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当前高校新闻学科的发展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浅探当前高校新闻学科的发展策略

朱乐瑄

浙江省宁波市万里学院国际学院2017届创新一班  315199

摘要:当前,随着国内媒体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校新闻学科来讲,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校新闻学科会面临什么问题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出发,分析当前高校新闻学科中面临的危机与挑战,探索高校新闻学科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新闻学科;媒体

一、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新闻学科内容与课程建设的冲击

在我国媒体环境由传统媒体主导朝着新媒体主导的媒介融合大背景下,以微博、自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产业,给我国新闻行业带来了颠覆性重塑过程,直接表现为对新闻学科研究对象、研究范式、传播模式、传播渠道的拓展,新闻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体系不断被重构。特别是在当前这个人人都具有麦克风的媒介环境下,商业利益追求、流量追求等催生了诸如技术赋权、流量经济等新名词新问题,加剧了新闻无学、去新闻化、技术革新主导等现象的发生,不但使得传统新闻学科理论呈现出一定的非实用性、滞后性等特征,无法应对庞杂繁复的媒介环境与新闻产业,而且也挑战了新闻学科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使新闻学科出现盲目崇拜技术、忽视专业理论基础的异化现象,强调与工科技术性学科的相似性。此外,在以流量为重心的新媒体环境,也要求新闻学科人才应当具备社会学知识、信息媒体知识、采写编排能力、为人民服务意识等,这使得新闻学科不再是纯粹的媒介研究,而逐渐演变为研究政治学、经济学、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体系。显然对高校新闻学科的课程建设与教育内容在量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知识沉淀、学科融合、社会关怀等层面还需要加大努力。要求新闻学科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模式,立足于我国媒介环境的现实发展,以综合性视阙加速学科融合进程,融入其他学科的人文认知,协调好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的关系,以帮助新闻学科解决好媒体产业带来的冲击。

二、融合新闻生产对高校新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冲击

随着智媒时代的来临,集约融合式新闻生产成为新时代传媒行业内容生产的重要属性,其内涵不仅在于媒介与社会形态的融合,更在于新闻生产人员与新闻技术、知识体系、理念等因素的深度融合。即每一个新闻人员在新闻生产中都不再是单打独斗的个体,而是在与其他新闻生产成员、媒介平台、新闻资源等因素的互动合作中,实现新闻内容生产,达到新闻产业化、集约化的目标。这不仅对新闻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催促新闻学科加速学科融合程度,同时也使得新闻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何平衡新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新闻产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受教育者的合作能力与思维整合能力,成为高校新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现实难题。从现有高校新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中,大多数高校新闻学科人才培养仍旧延续着独立化人才培养模式,关于团队化人才培养模式、协作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得较少,且较少涉及沟通意识、合作能力层面的实践与理论培养,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新闻产业人才需求呈现出一定的背离性。

三、高校新闻学科应对时代危机的解决路径

(一)加强学科融合,推进新闻学科中人文课程设置。面对智媒时代对新闻人才作出的多样化诉求,特别是新闻行业对来自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背景人才的重视,高校新闻学科应当以学科融合为主导思想,积极拓展教育生态内容、调整课程体系,强调业务能力与思政能力,解决好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人才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高校新闻学科融合进度。在原有学科知识体系基础上,减少概论等基础教育内容比例,添加媒介素养、政治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加强新闻学科与人工智能学科、媒体技术学科等技术学科之间的合作,以通过跨学科发展来弥补现有新闻学科内容的不足,培养适合媒介行业需要的全能型新闻人才。比如,可利用高校内的融媒体实验室,加入人工智能、PS等计算机技术内容,引入具有计算机学科背景的教师,提升学生的数据素养与实践能力,使其能够运用计算机媒体技术辅助新闻内容生产与创作。另一方面,要推进高校新闻学科的人文课程设置。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为导向,以人文化新闻教育理念为指导,推进人文基础导论课程、人文素质课程、新闻专业伦理学课程、思政教育课程等,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新闻产业中的技术因素,强化其文化功底的沉淀,培养政治坚定、恪守新闻专业底线的高素质新闻人才。

(二)重视协作能力培养,建构以合作为导向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合作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新闻学科逐步纠正教育界与行业界相轻现象的有效路径,也是提升新闻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因而,面对新闻产业以团队协作式为主导的内容生产模式,新闻学科应扎根于我国新闻行业当下的发展背景,优化以合作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新闻学科人才的融合生产、公共连接、合作协作的能力,最终确保新闻学科人才对公共理性的追求。一方面,应加强以合作意识为导向的理论教育。结合新闻行业运作场景与合作理论,促进新闻学科教师与相关学者在新闻学科合作意识培养上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应促进以合作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育。注重对以合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并积极从其他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汲取灵感,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以一个学期为时间节点,推进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自发组织“新闻创作中心”,实现以合作带动教学,以项目带动育人成果的目标。

四、结论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新闻学科应结合产业需求、人才培养以及人民需要三个维度进行自我批判与改革,兼顾时代需求与专业底蕴,积极推行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而使其发挥出应有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田秀芳,新媒体时代数据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报业,2021-11-25

[2]祁智哲、顾春先,体育院校新闻学专业发展回溯与探论[J].青年记者,2022-04-25

[3]常江、何仁亿,物质·情感·网络:数字新闻业的流程再造[J].中国编辑,2022-04-20             

[4]童雯霞,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的范式建构路径——以广东高校新闻学科体系为例[J].特区实践与理论,2022-04-08