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6
/ 4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赖宇华

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中心小学  514778

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开展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社会主义人才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提升整体教育界的核心素养,本文以教育自身的特点及它同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对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中,教育在其中占据的作用和地位作出了论述。全国教育系统2017年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过《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教育 “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创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条件就是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教育;新时代;特色

引言

将教育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之一”是党的十二大就提出的,而在党的十三大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也随之提出。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更与实现经济现代化与建设精神文明息息相关。当今世界,检验人才的重要标准在于是否具有创造力。创造力来自何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给出了答案:创造性思维通常源于各学科知识以及思维方式之间的相互渗透。究其根源,人的现代化带动了社会的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工程的重要环节就是人的现代化。想要提升人的素质,不仅需要增强人们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也需要强调完善道德理想、精神品质以及情感建设。

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一)教育影响和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者看来,发展生产力可以促进人类社会历史中的变革与进步,在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发展生产力离不开劳动力以及生产资料。而教育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中间环节就是教育,教育是将过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经验进行积累再传承,教授给新劳动力更加充分的经验与技能,以及使用工具的方法,从而使物质资料可以进入到重复生产中。以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关系角度来说,教育发展的基础由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保障,它不仅为教育发展供应了充足的物质技术条件,也明确了教育新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影响着教育的前进步伐。然而,教育的发展影响并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促进生产力的释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受到教育的推进与制约。可以直接影响到生产力的顺利进行。首先,从劳动者的角度来说,人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的最关键要素,在社会生产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作为生产力因素中的人特指那些具备相关文化科学知识、生产经验以及劳动技术能力的生产者。

(二)教育是建设高度的社会精神文明的基本条件

社会主义的重要特色就是教育,教育是建设高度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本条件,是建设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 “ 物质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对物质文明的建设不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保证它的正确的发展方向。两种文明的建设,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 这不仅说明了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基本特征,同时,也第一次阐述了社会主义在思想文化方向的主要特色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强调了教育是提升全民文化素养的关键环节。可以完善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基础工程就是教育。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培养“四有”社会主义劳动者以及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有重要指导作用。教育的重要性不仅是提供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知识,培养生产建设人才的方法,同时,建设社会主义高度文明的先决条件也是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不可能建设在一个教育不发达、缺少人才、文化素养匮乏的国家,高度的精神文明也不会出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般分为两个方面,包括理想道德建设以及科学文化建设,而教育与这两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

(三)教育是科学文化知识再生产的有效方式

科学技术生产再生产的关键环节就是教育,在社会生产发展中,通过现代教育,可以展现科学技术的作用。现代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具有再生产科技的功能

科技自身发展和更新的先决条件是对前人的科研成果进行继承、积累和借鉴。 这是由于科学技术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产物,而不是只存在于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它是持续传承、积累、发展、再生产的一项历史过程。 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现代教育需要强化传授基础学科知识,可以将人类历代传承下来的基础科学知识、生产经验以及技术代代传承下去,为新的更高层的科学技术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现代教育要持续完善新的科学技术,加强创造能力,不断发展和拓展新的科学技术领域。

2、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

科学转化为技术,科技再转变为生产力的关键方式就是教育。 保证大批量的具备高科学技术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队伍,才是将科学技术转变成真正生产力的主要方法。前者保障将科学转变成技术,后者直接将技术转变成生产力。 当前,将科学技术转变成生产力,我国仍旧处于基础环节,科技发展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要继续加大力度发展教育事业,不断革新教育体制,把目光放长远,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教育是科技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教育累积人类多年科学知识以及生产技术,通过深度筛选之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改进、加工和总结的传承活动,在进行传承时,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比较科学,所以,其传承的效率也非常高。教育可以显著减少科学技术再生产所需的劳动时间。当前社会发展中,全世界都非常注重高等教育的质量,这是由于高等教育是振兴科技生产必不可失的主要阵地,对促进科技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等学校本身就是科技交流的场所,信息资料和实验设备非常先进,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既可以从事教育工作,也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同时具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水平。s在高等学校设立科研中心与教学规律相符,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4、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知识的生产使用、消费流通以及交换等一系列过程就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一种形式,承载着经济运行的关键信息和现实价值的体现。传播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就是现代教育,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扩大科学技术的经济效力。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4.1现代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

人才支撑着知识经济的运行,发展知识经济需要许多新兴人才,而人才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教育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属于社会生活的重要环节,知识社会即学习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样也代表教育的时代。 世纪之交知识经济的兴起与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本手段,可以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具备高水平的人才。 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一个是以先进技术为代表的科技知识应用,另一个则是以人的智力为代表的人才培养(即教育)。

4.2知识经济对现代教育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从传统教育转向现代教育。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加大力度展开各个类型的教育事业。为应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挑战,要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规律,大力开展教育活动,摒弃传统教育中落后的理念,逐步转向现代教育。一是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二是应该从“精英大学教育”向转为“大众化大学教育”;最后,要将阶段式教育”逐步转为终身教育。为了真正适应知识经济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现代教育应该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积极革新传统教育的陈旧观念,创新新的教育方式,重视教育在知识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将教育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5、教育培养会文明消费的“文明幸福人”

这不仅是教育系统上共同践行的关键词,而且已经成为了工作新常态。拼搏——营造更优的发展环境;努力——规范更好的发展秩序,具体表现在努力转变干部作风,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努力确保校园安全,努力回应群众企盼;追求——创造更佳的发展内涵,具体表现在追求事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追求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追求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追求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 教育工作,将“以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的人”为核心,以“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美丽校园”五园共建为例,以“幸福文化、幸福校园、幸福课堂、幸福教师、幸福学生、幸福家园”六个方面为纬,深入挖掘幸福教育的内涵,逐步实现“让学生快乐地成长,让教师幸福地工作,让家长满意地微笑,让社会自豪地认可”教育目标。这些教育目标将逐步落实到构筑幸福课堂、塑造幸福干部教师、培育幸福学生、营造幸福氛围、构建幸福家园六大方面。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更是人的一种美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时候我们就知道要节省一粒米,农民伯伯太辛苦,我们吃的每一口粮食都是用雨水和汗水浇灌的。勤俭就是勤劳和俭朴,指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珍惜劳动成果,用钱有节制,不铺张浪费,自己动手制造劳动财富。诸葛亮曾说过:“静以修身,俭以美德”。自古以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大都是具备勤俭节约这一美德。” 记得有一次,我和表姐一起去邻居宋奶奶家做客,我看到宋奶奶的孙子正在练毛笔字,他刷笔的杯子里的水只有1寸多高,于是,我便问他:“为什么你只用这么点水涮笔?”他回答说:“用这么一点水既然可以涮笔,为什么还要接更多的水呢?”听了这位小弟弟的话,我想到了我们平时的行为。洗手时经常把水龙头开的特别大。其实,我们可以像那位小弟弟一样节约用水。同学们都是有理想的人,因此,要学会从小磨练自己的意志,学会勤俭节约,学会在艰难困苦中生活的能力。勤俭节约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青少年更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只有这样,将来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二、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提高大学课堂效率

近几年来,国家对各项人才的需求在逐步扩大,培养高质量人才成为了各大高校的首要目标,此时,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人才培养又离不开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成果。探讨大学生课堂效率现状,并具体分析大学生普遍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最后提出提高课堂效率的建设性意见。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改变学生学习上的错误思想观念,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但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对自己授课方式的调整,要积极与学生互动,拉进师生关系,及时关注学生的状态和不懂的问题并给予解答,再加上学校一些硬性手段的管理一定可以让课堂效率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研究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已经发展成最受欢迎的领域,本文以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角度出发,对就业质量、以及“第二课堂活动”与 “就业”关系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得出第二课堂活动和学生直接获取就业机会,就业满意度、就业薪资等的关系尚未有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是学者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方向。

(三)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实现教育工作者高质量发展

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办好现代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全面认识新的发展理念,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对办好现代高职教育,开拓高职教育发展新境界,也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方式、结构以及动力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也对劳动者的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等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教育的供给、分配和结构受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以及全面的二孩政策等因素所影响。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不充分,人才的培养跟不上社会的需求。没有真正树立社会科学的教育观,在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还时有出现偏离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观的现象。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技术能力提升,培养千千万万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展开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关注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主。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教学工作质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了严格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是非常广义的,从总体上讲,主要表现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向“人”提供票子、房子、车子和舒适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经济不仅是政治、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依赖的基础,更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的基础。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人心就安定了。人心安定了,社会就稳定了。同时,经济也是一种催化剂,它能诱发人的进取心和竞争力,它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去创造更强盛的经济实力,更丰富的物质财富。微软总裁、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拥有资产上万亿美元,华人首富李嘉诚拥有资产三千多亿美元,他们停止过发展、停止过资本的积累吗?没有,他们一直在滚经济发展的雪球。这也证明经济是人的第一所需,经济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基。试想,一个缺物少粮的社会能不引起恐慌和动乱吗?一个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人,谈得上放飞想象,发挥潜能,有所创造吗?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使人民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加,银行存款普遍增多,生活更加富足快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真正享受者。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党和政府重视改善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广大人民群众从国家的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中,从中央关注民生举措的密集推出中,得到了很多实惠,正在不断地共享发展成果,由衷地夸赞:“党的政策好、改革发展好”。事实证明,抓好经济发展,对推动社会和谐繁荣,强烈凝聚人心,满足物质文化需要起着起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抓好政治建设,保障“人”的政治权益。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求有富裕的物质生活、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拥有平等和谐的民主政治生活也非常关键。政治既源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又服务于经济基础,可以集中体现经济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力。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团体、一个人都有它的政治体制、政治纲领、政治主张、政治信仰,紧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强化服务社会观念,这都属于政治表现形式的范畴,政治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中像大海灯塔起到引航保证作用。    再次,抓好先进文化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食粮”和前进动力。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组织机构。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八个相统一”的思政教育指示精神。

结语

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以及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竞争因素,当今社会,科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而基础在于教育,核心要素在于加强人才的培养,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以此教育人、培育人,使人民群众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整体文化素质得以大幅提升。去掉一些粗俗、散漫、不讲文明的陋习,养成人人文明用语、文明举止,熟练运用先进文化知识从事生产、工作、创造辉煌业绩,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的高素质形象,将科技强国、文化兴国的战略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黄克萍,《简论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楚雄师专学报,1999,4,第十四卷第二期:92-95.

[2] 宋杰光 , 王秀琴 , 王芳 , 杜大明 , 李世斌 . 提高地方院校大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思路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2016,3(38):144-145.

[3] 柯羽.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浙江省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评价[J].中国高教研究,2010,(4):74-76.

[4] 黄海生浅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路径创新企业导报.2013(07):194

[5] 杨增岽,杜成敏.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的阶段进展与评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