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探索

刘小霞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中心小学  523820

摘要:在新课改思想得以广泛引进与落实以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广泛应用的历史背景下,推进教学变革的关键因素“核心素养”这一核心理念的提出以及在课堂教学上的广泛贯彻为教学变革提供了方向。因此,教学工作需要有不断优化和调整的认知,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是释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所以高效课堂的打造亦或是核心素养的培养,都需要教师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工作,本文重点探究的是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引言:

国家的发展需要教育的支持,教书育人,改变人的天性,在教育中提升人的思想品质。数学教育,在注重“教”的同时,也要注重“育”的实现,培养核心素养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应试教育难以培养出高能力的学生,其数学创新思维受到了极大的束缚。此外,这也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转变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将重点置于能力的培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习质量[1]

一、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开展以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综合素质,并获得全面发展,也可以再度审视和开发利用各个学科。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会改变教育主体和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将教育主体归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核心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并加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且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灵活运用数学思维的技能,学会用数学方法分析和探究生活问题,从而实现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强自身学习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形成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加强他们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还可加深他们的自我认知,从而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2]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打造生活化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生活化教学情景打造与小数除法计算相关的教学实例,以生活化的元素促使学生解决生活情景中的熟悉的生活问题,进而强化学生的小数除法计算能力,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过程中,为了构建生活化教学情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整体思维能力,教师提出生活化实际问题:体育老师每天都要在操场跑圈锻炼,假如体育老师今天跑了8圈,一共跑了3.2千米,花费14分钟,那么体育老师今天平均一分钟跑了多少千米?学生会根据实际题目的生活情景准确的列出算式“3.2÷14”,可以紧扣教学目标中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计算。构造生活相关情景或题目,可以充分的调动小学生对于小数除法学习的热情,引导小学生对于生活现象的思考,帮助其进一步提升小数除法的计算能力,同时有效地激发起对于小数除法的学习兴趣[3]

(二)重视数字与形体的结合

数学是一门很有思想的学科,有些知识是很抽象的,特别是与平面几何相关的知识。由于儿童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育阶段,知识储备有限,理解和转移知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他们在学习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时会遇到困难。而数字组合则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直观的图形相结合,是把抽象的思想和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字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四年级时,计算一万以内数的逼近运算,在数轴上标出数字,可以接近哪个数字。又例如:高年级的行程问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两种车辆的数目关系,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直觉想象力和核心素养。

(三)勇于创新教学方法

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模式,采用更加丰富、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就是不错的选择。借助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探究能力,而这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乃至核心素养形成都是大有裨益的。在合作学习开展之前,教师首先要依照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组人数控制在6~8人,然后根据特定课题提出相应的探究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周长》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三角形纸片,以及尺子、棉线等测量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经过小组探讨交流,有的小组会提出:“可以依次对三角形的边长加以测量,然后将边长相加即可得出三角形的周长”,还有小组提出:“可以运用棉线围绕三角形纸片一周,对其节点加以标记,然后通过测量标记棉线的长度,即可得出三角形的周长”等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促使学生互相引导、互相启发,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这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极其有利。

(四)指导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数学研究,而在于实践运用,而这也恰恰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题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寻求与之对应的内容,以此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可以使学生通过询问父母的形式,对自己家最近一个月的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在统计过程中可以按照衣、食、住、行四个模块进行记录,然后根据数据统计情况绘制统计图或统计表。在统计图或统计表绘制完成后,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家每月资金使用情况,以及衣、食、住、行四个部分的分配比例,从而为下月家庭支出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有效锻炼学生统计实践能力。

(五)采用正确的评价模式

教师应采用正确的评价模式,发掘他们的潜能,全面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尽量积极评价学生。

例如,学生在学习“混合运算”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256-65-56”,并让他们仔细观察。有学生快速举手发言:“老师,我认为应该先用256减去56,再减去65,这样算更简单;先减去65再减去56就会更加复杂。”此时,教师可以及时表扬这个爱动脑的学生,用“你真聪明”“你的想法很好”等表扬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发言热情。接着教师可以做出如下总结:“我们在遇到计算问题时,首先需要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找到算式的特点,这样可以更便捷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可以教授学生应如何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可以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找到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有机结合学习和运用。在获得教师的肯定和激励后,学生会更热衷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结束语

简言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工作,通过有效的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之中,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不断的探索使得知识内化为能力,在有效落实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提供生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唐恩.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0(86):79-80.

[2]马晓骋.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析[J].考试周刊,2020(65):72-73.

[3]陈世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