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小实验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科学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在科学小实验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科学素养

单瑜

江苏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摘要】科学区为幼儿主动了解和探究科学提供了自主实践的环境,其中有趣生动的科学小实验担当了极重要的科学引领和启蒙教育的作用。科学环境的创设是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客观条件。开展科学小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关键是让幼儿在做中学。

【关键词】科学区 科学小实验 实施 开展

小班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好问,他们喜欢打破砂锅式的提问,更喜欢不顾一切的冒险来探究身边所有一切他感兴趣的事和物。《指南》中指出: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科学区为幼儿主动了解和探究科学提供了自主实践的环境,其中有趣生动的科学小实验担当了极重要的科学引领和启蒙教育的作用。

一、创设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科学环境,激发好奇心。

   科学环境的创设是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客观条件。环境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科学小实验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必须创设可供幼儿主动参与小实验探索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来为幼儿科学素养的发展保驾护航。

  1.隐性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操作氛围。

  宽松和谐的氛围能使幼儿感到自由轻松,从而自主愉悦地进行探索操作活动,并能乐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出亲密、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教师在设计科学小实验活动的程序时,考虑从孩子主动探索的角度出发,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积极地合作,在必要时提供一定的帮助,使幼儿的探索活动获得成功,在成功中得到满足和喜悦,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各种游戏实验材料的摆放,应让幼儿一目了然,容易拿到;过程中,教师还要以幼儿的玩伴角色去引导幼儿活动,态度应亲切和蔼。比如在小实验“制造声音”中,教师准备了各种辅助物:纸盒、有盖的瓶子、豆子、小木棍脸盆;不同材质的纸:白纸、塑料纸、餐巾纸;不同材质的杯子:纸杯、玻璃杯、塑料杯三类材料分类摆放,贴上图片标识,这样孩子一下子就能看清实验材料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自主的去探索不同的材料,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来。实验完成后,评价环节互动交流“你们是怎么制造声音的?制造出来的声音像什么?”整个活动氛围是轻松、自由的,幼儿是主动、积极的

  2.显性环境——提供丰富的物质设备和活动空间。

为了让幼儿有足够的材料、时间及空间开展科学小实验,一日活动中保证足够的时间向幼儿开放,并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去观察、操作,每次活动结束时孩子们还在摆弄百变的魔尺、奇妙的万花筒、有趣的磁铁等科学材料,久久不肯离开。科学实验区角中,我们和孩子共同收集、打印和张贴了一些生动、直观的科学知识图片,摆放了小瓶子、海绵、卷筒纸芯、吸管、放大镜、以及制作的流沙瓶等材料玩具,幼儿可以在区域中自主观察、操作、玩弄同时尽可能围绕主题创设相应的环境再如在小实验“笼中小鸟“旋转的陀螺”中,为了让幼儿更加清楚地明晰实验的操作步骤,我们又创设了相应的墙饰,把该活动的操作步骤布置在墙饰上,供幼儿继续探索用,因为这是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的实验活动。因此,幼儿对小实验更加感兴趣了,常常自己躲在科学探索区边看图,边操作,边实验,别提多专注了

二、探索科学小实验的模式,在做中学。

开展科学小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关键是让幼儿在做中学。在探索科学小实验活动模式时,我们始终围绕实践两个字,强调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让幼儿亲历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经过实践,一种活动模式开始形成,即情景感染--提出问题--尝试体验--幼儿习得--师生讨论--新的情景感染--尝试活动的继续--师生讨论的继续--幼儿又一次习得。其中情景感染包括:引起尝试兴趣、讨论尝试内容、找到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尝试体验包括观察、操作、尝试、探索。师生讨论包括:教师引导、点拔、幼儿讨论、发现。幼儿习得包括:尝试精神、尝试能力的培养,相关的认知、实验操作能力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强调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口三方面有机结合。动手:学习操作——熟练操作——创造性地操作。动脑:发现问题——寻找原因——解决问题。动口:想说——敢说——能说。要想方设法地让每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

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短,往往在实验的一开始幼儿很感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注意力就慢慢地转移了。因此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在开展小实验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找到它们与现实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结合生活现象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动来,让幼儿能在这个问题情境中初次感知学习的内容,激发科学小实验的乐趣。当他们的兴趣高涨起来时,再让他们亲身去研究,去体验,这样,幼儿的动手操作效率也就会很高。我们每天都有“科学一问”,就科学小实验“水变红了”来说,为了让幼儿明白什么是“褪色”,教师先出示一杯清水和两个罐子。教师把杯子里的水同时倒进两个罐子,过一会儿再倒回到杯子里。结果一个罐子里的水还是清水,面另一个罐子里的水变成了红色的。教师就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幼儿猜想:“这杯水怎么会变成红色的呢?”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创设,孩子们对这个实验充满了好奇,想进一步的探究。这样就会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也满足了幼儿再次体验的学习

需求。

三、重视对幼儿的激励,体验实验的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活动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反之,则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和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独到的探索方式,用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给予鼓励关注幼儿的实验,结果及时恰当地进行评价对幼儿点滴的进步给予赞赏和鼓励让幼儿树立实验操作的自信,体验科学小实验学习的快乐。

在操作中交流是幼儿习得科学知识经验、正确实验方法的重要途径。而小班幼儿往往在集体面前交流较为腼腆,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样,幼儿在经过了一次亲身探究之后,再去观察别人的实验方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能从中找出合理的意见,习得正确的实验方法,提升自身小实验操作的能力

在科学区角开展科学小实验,极大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萌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只要我们多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多启发引导,幼儿将会在不断地自主探索中感受科学实验的无穷乐趣,从而为形成最初的科学素养打下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