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3

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

杨景旭,刘昌海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李大钊的青年教育思想经历了从初步形成到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他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对青年进行政治观、实践观和爱国主义教育,以唤起青年的觉醒,引导青年自觉担负起实现“青春中华”的重任。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内容丰富、价值深远,对当前的青年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李大钊; 青年教育思想; 当代启示

在国家危难之际,李大钊发出“青年者,国家之魂也”的感慨,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唤醒青年的爱国意识,引导青年主动担任创建“青春中华”的重任,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青年教育思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与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李大钊通过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有志青年,重温李大钊的青年教育思想,深入挖掘其主要内容,能为今天的青年教育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

(一)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初步形成阶段

辛亥革命是影响李大钊思想的一个重要事件。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倡导民主与自由,但封建专制早已禁锢人们的思想,自由与专制二者难以平衡,不能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建立立宪政体,导致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加上袁世凯盗取革命果实妄图复辟帝制,更是导致历史倒退。李大钊认为:“专制政治,戕贼民性泰甚,遂成此不自然之态耳。”[1]289也就是说民国时期之所以如此混乱,是因为封建专制的机器虽然被打破了,但封建专制的思想仍未消除,国民精神仍然没有得到改变。面对“民主自由”与“专制”的博弈,李大钊意识到必须通过发展国民教育来改造国民性,唤醒民众意识。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家,他认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所在。李大钊受严复“三民”思想的影响,在其青年教育思想中,也试图通过改造国民性来拯救国家。在《暗杀与群德》一文中,李大钊把暗杀归结于民德的衰落,所以李大钊倡导大力发展国民教育以此来改进民德。

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意识到好国民是建设好社会和好政府的前提,好国民的培养在于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国民高度的思想意识。把兴民权视为民族振兴的关键,而兴民权的关键就在于开民智,这就是梁启超的“新民”思想。从梁启超“新民”思想出发,李大钊进一步认识到国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为此李大钊通过创办报刊杂志、撰写文章、讲演等形式教育国民,尤其是青年群众,唤醒他们的爱国意识。梁启超创作的《少年中国说》对李大钊的影响更为深刻,为此他提出建立一个“少年中国”的目标,并把这个目标寄托在青年的身上。

此外,李大钊还融合了陈独秀的青年教育思想以及国外一些思想,如“泛劳动主义”思想、“新村主义”思想,初步形成了他的青年教育思想,即开始重视青年地位,重视对青年国民性的改造,引导青年创造“少年中国”。这时候的李大钊还是一个民主主义者,他把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寄托在青年的身上。1916年李大钊创作《青春》一文,他在文中提到青年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青年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革命事业,“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1]318。《青春》的发表,标志着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二)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不断完善阶段

李大钊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是在日本留学的时候,那时候他对马克思主义还不够重视。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李大钊才真正开始全面研究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认真研究十月革命的本质,分析其胜利的经验,撰写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正是在不断研究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李大钊逐渐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断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2]263

此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教育中国青年的指导思想。李大钊在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和教授期间,为学校图书馆补充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并在学校开课程,讲授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史学思想史”“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唯物史观研究”“社会学”等。除了在北京大学开设课程之外,李大钊还在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朝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其他高校讲授“女教运动史”“史学思想史”“社会学”等课程。李大钊希望通过这些课程,让青年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使青年投身于民族复兴的革命事业中。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李大钊逐渐找到了青年活动的方向。李大钊意识到青年只有将个人的主观意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于是李大钊在对青年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开始引导青年参与社会实践。首先是指导青年学生创建并参与社团活动。李大钊召集进步青年,共同创办社团组织,如少年中国学会、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平民教育讲演团、新潮社等。其次是指导青年学生参与爱国运动。李大钊通过撰文、演讲等方式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真实面目,激发青年学生反帝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爱国运动,如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不仅唤起了中国青年的觉醒,也体现了中国青年参与革命实践、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能力。再次是鼓励青年学生深入劳工阶级。李大钊引导中国青年学习俄国青年的做法,到工厂和农村去开展教育,向工人和农民宣传社会主义;此外,李大钊还组织引导青年学生到工厂去,创办工人夜校、工人劳动补习班,为工人进行义务补习,提升青年学生在社会中的实践能力。

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发展,李大钊的青年教育思想在革命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他开始抛去了原来的理想成分,更加注重实践,他教育青年,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批有志青年,这些青年学生中如邓中夏、赵世炎、高君宇等人都成为了后来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物。

二、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李大钊把实现“青春中华”的目标寄托在青年的身上,他要求这些青年的三观必须是正确的,所以他很重视对青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第一,教育青年要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李大钊教育青年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要认识到,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变化发展的,青年也要不断向前发展,努力改造自我、提升自我,才能与时俱进。第二,教育青年要树立“乐天努力”的人生观。李大钊教育青年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反对消极保守、怀古厌世的人生态度,青年要认清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应该悲观怀旧,要相信未来更加美好。他还教育青年要振奋精神,要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利用青春年华做一些有用的事情。第三,教育青年树立献身革命的价值观。实现“青春中华”需要革命运动,青年作为实现“青春中华”的主要力量,要认清自己的使命,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随时准备为革命事业而牺牲,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中华”。

(二)青年的实践观教育

李大钊教育青年要积极参与实践,他认识到知识分子与工农阶级结合的重要性,于是他号召青年积极参与到工农实践当中去,倡导青年应树立与工农相结合的实践观。看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之后,李大钊意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国家,工农阶级的人数是最多的,“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他们的苦痛,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苦痛……就是我们政治全体的利病。”[2]423于是他希望青年能够走进工农阶级,积极参与并组织工人运动和农民活动,唤醒工农阶级的意识。在李大钊的宣传和领导下,部分青年学生开始深入工农阶级进行调查,如1920年,一批青年学生主动到工人住宅区,了解工人的生活状况,调动工人一起组织工会,帮助工人实行工读互助;1921年1月,成立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为工人补习。这些都是在李大钊的教育指导下,青年学生参与实践的具体体现。

(三)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李大钊的一生都在为挽救国家危亡而奋斗,他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因此,他很重视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第一,教育青年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李大钊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这让他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很深的了解,他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后并没有将传统文化全盘否定,而是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辩证对待传统文化,并将这一观点教育给青年。第二,教育青年要勇于承担国家责任。李大钊指出,要想改变中国目前受屈辱的历史,就必须打破旧传统、旧观念,击溃封建腐朽不堪的旧中国,建立一个全新的“青春中华”。“青年所以贡其精诚于吾之国家若民族者,不在白发中华之保存,而在青春中华之创造。”[3]160李大钊把建立“青春中华”的任务寄托在先进觉醒的中国青年的身上,指出中国青年应该心系国家,主动担起国家大任,挽救民族危亡,建立“青春中华”。第三,教育青年要为了国家富强而奋斗。李大钊通过文章和讲课教育青年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同时他还向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出要想改变中国目前的现状,实现国家富强,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李大钊教育青年应该要为了改变中国的命运实现国家富强而奋斗,他也由此培养出了一批投身于中国革命事业的先进青年,这些青年最终完成了李大钊的爱国愿景。

三、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注重培养青年正确的三观

青年是人的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全面转型,当代青年人成长在一个全新的时代,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格。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青年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方便,在各种信息的影响下,青年的价值取向逐渐多样化,同时,互联网信息平台也为青年提供了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他们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不断提高。在基本物质条件满足的同时,他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然而,在不同利益追求和价值取向的冲突影响下,青年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李大钊的青年教育思想,对我们树立青年正确的三观有很多启示。无论在革命战争时代还是在今天的和平时代,青年正确三观的培养都十分重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培养青年正确的三观。引导青年形成积极乐观、努力向上的人生态度,摒弃消极悲观的思想,不断进取,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要告诫青年,青春是短暂的,教育他们要珍惜时间,在短暂的青春里努力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同时,也要让青年意识到他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断教育提高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引导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理想,将小我融入大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二)加强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李大钊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年的责任意识,激发他们投身于革命事业中。青年是最有朝气的群体,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的发展需要一批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青年。可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却是人情的淡薄,一些青年学生被利益蒙蔽双眼,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逐渐淡薄。因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对此,要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培养青年学生主阵地的作用,以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为主要目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调动青年学生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重视青年的社会实践教育

李大钊教育青年要到工农群众当中去,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的生活。青年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青年的成长。大多数青年都只是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很少接触社会,缺乏社会实践,看问题的视角比较狭窄,往往比较片面,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比较狭窄,仅限于学校教育。而对青年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青年全面的认识社会,扩宽他们看问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也有利于提高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认识。为此,我们要充分安排教学时间,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主动联系企业、社区、乡镇等单位,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文明共建、三下乡等多种活动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学会在社会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全面、辩证的分析问题、认识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 李大钊全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3.

[2]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 李大钊全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3.

[3]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 李大钊全集: 第 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3.

[4] 习近平. 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 光明日报, 2009-10-29(3).

作者简介:杨景旭(1995-),男,苗族,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