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科劳动教育途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高职工科劳动教育途径探析

黄璟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江苏 苏州  215104)

摘 要: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我国下一代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将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工科劳动教育中遇到的困惑,阐述了高职工科劳动教育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从劳动教育内容以及劳动教育体系等方面探索高职工科劳动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工科;职业能力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衰退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学生就业困难已是普遍现象。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对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也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职工科学生的就业困境。行业不景气,更多被裁员的技术工人流向社会,对于企业来说,有得选择社会定位不准确、技能生疏的应届高职学生,不如挑选既技术娴熟又具备职业核心能力的社会技术人员。随着技术分工的越来越细化,各岗位的技术从生疏到熟练所需的学习时间越来越短,技术依赖性越来越低,而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日显突出。换言之,所谓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才。高职劳动教育的重点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把劳动创造人本身的劳动观赋予学生,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以及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都在探索阶段,或多或少遇到各种问题,尤其是高职工科院系的劳动教育,存在为了劳动教育而劳动教育的现象,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没有很好的融合。有的学校单独设置“专业劳动教育课程”,比如,计算机专业设置打字练习劳动,电子专业设置电子焊接劳动。殊不知,这些劳动本就是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劳动技能,在很多专业实践课程中已包含,是否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设置成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有待讨论。我们更要研究的是如何在专业实践课程与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内涵,通过科学合理的,与专业相关的劳动教育培养体系,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获得与行业相关的职业核心能力,满足新时代发展对于社会人才的高要求[1]

2 合理构建高职工科劳动教育体系

社会与企业不仅需要高职学生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求高职学生具有适应岗位的职业核心能力。而对高职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正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核心手段,为此要借助校内外环境,合理构建高职工科劳动教育体系。

2.1 构建高职工科理论性劳动教育

高职院校在大一阶段开设不少于6学时的劳动专题教育理论课,以专业方向为引领,突出行业特点,通过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等形式,合理利用新媒体作媒介,进行行业劳动制度、劳动安全、劳动禁忌、劳动规范等的教育。以行业劳模故事、劳模精神熏陶学生。挖掘校企合作企业中的普通劳动者事迹,让师生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如能在行业现场请工程师讲授,效果会更好。通过宣讲式劳动教育,使学生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职业都很光荣,任何岗位都值得被尊重,培育其不怕吃苦、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2.2 构建高职工科融入性劳动教育

高职工科有很多专业实践课程,如实验课、实训课等,涉及实验、实训等专业实践活动。还有很多与企业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如刚接触本专业时的企业识岗、快毕业时的顶岗实习等等,有的专业建有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进行生产性实习。这些专业实践活动贯穿于三年高职生涯的始终,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其渗透于专业实践课程中,故不占新的课时数。教师在进行专业劳动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合理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理解和体验行业劳动环境、劳动规范和劳动安全,进而深化对行业劳动价值的理解。依托各类实验实训课程和识岗、顶岗活动,使学生参与真实的与行业相关的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

在学生高职一年级初期,组织整班同学的企业识岗,通过生产现场参观,一线技术人员的讲解,了解行业劳动环境、劳动规范、劳动安全,其中劳动安全分为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和产品的安全。高职全阶段,依托大量的专业实践课程,学生在专业领域里实践,教师渗透式地进行劳动教育。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有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度的劳动教育敏感度。通过各实践课程的各类项目报告,学生学习信息搜集和处理、电子文档的数字化应用,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高职三年级,学生开始顶岗实习,进入行业劳动环境、劳动法规、劳动安全制度的体验过程。这阶段也是学生行业劳动素养系统形成的阶段,通过学校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的关心和培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2.3 构建高职工科服务性劳动教育 

高职二年级暑假,学生的专业课程大都已学完,设立10课时以上的劳动教育周,各校根据本校专业特点设置多种有利于培育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兴趣小组,运用专业技能开展校外公益服务性劳动、与专业有关的社会性劳动,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情怀。比如电子信息大类各专业,开展针对社区居民的家电维修小组、无人机应用小组、智能家居小组等,高职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区群众提供教学服务;针对社区孩子的机器人小组、电脑绘图小组、电子制作小组,高职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区孩子提供教学服务,同时也为社区未成年孩子开启了科技之门;针对社区老人的上门电器维修小组、电子产品使用服务小组、云健康咨询小组等,高职学生免费为社区各年龄段人群提供服务,同时也增加自己对社会的了解和理解。校企合作做得好的学校,开展与合作企业相关的兴趣小组,如机床维修小组、工程施工小组、仓库管理小组、材料检测小组、装配小组、产品包装小组等等,学生用专业知识服务于企业,尝试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从事简单的劳动,同时也便于企业从中挑选合适人才。

公益性、服务性劳动教育以团队形式进行,即使专业学得不很好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团队协作进行化解。团队形式进行有利于培育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相互学习、激发创新革新,通过“服务学习”的模式,注重理论应用实际和结构化反思,深化对行业劳动价值的理解[2],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总之,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职业院校通过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劳动育人,达到培养学生职业核心力的效果。我们将劳动的内涵、劳动价值观教育等纳入思政课和通识课,通过校内生活化劳动,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行业劳动意识和劳动行为培养上,通过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形式,学习榜样人物事迹,学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通过各类实验实训课程、识岗顶岗活动,深刻体会行业劳动环境、劳动制度和劳动安全法则。通过拓展型劳动,增强团队协作,服务社会和企业。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劳动教育,层层递进,解决了高职工科劳动教育靶向不够精准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逐渐使学生融入行业、融入社会,争做新时代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 蔡青.“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开展研究[J] .经济师,2022(3):162-163.

[2] 袁莹莹,金挺,游丽彦.基于“服务学习”理念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研究[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98-101.

[3] 刘月,马艳.高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J].船舶职业教育,2022(5):22-24.

[4] 叶柏森,高福营.劳创融合: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劳动教育评论,2022(1):36-47.

作者简介:

黄璟(1971--)女,汉族,江苏苏州人,工程硕士,副教授,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