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教育考试改革的导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双减”政策教育考试改革的导向

汪朝卫

文山市第四小字

摘要:考试文化是对考试活动的一种理性认知,其通常涉及到考试的观点、教育的制度和教育方式等诸多内容,需要借助有效的方式,体现出文化的整体功能,并通过文化学的相关理论,阐述考试文化的性质、特点和影响等。如此就可以为基础教育改革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双减”背景下,应该构建出完善的考试文化,将科学合理、以人为本当做主要的价值取向,转换原有的考试观点,弱化彼此之间的竞争,改革考试标准,确保学生的学习、教育都有着较高的公平性。为此,文章主要就“双减”政策教育考试改革的导向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双减”政策;教育考试改革;有效策略

如今时期,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测验的有效途径,通常被运用在学习或者是工作中,有着较高的检测知识、能力水准的功能。并且,考试还属于一项较为关键的社会活动,和政治文化、经济活动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会对社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所以,更应该对考试的价值和重要性建立清楚的认知,并在“双减”背景下,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完成考试文化的建设,做好考试环境的搭建,在推动学生不断学习的同时,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只有如此,才能够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为基础教育改革工作提供正确的引导,为社会稳定顺利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一、淡化竞争,转变考试观念

在“双减”政策大力推行前提下,为确保教育考试发挥出应有作用,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自身传统考试观念进行极大程度改变,不再带着竞争意识去看待各种考试,而是以学生全方位健康发展为方向,将以往竞争意识做到不断淡化,从而有意识地将以生为本的先进理念与日常考试活动有效结合,达到各阶段培养目标。因此,学校与教育工作者应基于现阶段考试文化的特点,明确考试文化与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教师应运用多元沟通方式对学情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各阶段的具体教情,结合学生成长需要与不变化的求知欲望,对教学方案做到针对性优化,同时做好教学质量全方位评价工作,保证考试不再带有过度的甄别功能。在“双减”背景下,提质与增效是教育改革方向,学校与教师必须正视考试改革,确保校内与校外呈现出联动性,有利于基础教育考试传统观念的更新,确保先进理念能够融入考试改革之中。
   二、减轻负担,改革评价方式
考试数量的有效减少能够从根本上将学生以往的考试负担成功减轻,从而达到新时期下“双减”政策的落实目的。由过度及不合理的考试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学生可能会抵触考试并无法在考试过程中将真实能力成功展现。为此,教育测量及评价方式应进行不断创新,将考试压力逐渐减少。例如,小学一二年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减少纸笔考试数量,每学期进行一次考试,即期末考试,特别是减少以测试和学情调研等为目的其他考试形式的出现。在新时期下,教育评价中不科学的导向必须及时扭转,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双减”政策落实需要,对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评价找到教学不足并及时弥补,确保将课堂教学整体质量提升。学生能够在新时期下的高效课堂中通过自主学习方式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带着自信参与各种考试,而不再畏惧与抵触日常的考试。在此基础之上,考试制度的变革需要融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发展性评价等内容,特别是对过程性评价做到极大程度重视,从根本上将考试原有的功能做以改变,将考试技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基于学情,改进考试管理
考试管理一直是整个教育考试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提升带来有力推动。在新时期下,“双减”政策持续推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与小学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沟通,传递正确理念与政策内容,将学校与教师考试管理意识做到极大程度增强,同时将整体管理能力不断强化。在此基础之上,考试管理改进措施能够全面落实,传统且片面的观念得到及时纠正,各阶段考试评价水平有效提升,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能够基于学情。与此同时,考试结果得到合理与有效使用,“以考代教”的弊端在考试管理改革基础之上得到纠正。学校、教师与家长能够主动沟通,在通力配合与努力下将新时期下的考试管理效率做到最大限度提升。对学科类校外培训项目,学校与教育工作应掌握科学鉴别方式,将学生原有的作业负担做到合理减轻,借助学校教育与新型考试评价模式的应用为“双减”政策的落实带来足够支持,为学生全方位健康成长有深远影响。

四、选择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需要的考试内容,培育学生基本能力与核心素养

“双减”的政策教育,考试内容包含了教育政策导向、考核理念与社会发展导向。在之前,学生比较易受到学校升学分数取向的干扰,但当前,学校考试内容正在面临着许多问题,过分关注于学校升学考试成绩占分比例较高的科目,而忽略了学校其他成绩占分比例较少的科目,注重了学生的能力测试成绩排名,而忽略了考查试卷的质量,重视试卷答题方法的培养,而忽略了课程教学内容、逻辑分析技巧与对人文精神的阐释。因此,考试内容取向的错误,很容易给学校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文化素质等方面造成巨大影响,导致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数学思考能力与社会认知水平严重下降。所以,为了充分发挥考试文化的育人功能,教师应严格选择各学科的考试内容,其中“双减”政策明确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考试命题,应合理调节试卷难度,不能突破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与影响学校的教学进度。除此之外,应根据国家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拓宽考试内容的选取范围,全面提高对人文、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社会工作的考核内容,注重对本国语言文字与历史文化的教育,积极融入国外先进文化教育,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推动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结束语:总而言之,我国早已迈入发展的新时期,建设教育强国,促使基础教育获得快速稳定的发展,需要加强制度的改革,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优化原有的考试方式。良好的考试结果应该建立在优质的考试文化上,能够满足社会持续发展或者是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对考试内容作出合理的选择,通过多元化评价,推动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切实体现出考试文化具有的重要价值,让我国学习型社会慢慢的建立出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郑雪静,柯跃海.“双减”政策背景下高考数学内容改革刍议[J].中国考试,2022(07):36-41.DOI:10.19360/j.cnki.11-3303/g4.2022.07.007.

[2]朱益明.“双减”:认知更新、制度创新与改革行动[J].南京社会科学,2021(11):141-148.DOI: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21.11.016.

[3]李香玉.“双减”视域下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J].教育家,2021(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