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态传承的音乐表演专业民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基于活态传承的音乐表演专业民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荆督皓,李洪迪

黑河学院

摘要: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必须引起重视,想要使民族音乐焕发新活力,就需要更新观念、寻求对策,在教育实践中增强音乐教育的活力,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增加民歌相关课程,无疑将使这一独具魅力的民族音乐得到有效的传承,并切实融入现代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中,助力职业人才的多元发展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活态传承音乐表演专业民歌课程体系

通过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的有效开发,增设民歌相关的课程体系,能够在现有文化的基础上,构建以活态传承为主的民歌传承体系,助力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综合发展、优化音乐表演专业市场环境的同时,可以使民歌文化得到有序的继承、高效的传播和全面的发展,在新时代的发展历程中,展现出新的澎湃活力。

一、音乐表演专业民歌课程体系构建

从当前音乐表演专业民歌课程开设、实施和反馈的情况来看,富有色彩的民歌曲目、舞蹈以及影视作品等被普遍应用于课程教学之中,受到了专业学生的重视,也切实为其音乐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不仅如此,由于民歌课程的特色优势,在课程开发、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职业教育机构的认可,并予以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有力支持,确保了民歌课程体系的逐步健全与完善。虽然当前音乐表演专业民歌课程的整体优势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准,但其在助力专业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并逐步取得了传承方面的效果,有望为民歌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开辟全新的传承路径。

二、基于活态传承的音乐表演专业民歌课程

(一)教师教学问题

教师在围绕民歌主题进行课程教学时,往往受限于自身的能力限制、教学资源限制和教学理念限制,并不能够采用更为多元的方式,无法对民歌进行全面的展示,因此,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持续提高,民歌课程体系的落地成效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与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沟通时了解到,该群体对于民歌的熟悉程度、掌握程度和应用程度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也缺乏独立开发优质课程案例、课程资源和课程方案的能力,致使民歌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不够顺畅,难以构建高质量的民歌课堂体系。

(二)校园环境问题

在当前的校园环境中,关于民歌的元素相对较少,虽然学校以旅游为特色,以音乐为主要学科,但在体现民歌特色方面的环境建设基础相对薄弱,学校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在这种缺乏特定元素吸引、调动和支持的环境中,学生的民歌音乐传承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三)区位优势问题

在区位优势问题方面,主要表现为区位优质资源并未能够注入到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和实践过程中来。在民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没有得到当地政府或相关机构的重视,也未能获得政策方面的有力支持,致使本地优沃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音乐资源和艺术资源无法发挥其正向的引导作用,也未能把活态的传承力量注入到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中来,错失了培养更多传承人的大好机遇。

三、基于活态传承的音乐表演专业民歌

(一)深入原生环境,体悟民歌真谛

在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学生深入到民间生活之中,使其在原生态的文化和自然环境中,深度体悟民歌的内在要旨,进而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学习、探究和发现,让学生主动对民歌艺术进行深入的挖掘。特别是在商业化发展的今天,更应保持民歌的纯洁性。因此,音乐改编者在改编中应注意保持民歌的原生面貌,因为往往很多民歌中最具有魅力的地方,就是在于不需要任何伴奏形式就能够真实、淳朴地表达感情,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保持独特的民族精神、特征和风格,才能够为文化多元性和艺术的丰富性提供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

(二)探究保护传承,富集民歌资源

在音乐表演专业中,相关课程的教师具备更高的理论素养、专业素养和实践素养,因此,在进行民歌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进行深入的探究,对民歌的特点、内涵、规律以及表现方式等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专业教学经验进行优质教学课例的开发,富集丰富的民歌艺术作品资源,使整个教学过程更能体现教师对于民歌音乐的深刻理解,并能把教学资源、研究资源、探索资源以及实践资源等整合在一起,成为民歌传承与保护的重要资源库,并以该资源库为基础,构建更具活性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更鲜活的民歌知识,并能在教师的言行带动下,更全面地了解民歌艺术。

(三)体现文化特色,促成民歌传播

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增设相关的展览活动、演出活动、展示活动等,鼓励学生以社团表演、班级表演、小组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民歌的音乐表演,并借助发达的新媒体传播途径,进行民歌表演作品的广泛传播,进一步营造校园民歌的软环境氛围。经过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民歌相关的元素,在线上线下的环境中进行优势的传播和普及,真正构建一个有益于民歌活态传承与发展的幼儿校园环境。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将能够身临其境,感知民歌,并能从中汲取更多的艺术养分,切实实现自身音乐表演综合素养的全面突破。

四、结语

在活态传承视角下,音乐表演专业民歌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参与到原生生态中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点燃热情,使之逐步成长为民歌的传承者与继承人。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要着力完善教学体系,富集优质资源;学校要不断优化校园环境,体现特色;本地政府文化保护机构、艺术研究机构等,也应着力完善优质资源体系,注入到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来,让充满活力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快速成长为民歌的继承者、 传播者和发 展先锋,切实助力民歌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玉屏.民歌在地方高校活态传承的实施路径研究[J]. 民族音乐,2021(04):108-110. [2]朱 桂 双.沿河民歌的当代演化与发展策略研究[D].贵 阳:贵州师范大学,202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