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罗玲

博罗县园洲中学 

摘要:写作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检验,但是学生写作普遍存在素材单一、立意不深等问题,教师的作文教学也缺乏创新性,对此种现象,建议学生多渠道积累素材,用心感悟生活,且学会一事多写,让自己的作文生动、深刻起来;建议教师多维度培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关键词:写作教学  素材  立意  创造性思维

要问学生语文教学中最难的是什么,那回答肯定不会少“作文”。作文难在何处?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维果茨基对此做了分析:一是写作具有高度的“创造性”,例如文章主题、立意和结构语言的创造;二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例如语言是对世界的间接反映的抽象性,以及作者对读者对象的抽象把握;三是写作思维语言的“严密性”,因为写作语言与思维的运行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的严密就是思维的严密。

而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身上存在着一些急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也是最严重的一点,是学生写作素材缺乏,语言贫瘠。现在的学生沉迷手机、电脑,课外阅读不够,生活经历及经验少,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写作时想写却没什么可写,一番的抓耳挠腮后,写出来的依然是“下雨天妈妈送伞、半夜生病妈妈陪住院”等这些千篇一律的事情;再就是学生思维定势严重。他们习惯于沿用自己熟悉的、固定的思路来审题、写作,这样很容易就导致文章内容陈旧老套、立意不高,缺乏创新性。最后,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观念陈旧、缺创新。在现今的应试模式下,在短暂的作文教学时间里,教师更倾向于为学生寻找一种格式、一种框架、一种技巧,以便更大把握地获取考试高分。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难以挣脱桎梏,写出的作文思想贫乏、语言干瘪、形式单一、内容雷同。

可以说,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其创造性思维运用的过程,对于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以及提高的过程。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此谨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和做法:

一、多渠道积累素材,用心感悟生活

学生写作素材的由来,一方面来源于直接经验,即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另一方面来源于间接经验,这一经验由阅读获得。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自然,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素材,并勤于动笔,及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想,做好文字积累。学生还应走出家门,到广阔的世界中去,多参加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这也是写作素材的重要由来。另外,平时不单要有意识地记忆课本中的事例,还应大量阅读课外材料,积累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继而促使学生在写作时表现出其创造性。

当然,认为积累多了就能写好作文,也是错误的。只有积累而没有对事情的体验和看法,写出来的文章也只是在简单地堆砌材料。莫顿亨特从小时候一步一步走下悬崖的事中领悟到“要把大困难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困难,逐个突破,走向成功”;宗璞面对着一树盛开的紫藤萝,领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真观察、用心体悟。只有用心去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陶冶、净化、融进自己,才能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才是真正摸到了素材的灵魂。

多种渠道地积累,做到胸中有材料,内心有领悟,写作时才会得心应手。 写作能力的提高,便指日可待了。

二、变通思维,一事多写,适应各种写作要求

所谓“变通”,即为对同一问题在从多个认知角度思考后,提出多种途径的解决方案。具备变通性思维的人,能不单纯从某一角度去理解问题,抑或用某种方式来解决某一问题,在写作中也能多角度地思考生活、发掘生活的闪光点。

如何用有限的生活经验去应付繁多的写作需求?如何用平凡的事例去打动读者?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变通性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变通性思维?教师应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看待问题。譬如《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有:

(1)劝告是一门艺术。(孙权角度)

(2)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开卷是有益的。(吕蒙角度)

(3)人是多变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要以进步的眼光看待事物。(鲁肃角度)

由此引导学生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素材不仅在于多,更在于价值。对每一个好素材,学会品评和思考,并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从而在面对相类似的作文题目时才能够灵活运用。

运用变通性思维,一事多写,旧瓶也能装新酒。譬如下雨天妈妈为我打伞,这是学生惯常使用的素材,但几乎都是表现母爱的主题,毫无新意。但是,有个学生却将记叙的重点放在了打伞的“前世今生”——小学时妈妈把伞倾向我,现在我长大了,把伞倾向妈妈,以此表达感恩的主题,文章满溢着母女间浓浓的温情,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三、创设情境,多维度培养学生思维,激发写作热情

学生的写作训练,不应局限于每周的周记和每单元的作文,而应该有意识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环节,它可以是预设性的,也可以是生成性的。在培养学生思维,激发写作热情方面,我用了如下几种方法:

1、读书交流会。 每个学期我会给学生推荐两到三本集故事性、人文性和思想性于一身的书籍(首先需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追风筝的人》、《月亮与六便士》等等,到学期末的时候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会上学生可以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书中某些事情的思考,或是自己的疑问之处。读书交流会,既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又培养了学生的聚合思维、逻辑思维和分析思维。

2、课堂即兴创作。离下课5、6分钟的时间就是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时间,我会给他们设置一个故事的开头,如“在一个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安静的大街上一个人影都没有,突然,一辆汽车疾驰而过”,学生按照座位的顺序,一人一句把故事接下去。学生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因为没有束缚,任他天马行空,最后故事的走向绝非教师所能想象,但是正是在这个小游戏中,学生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

3、思想碰撞,求同存异。对同一件事情,因为家庭氛围、人生经历、思想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会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对此,我们需要的是求同存异。如在讲授《台阶》时,学生对“你如何看待父亲的行为”这一问题的看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肯定父亲的行为,认为他有毅力、能坚持不懈;一种否定父亲,认为他为了面子而搭进自己的大半辈子是不值得的;一种既肯定父亲,但又同情可怜他。有些学生还举了生活中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类的问题不应追求标准答案,因为学生正是在这样的辩论中,培养了他们辩证看待事情的能力。

4、改革作文评价方法,既解放教师,又激励学生。

传统的作文评价要求教师一生一改,面面俱到,这种方式导致教师时间花了,但是对于学生作文的提高并没有多大作用。

基于此,我班的作文评改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对于评改同学的作文是有很高的热情的,他们会修改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会对写得好的句段做批注,还会给同学指出作文的弊病,提出修改的建议。这样,学生不单提高了作文的鉴赏能力,还能够从中发现自己写作的不足,以此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

但是,要求作文创新性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忽视其规范性的存在,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是创新性与规范性并存的。我们称作文为“戴着脚镣的舞蹈”,“戴着脚镣”是指作文的规范性,如何在有束缚的情况下跳一支尽善尽美的舞蹈呢?这就需要学生在规范的前提下大胆的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经过从规范到创造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苏维果茨基  《思维与语言》 [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47页。

2、王西佳  《试论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职业》2015(8)

3、单美英  《作文立意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探--以包头一机二中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4、解明颖  《初中生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