良好文明行为等品质未给予高度的重视。整个社会对礼仪教育方面相对薄弱,重要以言传身教为主,没有具体可操作的礼仪教育实践方案和措施。家庭教育中对礼仪教育方面相对薄弱。现在大多数孩子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是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以自我为主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有时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教养。特别是当前受中、高考指挥棒左右,像“融四岁,能让梨”的礼仪经典已成为历史美谈,只注重孩子学习成绩,思想道德教育不经常开展,礼仪更是无所谓。

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只有提高国民素质才能增强国家的竞争力,而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从幼儿做起,根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将礼仪教育有机触入幼儿园的课程之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将礼仪教育作为幼儿素质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其塑造幼儿良好个性品质,促进全面发展的作用。
二、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沟填满。”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是说教,而应该与日常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帮幼儿架设一条道德认识转化的桥梁。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葫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这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制定的,明确了向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有纪律、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可爱的性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社合领域中提出了教育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为制定幼儿生活化的礼仪教育目标和内容,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梯度序列的完整体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1.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

3---6岁是礼仪教育的敏感期,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为和具体形象性,易受外界影响和支配,特别具有易感染、易暗示等特点,礼仪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逐步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的发展。

为了使孩子能懂文明讲礼仪守规范,作为基础教育的幼儿园老师,就要在教育教学中设计出一些的活动方案专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组织孩子和老师一起编写“班级公约”“游戏规则”等,提高孩子对礼仪、礼节、礼貌“三礼”要求的认识,不断培养孩子的行为。在活动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孩子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通过一些教学活动,如“讲述故事、看图叙述、视频讲述”等,让孩子接受文明礼仪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2.在激励活动中进行养成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著名教育专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任何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孩子亲眼看、亲耳听、亲身实践,通过多次体验中反复积累,最终把外在的行为真正内化成稳定的心理品质。在日常活动中,结合班级情况有针对性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如:行为规范、讲文明懂礼貌、游戏规则的制定等,再根据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游戏中的表现开展“文明之星”“礼仪宝宝”的评比,进行孩子文明礼仪升华表扬,帮助孩子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在班级管理中只要一抓到底,一定会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通过教育活动,持之以恒,使孩子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让孩子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

3.在榜样示范活动中正面诱导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起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期。为人师表作示范,我们教师要以良好的仪表风范、文明礼仪行为为孩子作榜样。其次,榜样示范。在班级中发现小朋友的优点,进行表扬鼓励,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

英国教育家指出:最简明、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引导孩子们分辨正确、错误、美好、丑恶,这种引导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有效,因而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不可忽视。

三、家园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

由于家长对子女教育管理上的过分溺爱,导致了家庭礼仪的缺失。因此,文明礼仪教育还必须向家庭延伸。作为幼儿教育机构应该提出家庭礼仪的具体要求,通过各种培训手段及宣传途径进行家园互动。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懂文明、讲礼仪的好孩子进行辅导,使家长掌握正确、科学的教养观念和方法,坚持把礼仪教育与促进孩子良好个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家园教育的合力,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在素质教育显得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应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幼儿园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礼仪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树立自信心以及提高学习主动性等都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从细微处入手,把幼儿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默默地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之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幼儿园礼仪教育指导手册.2010

(2)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礼仪大全.当代世界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