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演校园心理剧 激发学生“心”动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7
/ 2

编演校园心理剧 激发学生“心”动力

张建英

河南省新乡市新区小学   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本文基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梳理笔者学校的实际做法,从“提炼剧本素材”、“创作编写剧本”、“排练演出剧本”和“分享编演体会”四个方面,阐述校园心理剧社团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期通过“校园心理剧”启迪,润泽学生的心理世界,激发学生心灵动力,丰盈学生的生命成长。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实施策略

“校园心理剧”以心理学相关理念为指导,立足学生心理实际,组织学生将生活、学习中的烦恼、困惑编成小剧本,并以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内心独白、音乐等多种艺术表达方式进行表演,在表演和探讨中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校园心理剧”社团创造性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操作流程,包括“选择素材-创编剧本-排练演出-自我审视(讨论分享)-师生寄语”等在提升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一、问需于童,提炼剧本素材

“校园心理剧”剧本演绎的最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遭遇的烦恼与困惑。因此,剧本主题应来源于学生实际,能反映学生当下生活和热点问题,既有普遍性又具典型性。剧本素材必须遵循“问于童”理念,使主题真正“从学生中来”。

提炼学校反映学生真实苦恼和困惑心理辅导记录案例,进行阅读和梳理,将有普遍意义的问题筛选出来,能为剧本编写提供有价值的素材。例如,在与心理教师沟通中获悉,前来辅导中高年级学生集中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学习压力问题我们便将上述两个主题纳入“校园心理剧”社团课程的剧本编写素材库。

二、问计于童,创作编写剧本

校园心理剧的创编过程,也是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同样具有启发教育的意义。因此,剧本的创编,依然要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成立小组。在公布剧本主题后,鼓励学生以自愿为原则,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与同学组成5人左右的创作团队。教师综合考虑学生能力、气质性格、性别等因素,适当帮助调整。如此操作,既便于分工合作,又利于助人自助,在创编剧本的过程中共同成长。

2.收集材料。校园心理剧必须反映学生真实生活,揭示学生真实的心理冲突。如何将这种心理矛盾冲突,以剧本的形式表现出来,考验的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另一个我》剧本创作过程为例,该组学生关注的是“二胎”问题。他们自身就遭遇了这个“甜蜜的烦恼”,因此他们一方面写下真实的内心感受,另一方面对班级中有弟弟妹妹的同学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对于“二胎”问题的看法和做法这为后续创编剧本积累了丰富真实而宝贵的资料。

3.创作剧本。剧本创作分三步:一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剧本编写知识的培训,适当教给一些剧本艺术手法,同时渗透校园心理剧剧本编写要素,即主体鲜明、突出重点、形象逼真、短小精悍二是教师引导创作小组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整理筛选三是组织集体讨论创作。

三、助人自助,排练演出剧本

1.在排练中激发积极情感。心理剧的排练过程,其实就是剧本的排练—讨论—修改—排练—讨论—再修改……直到最终定稿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性格气质选择合适的角色进行讨论,充分理解剧本和角色。学生将自己的体验注入到角色,用自己的思维、语言、动作对剧中人物的思想行为进行演绎,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揭示主角心理矛盾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在整个排练的过程中,学生是绝对的主角,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对剧情进行讨论修改,以设计心理情境,加深冲突体验。这样,学生在完善剧本的过程中,引发共鸣激发积极情感,在经历与表达、自助和互助中,获得心理的自我完善和成长。

2.在演出汲取动力我们力求搭建多元化的演出舞台,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丰盈心灵的机会。

社团小组展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正处发展阶段,他们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自身问题。因此,在心理社团活动中展示校园心理剧,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学生在表演欣赏分享互动的过程中习得方法,激发巨大的潜能。

“家长学校”展演校园心理剧反映的是学生当下最真实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也同样需要家长关注并引起重视。因此,不妨在“家长学校”开课时,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校园心理剧向爸爸妈妈讲出他们的故事,表达他们的想法,帮助家长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上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更新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

网络展播如果将学生的校园心理剧通过校园大屏、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传播,将扩大其教育的外延。网络展播的过程,既能展示当代小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情境,也能营造线上线下、师生、生生、学生与家长多元互动的教育氛围,从而提升学生对自我、他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呵护。

四、助力于童,分享编演体会。

分享评价阶段是整个社团课程发挥辅导和教育功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活动

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分享内容可由教师主导,提出话题,师生、生生间互动,也可由学生根据观后感提出议题,师生各抒己见,交流思想。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正向支持的方式,表达评价和自我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澄清问题,探讨策略,让学生学会从表面现象看事物本质,从别人迁移到自己,从观察到体验、再到学习如何调控自身心理和行为,最终助力心理成长。

结论:本文试论的小学生中高年级“校园心理剧”剧本演绎,是一个边实践边反思的过程,存在不够成熟之处。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将校园心理剧引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开拓新的教育视角,让学生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启迪和培育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灵能量,激发心灵动力,进而获得更多的成长力量,润泽精神世界,丰盈生命成长。

注: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心理社团系列化构建研究》JCJYC2117zy076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庄续玲.演出你的故事———校园心理剧在心理课堂中的应用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2]高思刚.中小学校园心理剧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刘嵋.校园心理剧团体心理辅导与咨询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