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基础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1
/ 2

青少年基础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韩慧

蚌埠市儿童活动中心  安徽蚌埠  233000

摘要:在科技、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拥有五千年辉煌历史的中国在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文化层面来看,某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由于某些西方因素的影响而逐渐消失。青少年作为文化的接班人,必须大力弘扬和保护这些传统文化,使其不被西方意识形态所侵蚀,从而使其得以复兴。基础美术教育逐步将新的理念引入到世界的视野中,例如K12美术教育的延续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美术教育自身的要求。从中国美术教育的民族化、系统化、国际化等方面,探讨了中外美术教育的交流与交流对于促进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础美术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引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与新的文化元素不断地交融、沉淀、过滤、渗透,最终孕育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无限艺术智慧。所以,现在称之为“传统”的文化,并非“旧”,而是“融合”“差异”和“延续”本文按照国家教育、文化发展的战略,通过建立优势专业、科研机构,使“一带一路”的文化和艺术交流更加具有国际化的功能,从而提升K12基础美术教育的质量;同时,在粤港澳大湾区长期融合,中西文化共存的广阔优势,创新人才交流模式,提升美术教育的质量。

一、传统文化和基础美术教育的相关性

(一)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与艺术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

我国5000年的历史,经历了夏商的奴隶制,秦以后的封建制度,直到今天,传统文化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熔炉,美术教育就像是一个控制着炉子的操作者,我们不需要将所有文化都投入到一个熔炉里,也不需要排斥所有的原材料和文化。但现实中,艺术文化与美术教育水平的不协调是造成美术文化失衡的主要原因。作为人类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能够传递和传递人们的感情,并且更易于被接受,因此文化的传播,可以用艺术来表现,而艺术因为它的融合而达到了一个更完善的境界[1]

(二)艺术与文化传承

艺术源自于文化,而文化中蕴含着国家的精神与内涵,一个人只有在了解了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之后,才会真正地接受和喜爱它,从而对其传承和发展,形成我们所需要的营养。如何使受教育者自觉地继承和发挥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加以引导和教育的。对学生而言,其首要任务是对民族文化、美术教育有一定的认识和认识,对外国文化要有选择性,不要盲目地接受、排斥,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统计指标来评价基础艺术的传承,但从有关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基础美术教育在文化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人们在艺术选择上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忽略的,而我们所选择的文化,也是我们所能得到的。教师要教导受教育者,不仅要了解,还要喜欢,这样才能真正地接纳文化和艺术。如果我们的学生盲目地追随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外国文化,我国的文化的未来是无法现象的。如果能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美术教学和艺术形式,使学生接受、热爱和发扬传统文化,那么,民族文化将会更加繁荣[2]

二、国内基础美术教育现状

在政策、社会、消费需求三个方面共同推动下,美术教育逐渐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政策方面,国家政策引导加速推进素质教育,美术教育进入基础教育,对美术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在社会方面,职业结构的变化导致美术教育和培训人群增多,而青少年对美术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消费需求方面,教育消费、美术培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类教育投资、教育培训等领域不断涌现。当前,美术教育已初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的新型美术教学模式,为美术教育行业的整体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我国美术教育系统存在着对中小学生美术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当代美术教育体制的形成,源于徐悲鸿为首的前辈画家所引进的欧洲和俄罗斯的绘画教学体制,至今仍是我国艺术院校的主要教学体制和教学方式。在青少年的美术教育中,还需要进一步的系统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需要。比如,K12基础美术教学,从幼儿园到高中,涵盖了美学与美术鉴赏的技能。总之,目前国内对基础美术教育的需求较大,但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制度与课程体系。

三、青少年基础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

美术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下一个热门话题,美术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怎样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融入到美术教学之中。过去,机械地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限制了他们对审美的理解、感知和想象,使他们无法获得美的启蒙和理解,从而使素质教育变成了一种空谈。在日常美术教育中,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首先,要认真地阅读,发掘其背后的文化意蕴,让它成为有生命的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鉴赏意识[3]。比如在《材质的美》一课中,主要目的在于理解中国古代陶艺与雕刻的特征,并从器皿的外形、纹饰、釉彩等角度来欣赏中国陶艺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功绩,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要用心去感受、去探索身边的传统美。老师要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中发掘艺术的要素,发现传统的美,感受无时无刻不在无所不在的独特的传统文化,比如川剧变脸、敦煌的壮丽壁画、苏州园林的秀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挖掘和挖掘地方的本土文化,从而让教育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美术老师的专业知识,进行书法、剪纸、版画、中国结、年画、面膜、泥塑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和运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服务于美术教学,提升人文精神,以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达到能力与素质的共赢。

结语

总之,在美术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网络教育盛行、课程互动平台日益实用的今天,在开放、包容、创新的思想指引下,使基础美术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变得更为实际。我们要充分发掘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国际艺术交流体制的大背景下,对中外美术教育的交流和交流进行深入剖析,并运用传统美术教育、民族文化符号进行素质教育,促进素质教育,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世杰,刘莹,吕彦君.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基础美术教育发展探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3):101-104+111.

[2]栗壮志.青少年基础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艺术教育,2021(06):131-134.

[3]杨帆.平衡与延续——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美与时代(中),2020(0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