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助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7
/ 2

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助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宋士鹏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6)

摘 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各高校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面对毕业生规模增加和离校未就业人数增加的双重压力,提高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高效便利的就业服务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就业服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各高校要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人,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076万人,2023年为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面对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不断增加和部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双重压力,提高就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能力,尤为重要。

2022年,《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1]明确指出,“全面推广使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各高校就业网站要于202212月底之前,全部与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岗位信息共享”。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政策、就业指导、校园招聘、实习岗位、线上签约、去向登记等丰富的功能,但是全国各高校在所属地区、学科层次、专业设置、毕业生求职意向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提供的功能还不足以满足毕业生的需求,提高各高校的就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满足毕业生求职需求,提升就业管理服务水平,势在必行。

一 高校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提供的功能不能满足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需求

20209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开通运行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2],联通了全国就业服务资源,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了高效的对接服务平台,让广大毕业生求职有岗位,求职就业有指导,就业服务更加多元化,用人单位可以自行注册发布招聘岗位,连通了各类大型社会招聘服务平台。各高校校情存在差异,每个学校因在办学方式、管理模式、学科设置等方面存在不同,造成了就业管理模式差距很大,就业服务平台的功能也就不一样;不同类型的毕业生求职意向不同,各高校之间的毕业生对求职行业、就业地点、薪资待遇等需求差异很大,就业管理服务的针对性也就不一样;缺少校园招聘管理功能,用人单位只能发布招聘信息,不能预约进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移动端和PC端功能关联紧密性不够

随着高校毕业生对移动端查阅就业信息、单位签约等便捷性的就业业务需求越来越多,就业系统PC端集中性的管理功能对高校就业管理人员不可或缺,因此高校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需要对移动端和PC端同步开发。但是目前移动端功能开发相对滞后,PC端的很多业务功能还未在移动端实现。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就业统计分析功能较少,还不能为学科建设提供必要的统计分析

各高校在面对学科建设、本科评估、专业认证等方面的重要工作任务时,都要提供大量的就业数据支撑,就业数据的统计分析严重依赖就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今后还需要加强就业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就业数据支撑。

(四)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平台的主体对象是毕业生,缺乏就业预警提示功能

随着毕业生总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就业信息化平台的先进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在就业反馈、就业预警、就业提示等方面的建设,还相对薄弱。尤其针对一些有求职意向、迟迟不按时投递简历或者面试成功率低的毕业生,可以借助平台及时将结果反馈学校就业负责部门或者毕业生辅导员,在求职关键期,提前做好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尽早落实工作。

二 高校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助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的路径

(一)毕业生基本信息和用人单位岗位信息收集要全面性、精准性

高校就业信息化平台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只有精准掌握到服务对象的需求,才能帮助用人单位招聘到合适的毕业生,才能帮助毕业生推荐到意向就业单位和及时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用人单位在注册账号,填写单位基本信息的时候,务必准确填写单位性质、单位行业、单位类别、简历投递邮箱等关键信息,发布招聘岗位的时候,务必准确填写学历要求、专业要求、薪资待遇、工作地点等可以具体量化的信息。

高校毕业生的学籍信息可以直接由教务处部门提供,但是毕业生在完善基本信息的时候,务必准确填写户籍所在地信息,因为户籍地是毕业后毕业生档案邮寄地址唯一参考字段,直接关系到毕业生档案能否准确投递、档案存放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3],“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毕业生在填写就业意向的时候,务必准确填写意向单位的行业、性质、类别和就业岗位所在地、薪资待遇等可以具体量化的信息。

(二)丰富移动端的就业功能,重点开发就业信息的精准推送

在开发移动端查阅就业信息、网络签约等功能的时候,需要重点开发就业信息精准推送功能,能够准确匹配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需求,可以充分利用前期收集的基本信息,比如利用单位行业、单位性质、单位类别、学历要求、专业要求、薪资待遇、工作地点等可以具体量化的数据,将以上数据设置一定的比重,如果匹配到的数值越大,就说明双方的匹配程度越高,就业信息推送的时候可以重点推向分值高的毕业生。

(三)增加就业预警提示功能

就业信息化平台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需要建立一个沟通交流反馈的功能,帮助双方深入了解需求;针对暂未就业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投递简历的数量、参与面试的次数、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方面的数据,就业管理员和毕业班辅导员可以实时查看,对于就业活跃度低的毕业生提供就业预警提示。

(四)强化就业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为了更好地在学科建设、本科评估、专业认证等方面提供就业数据支撑,就业信息化平台需要强化就业统计分析功能,尤其在毕业去向落实率、升学率、校园招聘、岗位利用率、违约率等方面。

参考文献

[1]教学〔20225.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Z].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上线“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J].

[3]国办发〔202213.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